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醛酮醌
O
O
CH3-C-CH2-C-CH3
2,4 戊二酮
H3C O
3 甲基环戊酮
二、醛酮的命名
碳原子的位置也可用希腊字母表示。例如:
δ γ βα O
CCCCC H
CH3CH=CHCH2CHO β 丁烯醛
芳香醛酮和脂环酮则把环系当作取代基,把脂肪醛或 脂肪酮做母体命名。例如:
C H3
CH CHCHO
O
O
CH2C H3
H CN
O + N H
H3C
SO3H HO N
苯,
Schiff 碱
-H2O
N
烯胺
醛、酮与氨或伯胺反应生成亚胺(西佛碱),亚胺不稳定, 醛、酮与芳胺反应生成的亚胺(西佛碱)较稳定。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与羰基试剂反应:
反应条件 : 在弱酸性条件下(pH=3~5)反应, 可使羰基质子化,增强羰基碳原子正电性,提高反应速度 , 酸性太强,则使氨基质子化而失去亲核性。
OCH3 Na2CO3
CHO H3O+
CH OCH3 OCH3
(2) 与水加成 在一定的条件下,醛、酮和水加成形成不稳定的水合物(偕
二醇)。反应为可逆反应,平衡主要偏向反应物
进 水 合 物 的 生 成 。
基 相 连 接 , 能 促
羰 基 和 强 的 吸 电 子
R CO
H2O
( R')H
Cl
Cl C CH O + H2O Cl
a.空间因素:烷基可降低羰基碳的正电性,同时增大了空间位阻, 不利于反应进行。 b.电性因素 (1)诱导效应 羰基连有吸电子基,有利于亲核加成的进行, 供电子基不利于亲核加成。
(2)共轭效应 羰基上连有与其形成共轭体系的基团时, 由于共轭作用可使羰基稳定化,不利于亲核加成,故亲核加成速度减慢。
c.试剂的亲核性的影响 试剂的亲核性愈强,反应愈快。
R
C
HO O+
CH2
R
HO CH2
H
R R
C
O O
CH2 CH2
+ H2O
HO
O+ HO
p-CH3C6H4SO3H C6H6,
O
H+
O
OH HO 分子内 SN
O
应用:保护1,2-二醇或酮。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例如: 由对乙烯基苯甲醛合成对甲酰基苯甲酸
CH2=CH CH2=CH
CHO
HOOC
2CH3OH/HCl CH OCH3 KMnO4 HOOC
H
OH O
环状半缩醛(稳定 ) 在糖类化合物中多见
O
OH
OH
HO
OH
内半缩 醛
O OH
O O
OH CH3CHCH3CH
O CH3
CHO OH
OH CHO OH CH3CHCH3CHO + CH3OH
环状的半缩醛 比开链的羟基 醛更稳定。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酮在一般条件下形成缩酮较困难,与1,2-二醇或1,3二醇则易生成缩酮。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5.与格氏试剂的加成反应 与甲醛反应生成伯醇 与其他醛生成仲醇 与酮生成叔醇
Cδ Oδ + δR δMgX 无水乙醚
C OMgX H2O R C OH + HOMgX R
BrCH2CH2CH2COCH3
Mg,微量HgCl2 THF
(CH3)2CHMgBr + CH3CH2CHO
2)沸点 : 故醛、酮的沸点一般比分子量相近的非极性化合物 (如烷烃和醚)高。比分子量相近的醇低。
3)水溶性 :醛、酮中羰基的氧原子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所以低级醛、酮可溶于水。甲醛、乙醛、丙酮都能和水混溶。 六个碳以上的醛、酮在水中几乎不溶,而易溶于苯、乙醚、 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δ + δ-
CO+ A B
C OA
δ δO CC
H
R (H )
B
酸和亲电试剂进攻富电子的氧 碱和亲核试剂进攻缺电子的碳
涉及醛的反应(氧化反应 ) α H 的反应 羟醛缩合反应
卤代反应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亲核加成反应
可分为简单加成反应和复杂的加成反应两类。 A 、简单的亲核加成反应(加HCN、NaHSO3等)
若X2为Cl2则得到CHCl3 (氯仿) 液体 若X2为Br2则得到CHBr3 (溴仿) 液体 若X2为I2则得到CHI3 (碘仿) 黄色固体 即为碘仿反应。
卤仿反应的应用
鉴别
具有
O
结构的醛、酮
CH3C H (R)
产生黄色沉淀
OH
和具有 CH3CHH (R) 结构的醇。
如何鉴别乙醇、正丁醇、乙醛、丙醛 ?
