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而教
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呢”孟子说:“因为情理上行不通。
(父亲)教育(儿子)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行不通,接着便会动怒。
一动怒,就反而伤了感情了。
(儿子会说:)‘你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确。
’这样,父子之间就伤了感情。
父子之间伤了感情,就坏事了。
古时候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
相互求全责备,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远,那就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
易子而教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小屋。
⑤荆:灌木名。
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
⑧易:交换。
译文
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
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
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
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
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
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
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
读书佐酒
苏子美为人豪放不受约束,喜欢饮酒。
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时,每天读书,(他边读边饮酒),以喝完一斗为限度。
杜祁公(对此)深感怀疑,就派家中年轻的晚辈去偷偷察看他。
正听到子美在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与刺客偷袭行刺秦始皇,刺客抛出的大铁椎只砸在秦始皇的副车上(这一段)时。
他突然拍手说:“真可惜呀!没有打中。
”于是满满喝了一大杯酒。
又读到张良说:“自从我在下邳起义后,与皇上在陈留相遇,这是天将我送给陛下呀。
”(苏子美)又拍桌子说:“君臣相遇,竟如此艰难呀。
”又喝下一大杯(酒)。
杜祁公听说后,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
”
知人不易
孔子穷乎陈蔡(1)之间,藜(2)羹(3)不斟,七日不尝粒。
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
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孔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饭了。
白天睡在这里,颜回则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时,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
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
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要用干净的饭祭奠先人后再动口。
”颜回回答道:“不可以,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所以我
抓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它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而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
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
”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曾子衣敝衣以耕
曾子衣①敝衣②以耕,鲁君使人往贻③邑焉,曰:“请以此修衣④。
”曾子不受。
反⑤,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⑥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⑦子有赐,不我骄⑧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⑨其节
也。
” --------选自《说苑·立节》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座城,说:“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
”曾子坚决不受。
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
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接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
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从曾参的话来看,是足够用来保全他的节操的。
”罴说柳宗元
鹿畏䝙①,䝙畏虎,虎畏罴②。
罴之状,被发人立,绝③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
寂寂持弓、矢、罂、火④而即之山。
为(9)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
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5)虎而骇之。
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⑥捕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鹿害怕䝙,䝙害怕虎,虎又害怕罴。
罴的样子为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样站着,非常有力而且会严重地伤害人们。
楚国的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模仿出各种野兽的叫声。
他悄悄地拿着弓、箭、装火药的罐子和火种来到山上。
模仿鹿的叫声来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用火种向它射去。
貙听到了鹿的叫声,快速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䝙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
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同类的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
这时,罴听到了就出来寻找同类,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住他、搏击他、捉住他、撕裂他,最后把他吃掉了。
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
02.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
03.罴(pí):哺乳动物,体大,肩部隆起,能爬树、游水。
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胆入药。
亦称“棕熊”、“马熊”、“人熊”。
04.被发:披散毛发,被(pī),同“披”。
05.绝:极。
06.为: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