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幼儿科学教育目标4学时..doc

第一章幼儿科学教育目标4学时..doc

第一章幼儿科学教育目标(4学时)教案1[教学内容]一、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性二、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三、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的分析[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和制定的依据。

2.理解并能够说出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中关于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的具体目标。

[教学重点]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分析[教学难点]对总目标的理解与运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等。

[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讲授新课:一、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科学教育的核心。

(一)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方向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确立,使教师明确了培养的要求和方向,并直接指引着教师行为的方向。

1.根据预定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根据预定的目标构想出科学教育的实施蓝图,既体现与学前教育总目标的一致性、与各教育领域的协调性,又体现科学教育的个别性和特殊性等等,制定出长远和短期的科学教育计划。

2.围绕目标营造环境气氛教师可以围绕目标营造富有童趣的良好的环境气氛,提供与目标相一致的、相应的,可探索、可操作的多种多样的物质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起幼儿探索科学的愿望,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各种探索和制作活动。

3.依据目标选择恰当的内容以目标为依据选择科学的、适合幼儿发展水平和需要,并具有发展价值的内容:知识经验、制作技能,供幼儿在探索、操作中学习。

4.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方法为了达到目标,遵循目标精心设计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有步骤地指导正规性科学活动的探索过程,关注、引导幼儿的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探索过程。

综上所述,科学教育目标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方向。

教师无论是制定计划、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还是选择内容和方法、设计活动、指导探索过程,都与目标紧密相连。

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目标意识,全面理解、领会科学教育目标的精神实质,避免在教育实践中忽视目标,偏离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幼儿科学教育的方向,保证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是科学教育评价的标准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为教师实施科学教育规定了具体的范围和发幼儿展的要求:认知的、科学方法和技能的、情感和态度的等方面。

它成为衡量幼儿发展是否达到预先的目标和所进行的教育是否有成效的标准。

教师就可以上述三个方面的目标,观察有幼儿关方面的行为、表现。

如:观察幼儿是否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对周围自然界、动植物是否关心、爱护;测量幼儿的使用感官和观察的能力;调查幼儿在家庭探索科学的点点滴滴等等。

还可根据科学教育目标评价教师所制定的科学教育计划,所选用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检验教育效果等等。

为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和科学教育评价的关系及其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任何偏离目标、以个人的观点评价幼儿科学探索中的行为表现都是不妥当的。

总之,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是科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贯穿于实施科学教育的始终。

二、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幼儿科学教育是学前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前教育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而制定的,是学前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在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对幼儿的要求,也要考虑幼儿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同时还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一)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社会的需要是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之一。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对于受教育者的培养规格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以下的特点:1.信息时代已经到来2.科学技术迅猛发展3.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二)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依据1.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幼儿发展的需要是整体的需要。

这就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必须促进幼儿的全面、整体发展。

科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也要关注其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要以培养幼儿真善美的完善人格为最终目的。

2.幼儿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是不同的。

这就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必须具有年龄的层次性,即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

3.幼儿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个体需要是不同的。

即使在同一年龄,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都会有很大差别,他们的个性倾向性如兴趣等更是千差万别。

(三)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之三是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概括地说,自然科学具有以下的学科特点:1.内容的广泛性和知识的严密性。

即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所有的整个物质世界。

而构成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又是极为严密的逻辑体系。

2.方法的科学性。

所谓科学的方法指的是实证的方法,自然科学崇尚实证的方法,强调通过事实的证据和逻辑的推理获得新知识。

总之,社会的、心理的和学科的考虑,是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三大依据。

无论是建构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体系,还是制定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都必须同时考虑并协调这三个方面。

三、幼儿学教育总目标的分析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实施学前幼儿科学教育,进行科学素质早期培养和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和谐、全面发展。

为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贯彻总目标,下面对总目标的三个方面作一具体的分析。

(一)知识方面知识方面的目标是:引导幼儿获取周围物质世界的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表象水平的初级科学概念。

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科学技术”常常是作为一个概念使用的。

那么,技术是什么?它何以和科学相提并论?《辞海》中对技术的解释是:第一,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