第一节 醛、酮
1 醛酮的分类命名 2 醛酮的物理性质 3 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 醛、酮的分类
1、分类
脂肪族 脂环族
CH3CH2CH2CHO 脂肪醛
CHO
脂环醛
芳香族 不饱和醛酮
CHO CH3CH=CHCHO
多元醛酮
CH2CHO
CH2CHO
2、同分异构现象
芳香醛 不饱和醛
二元醛
O CH3CH2-C-CH3
CN
1. 怎样鉴别环己酮与3-戊酮? 前者可与NaHS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后者不能 2. 正丁醛仲含有少量的环己烷,怎样去除? 3. 鱼腥草素与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什么?p145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3.与水、醇的加成反应
(1) 与醇的加成反应
产物与特点
R
无水HCl R
OH
H C O + R''OH ( R' )
2-氧代环己烷基甲醛 2-oxocyclohexanecarboxaldehyde
3-(3,3-二甲基环己基)丙醛 3-(3,3-dimethylcyclohexyl)prpanal
三 、醛、酮的物理性质
1) 物态:常温下甲醛是气体,低级(2-12c)饱和醛、酮都是液体, 高级醛、酮及芳香酮为固体。
甲醛 乙醛 丙醛 苯甲醛
Fehling 试剂
砖红↓ 砖红↓ 砖红↓ (-)
1)希 夫 试 剂 2) H2SO4
紫色保持 紫色消退 紫色消退
I2 NaOH
黄色↓ (-)
(三) α-H的反应
醛、酮的α-H较活泼,具有酸性, 有如下的性质:
互变异构 有α-H的醛、酮在溶液中有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平衡存在。
O
3―苯基丙烯醛
3-甲基环戊酮
4-乙基环己酮
二、醛酮的命名
• 多元醛酮 主碳链是包含较多的羰基在内的最 长碳链, 羰基的序数和最小。 或看成醛的羰基 衍生物。
OO
1
2
34
5
7
6
8
O
2-甲基-4-乙酰基-3,5-辛二酮
O
5 4
32 1 H O
4-羰基戊醛,戊-4-酮醛
[俗名] 甲醛 : 蚁醛,
呋喃甲醛: 糠醛
二、醛酮的命名
2.系统命名法: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CH3-CH-CH2CHO CH3
3 甲基丁醛
O
CH3CH2-C-CH2CH3 3 戊酮
C6H5-CH-CHO CH3
2 苯基丙醛
CH3-C=CHCH2CH2-CH-CH2CHO
CH2
CH3
3,7 二甲基 6 辛醛
d.环境的酸碱性的影响:酸碱对醛、酮与HCN加成有很大的影响。 丙酮与HCN反应3-4h,只有一半反应;加酸时几乎不反应(几周); 加碱时反应可在几分钟内完成,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2.与饱和亚硫酸氢钠(40%)的加成反应
O C O + NaO-S-OH
醇钠
ONa C
SO3H
强酸
OH C
SO3Na
强酸盐(白 )
R
OH
C
( R')H
OH
H
Cl
O
Cl C CH
Cl
O
H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B、复杂的亲核加成反应 醛、酮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反应为加成——消除历程。
R
CO R'
+ Nu
R
Nu
C
R'
O
R
O
C
R'
Nu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羰基试剂
4.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反应 醛、酮能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反应
NH2-OH NH2-NH2 NH2-NH
产物特点:产物α-羟基磺酸盐为白色结晶,溶于水,不溶于 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可分离;再与酸或碱共热,又可得原来 的醛、酮。 故可用来可提纯醛、酮。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应用
a 鉴别 b 分离和提纯醛、酮 c 制备羟基腈:避免使用挥发性HCN
O C + NaHSO3
OH NaCN C
SO3Na
OH C
(一) 醛、酮的结构特征与反应性能
CO sp2 杂化
π键 σ键 CO
121.8。 H 116.5。 C O
H
近平面三角形结构
H CO
H
四 醛、酮的化学性质
C=O的特点:
δ C
δ O
H H
δ
C+
δ-
O
极性双键 电子云偏向氧原子
(1)氧原子带有孤对电子;(2)O的电负性比C强,故羰基
是极化的 。
δ+ δ-
OH
CH2 C
CH C
酮式
烯醇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