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目前所在的学校的衣食住行条件如何?衣上海气候很不好,羽绒服一脱就换短袖。
冬天很冷,刺骨的冷,雾霾有时候会很严重,这时候为了身体健康还是带口罩好点。
不过穿一件大号羽绒服足矣,因为通常在室内,教室内一般会开暖气,图书馆也很温暖。
夏天和广州一样,有回南天,热,闷,不过时间跨度上会比广州短一点滴。
冬天很冷,而且是那种刺骨的冷,又刮大风,还经常下雨,于是你就可以想象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你右手打伞左手握车把艰难地骑行的样子,那风像在抽打你的脸那样,顺带着把你也刮走。
交大很多留学生,各个国家都有,西方国家来的学生穿得很时尚,在路上经常遇到金发碧眼的美女和鹰钩鼻帅哥,还是很养眼的。
食闵行校区一共六栋餐厅楼,每栋有两到六个餐厅不等,有西餐厅,pizza店,清真等等,每个餐厅风味不一样,可以满足各地同学需求。
作为广州人,这儿的菜偏甜偏咸偏辣偏油..就是没有偏清淡的..另外还有很多独立的店,火锅店,自助餐,西餐厅,pizza店,咖啡厅,蛋糕店,应有尽有。
每栋楼的一个角落都会有小卖部,交大每一片宿舍楼区也有小卖部,小超市等,校园每隔不远就会有水果店,校外也有很多水果店,总体来说学校卖的水果比校外贵,校外卖的水果比上海其他地方卖的要贵。
通常是一星期骑车一次去校外买一大袋水果回来。
如果想去大型购物超市,我们会骑十分钟车去一个购物广场买。
再不够,就坐公交车,地铁去更远一点的商圈也是可以的。
交大拖鞋门出去一片都是饭店小吃,能应付同学饭局,各种外卖也任君选择。
价格的话,和在二中饭菜应该差不多,在食堂吃套餐的话十四块左右,如果是正常点菜吃的话十块左右。
校外一圈的饭馆的话也比较公道,毕竟都是学生。
住本科生一般四人间,有可制暖空调;医学院寝室三人间,比较小。
寝室内部环境很好哦,上床下桌,是木质的,墙是米黄色的没有独卫,就更不要提独浴了。
大概是五六间寝室公用三个卫生间,寝室的卫生间味道比较大,但课室图书馆的卫生间都很干净散发香味的哦。
洗澡的话只要错开高峰期,洗得还是很舒服的,冬天还会很开心有很多人一起洗澡,因为人多会暖一点。
刚开始可能会有一点点不适应,但洗多几次,也就那样了,还可以一边洗澡一边聊天。
研究生待遇就完全不一样啦,套间式住房,独卫独浴,还有厨房,因为要留住人才嘛。
总的来说:习惯就好。
行交大一共有五个校区,本部在闵行校区,俗称闵大荒,占地五千亩,这个你没什么概念的话,那我悄悄告诉你,二中约莫三百亩。
所以不买辆自行车的话你就活不下去,一天上课教室的转换来回可以有五公里。
交大闵行区又叫东川路男子职业技术学院,因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但医学院还好,临床专业男女比接近1:1,交大旁边就是华东师范大学,俗称交大的后宫,通常举办大型比赛需要啦啦队,女生们都来自华东师范大学。
交通很方便,南北两门出去骑车不到十分钟就有地铁站,车可以停在附近,回来的时候再骑车回宿舍,校门外也有很多公交车。
不过闵行属上海比较边缘地方,所以出去市中心玩耍的话,通常我们叫“进城”。
2.你目前所在的专业属于学校内哪个学院和校区?如果在你的学校需要转专业,有哪些手续和要求(例如绩点和先修课)转专业的人多吗?成功率有多大?我的专业是临床八年制,本科博士连读直升,属医学院。
大一会在闵行上课,就把基础课程修为,比如高数,大物,思修等,大二以后会去卢湾校区,上的都是专业课。
校区在市中心,离外滩,新天地等各个人流密集中心都很近哦,不过相对的,地方很小,还没有二中一半大,周围房子房价让你高攀不起。
但小也有小的好处,至少你课室的转换上不用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同时可能随时都能碰到医学界的大牛哦。
宿舍有独卫但没有独浴,且寝室比较旧,毕竟“百年老校”。
医学院原本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在2005年与交大强强合并,成为交大医学院,但二医大原本在全国医学界就是知名的医学学校,百年历史不假。
虽然二医大和交大合并,但是是有限制地合并。