第二,除操作技能外,广义地讲,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可以说,广义的技术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精神的因素(方法、技能)物质的因素(工具、设备),举例来说,人们观察到降雨这一自然现象,从而产生“天上为什么会下雨?”这一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就属于科学活动的范畴。

通过研究人们发现,雨是由天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形成的。

在获得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人们继而又想,既然雨是这样形成的,我们能不能用某种人工的方法,促使水蒸气的凝结,而让某个干旱的地区下雨呢?于是人们想出了一种方法,把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播撒在云层上,由于干冰升华为气体要吸收很多热量,便会促使云层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这就是“人工降雨”的技术它属于技术的范畴。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科学和技术的区别。

对自然现象的研究、探索和解释是科学,科学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而人工降雨的方法,则是一种技术。

它解决的是“怎样做”的问题。

科学和技术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任务,如下表所示:1.科学经验科学经验是指幼儿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通过他们亲自操作,以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所获取的具体事实和第一手的经验,包括幼儿对事物性状特征的认识,对科学现象的理解等。

例如:当幼儿在观察冰块、玩冰块的时候,就会感受到冰的性质:冷冷的、硬硬的、放到嘴里尝尝没有味道等,还会发现冰化成了水……这些感受和发现都是科学经验。

科学经验是科学知识的最低的层次。

它不同于科学概念的地方在于:科学经验是和具体的事物、现象联系在一起的,而科学概念则是对事物的本质的、抽象的认识,是对具体事物的概括的结果。

幼儿在玩冰块的时候,认识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冰,他获得的不是概念化的知识,如“冰是水的固体形态”、“冰化成水是从固体形态转化成液体形态”等,而是一些有关冰的具体经验,比如“冰摸上去是冷冷的、滑滑的,放在手里会化成水”等等。

2.初级科学概念概念是对事物或现象的内在、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是认识事物的高级形式,一般用词语来表示。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幼儿获得的概念还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概念,而只能称“初级科学概念”,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它的获得途径。

我们获得概念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下定义的方式,即通过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从已有的概念来获得新概念。

另一种是通过概括的方式,即通过各种具体的事物,从对它们的共同特征的概括来形成新概念。

比如“水果”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它的定义,即“水果是可以吃的、有水分的植物果实”来认识,也可以通过观察各种水果,并从中概括出水果的共同特征,来形成水果的概念。

对于幼儿来说,由于他们还不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更不能对概念和概念的关系进行思考,所以他们获得概念的途径只能是上述第二种,即从具体到抽象,而不能像成人那样做到从抽象到抽象。

二是它的概括水平。

概念是对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共同特征的概括,因而是一种抽象水平的概括。

而幼儿对事物的概括,却是具体形象水平上的。

所以,我们所说的初级科学概念,指的是幼儿在感知和经验的表象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的外在的、明显的共同特征的概括,是一种概括化的表象。

它既区别于具体的经验,也区别于真正的抽象概念。

3.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的关系在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中,获取科学经验与形成初级科学概念是幼儿科学教育中有关科学知识目标的两个方面,是相一致的。

幼儿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离不开他们的科学经验,而要建立在丰富的科学经验的基础上。

4.幼儿科学教育中知识目标的具体要求上面分析了幼儿科学知识的两种形式: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

以下再就幼儿科学教育的知识目标的内容作分类阐述。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帮助幼儿获取周围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多样性的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这些实物的初级科学概念。

(2)帮助幼儿获取周围环境中发生的自然现象的经验。

(3)帮助幼儿获取周围环境中事物和事物、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简单经验。

(4)帮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取简单的技术经验。

(二)方法技能方面方法技能方面的目标是:帮助幼儿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技能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实验、表达和交流信息,以及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解决问题能力。

方法和技能有细微的区别。

一般地说,方法是指向外部世界的,是实践活动的手段。

比如,我们要认识花的特征,就需要运用观察的方法。

而技能则是指向内部世界的,是个人的心理特征,它是指掌握并运用某种方法的能力,比如观察能力就是指运用观察方法的能力。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通常并不严格地区分这两个概念,这主要是因为方法和技能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

比如,我们运用观察方法认识事物的实践活动,就要受到内在的观察能力的制约。

而我们在教幼儿学习观察方法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技能。

科学技能指的是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前面已经讲到,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方法的科学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