复旦的医学院也有前身,但是和交大不同,它们是完全地融合。
我们医学院这样的合并是更加合理的,因为医学院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制度方式本来就有很多区别,强行地完全合并,改变医学的教育模式,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融合方式。
所以医学院和交大其他学院不同,是不允许其他学院转来,自己学院学生也不许转去其他学院,但自己院内专业也可以作调整。
其他学院的转专业一般大一下一般是院的前30%可以转,但因为不会全转,前50%基本可以。
但一些很好的学院,比如安泰(经济类),电院(计算机)类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成绩可能前%10,还要面试才可以过。
顺便提一下,交大在广东招生大部分都是放在提前批的工科试验班上,它借鉴了西方高校的通识教育,即第一年不分具体专业方向,可以选择各学院课程,给大一新生一个相对自由的大环境,博物多闻,兼收并蓄,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
第二年下半学期才正式确定方向,在此之前都可以根据成绩转换专业和学院。
总的来说:你进来后,只要学院不是有特殊要求不给转,如医学院,只要你和高中一样认真学习,就可以去到想去的任何专业。
3你目前所在的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是怎样的?(大一大二有哪些基础先修课,并列举三四门你认为最核心的专业必修课的名称,如果可以的话可以介绍一下大致内容)医学院大二就开始上专业课了,大一上的都是基础课,课目和高中差不多,有高数,大物,生物,思修,英语,有机无机化学等等。
但是另外附加了很多很有趣的课程,比如编程,金工实习(铸造金属),伦理学,心理学等等,虽然很多科目作业多很累,但是你会感觉很享受,每天都很开心能上课。
核心大一的核心课程,就是数学,物理,化学。
尤其是化学,难到飞天,学分也最高,特别是有机化学,每节课老师不管听没听懂都讲得飞快,ppt还基本全英文,课下有各样整理工作,还要留很多作业。
4.你目前所在的专业,如果毕业后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会有哪些选择?如果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师兄师姐们的主要去向都有哪些?(请列举出两三个行业)选择:去医院当医生。
专业不对口有去医疗器械,卖医疗保险,有的专门去做科研了。
5.你认为你目前的专业的存在,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治病,推动全人类健康水平。
6.你所在的学校有出国交换的项目吗?申请成功率多大?名额是否充足?毕业生在就业、保研、出国这几方面的比例大概如何?交大的出国交流项目很多,基本上只要你想出国作交换生,就都可以出去至少一次。
当然前提是经济条件允许,不过也不用很担心,因为学校会补贴,而且如果真的很想出去,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拿奖学金来积攒!基本上临八这个专业每个人在本科阶段都会出国交流一次以上。
整个医学院本科阶段有一半都可以出国交流。
而且医学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科目,所以在你工作时,每隔几年也要出去和欧美有顶尖医学专业排名的学校或医院交流做研究。
所以这个不用担心。
临八这个专业出来就是博士了,不存在保研问题。
但是这个专业也会有分流的,如果你成绩不好,那你就会被调到临川五年制那里去了。
五年制本科毕业后要一边工作一边科研一边考研究生了,特别累。
读完博士后我们还要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化培训,一共需要三年,所以临八专业上大学后还要经过十一年学习才能真正拿到医师资格证做一名医生。
而临五的就是五年本科+三年研究生+两年博士+三年规培专培=13年。
所以读医为什么会那么多人不愿选择你就略知一二了吧。
当你的同学早已成家立业开车生活过得潇洒自在时,而你还在没日没夜加班吃着盒饭拿那一丁点补贴连自己都照顾不了何况帮扶家庭时,这种感受更加深刻。
再加上刚出来小医生工资很少,根本付出收入不成正比,那你就更加后悔了。
可是我想说:医生要培养那么长时间是为了对病人的健康负责,医学本来就是一个经验积累的学科。
你需要干到一定的时段,积累足够的经验,才能有“钱途”。
所以医生都是“越老越值钱”的。
我曾经听过一位医生的讲座。
他说“当医生刚开始确实一切东西都很苦很累,而且也会有心理不平衡的感觉,但是当你坚持了最开始的五年之后,一切都会好转,前途会变得很光明。
然而很悲伤的是,大多数人都抗不过这五年就不当医生改做其他行业了。
”“当医生看起来不富有,但他们的精神上是很富有的,当你成功挽救一个病人的生命,他对你表示无比感激的时候,这种成就感是不可言语的,而这也是你愿意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
”确实,如果你家庭经济需要你读完本科就出来工作帮扶家庭的话,那读医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的培养周期太长了,你等不及。
但是选择了医学,就能够帮助你周围的人,帮助许许多多的患者,你周围的人都尊敬你仰慕你,那你就会有成就感,成就感带给你快乐。
当医生就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日子过得特别艰难,那可能是这次的收获特别地巨大。
”就像高考,就像学医的道路。
7.你所在的学校有就业指导中心吗?它们的作用大吗?学生可以怎样利用这些资源?有,作用还是有的,但是多数靠自学或者和同学讨论上网找资料查找文献就可得到答案,所以我很少去询问它们。
基本上每个科目都会建一个qq或微信群,大家对这个科目有什么问题都在群里讨论或助教会解答。
就业指导中心在交大有很多,比如每栋宿舍楼每周星期几都固定在宿舍楼一个小课室里集中回答问题。
Qq微信群也会建立很多高数、大物的“难民营”群,有问题直接问,会马上又人解答。
利用的方式就是关注交大一些特定的公众号,时常去看一下它发了什么信息没有。
你进了交大,首先要做得就是关注20+的公众号..它们都很重要,涉及方方面面,很多重要信息,比如四六级开始报名啦,假期的安排等等都会在不同公众号发布。
所以进了大学你基本离不开微信,确实有很多你必须了解的信息,你错过了,就没了。
至于是哪些公众号,在一开学的时候会发一本新生手册,里边有各种各样信息tips。
8.你学习目前专业的感受有哪些?我会报这个专业,是因为当时分数刚好在这附近又差一点,抱着“冲、稳、保”的心态,我冲的就是它了,没想到也进了。
当时很意外,也挺开心的。
不过当时不了解医生培养周期那么长的,了解后又有点后悔自己的冲动。
不过现在我已经接受我的专业了,也觉得这是歪打正着选对了。
我很喜欢学习,学习确实能带给我快乐,所以医学虽然很苦很累,但我享受其中。
大一上学期科目感觉更多是一个过渡期,和高中没什么区别。
但大一下学期,我真正体验到了“大学生活”。
非常丰富,虽然每一天你会累的跟狗一样,睡眠时间比高三还少,但是你很享受,C++(编程),金工实习,这些都很有趣,大大拓宽你的视野。
基本每个科目都要你上台做演讲,读书写报告,做调查研究……全方位培养,提高你的综合素质。
所以我现在压力很大,因为课业实在太繁忙,其他活动又接踵而来,但也很快乐。
9如果你想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名言,来学医吧!如果你有积极进取心态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来学医吧!如果想在大学和高三一样每天过得充实有意义累趴在那里的话,来学医吧!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前者是在实验室做研究,比如生理,解剖学等等,研究结果为临床服务;后者就是我们所说的医生,给病人看病的,当然临床医学也要搞科研,但是是一边看病,一边科研,基础医学就是专门搞研究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