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竞争战略分析报告引言作为全球第一战略权威,现代最伟大的商业思想家之一,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他提出了著名的“五力竞争模型”和“三大竞争战略”。
其中,“五力”包括同行业竞争者,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
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对抗当中,波特提出了三大著名的竞争模式,即: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性战略。
“低成本战略”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高效、规模化的生产设施,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格控制成本、管理费用及研发、服务、推销、广告等面的成本费用。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企业需要在管理面对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确保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差异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
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多式,如设计名牌形象,保持技术、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面的独特性,等等。
“集中性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
低成本与差异化战略都是要在全产业围实现其目标,集中性战略的前提思想是:公司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围竞争的对手。
竞争优势是所有战略的核心,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作出选择,它希望在广泛的领域还是狭窄的领域取得竞争优势,它是采用低成本战略还是差异化战略,即:企业必须在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选择一种并有效地加以实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动和金融创新浪潮的不断兴起,使得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成为了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
如今世界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开始接受国际贸易共同的游戏规则,实行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同时,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交通、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都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经济全球化已然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己经日益与世界经济融合成一个整体,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度逐步提高。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金融国际化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而且一旦发生,其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波及的围也越来越广。
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我国商业银行和实力强大的外资银行相比,竞争力水平非常低,具体体现在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低下、金融创新乏力、资产质量低下等多面。
我国银行业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就全面开放了外汇业务,人民币业务的开放地域也在逐步扩大,2006年底人民币经营业务对外资全面开放。
中国银行业正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
中国建设银行目前采用的基本竞争战略是差别化战略,即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建立其独特的品牌效应的战略,使其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和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
本文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和“三大基本竞争战略”的理论,首先对我们金融行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分析,然后用SWOT分析的法,研究中国建设银行为要采取差异化战略,并提出了今后如更好地实施差异化战略。
一、建设银行竞争战略的实践活动中国建设银行,即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ICBC),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是中国五大银行之一,也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拥有中国最大的客户群,约1亿个人客户和810万法人账户,遍布全国的2万多个营业网点和近39万名员工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经过20几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建设银行已经步入质量效益和规模协调发展的轨道,连续多次被著名财经杂志如英国《银行家》、美国《环球金融》等评为“中国最佳银行”。
2008年《环球金融》、《银行家》、《亚洲银行家》、《财资》、上市公司商会等知名媒体及中介机构将“亚洲最佳银行”、“中国最佳银行”、“公司管治卓越奖”等131个奖项颁给了建设银行。
国际专业评级机构给予建设银行较高评价,其中穆迪公司将建设银行长期信用等级评为“A1”,标准普尔公司评为“A”。
截至2008年末,建设银行已将境外营业机构延伸至全球15个和地区,分支机构134家,与122个和地区的1,358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综合化和国际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截至2008年末,中国建设银行总市值达1,739.18亿美元,居全球上市银行之首。
全年实现税后利润1,111.51亿元,较上年增长35.6%,成为全球最盈利的银行。
这已经是中国建设银行自2003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实现高增长,六年中税后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37.5%,是全球成长性最好的国际性大银行之一。
2008年建设银行巩固了全球市值最大银行的地位,并成为全球最盈利的银行。
2009年,中国建设银行继续稳居全球市值最大银行,达2,689.82亿美元。
1、建设银行的发展历程1984年1月,中国建设银行正式成立,注册资金208亿元,总资产3,333亿元。
1986年7月,中国建设银行不再设立董事会,实行行长负责制。
1989年10月,首次发行牡丹信用卡,“牡丹卡”迅速成长为同业领先的银行卡品牌。
1990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全国计算机网络系统正式运行,联网城市达91个。
1991年10月,《欧洲货币》杂志对1991年世界500家大银行按资产进行排序,中国建设银行名列第8位;若按资金收益率和净收入排序,则名列第一。
1992年3月,中国建设银行第一家境外分支机构新加坡代表处开业。
1995年11月,中国建设银行伦敦代表处开业,这是中国建设银行在欧洲设立的第一个机构。
1996年1月,下发《关于实行中国建设银行法人授权制度的通知》(工银发[1996]7号),正式推行法人授权制度。
1997年12月,建立。
1998年2月,与东亚银行以收购形式合资组建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占75%的股份;2000年4月,收购上市银行——联银行并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亚洲)有限公司(简称“工银亚洲”)。
1998年3月,中国建设银行成功托管了国第一批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
1999年,在国首家推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资金汇划清算系统。
1999年9月,正式推出全国统一银行服务“95588”。
2000年2月,开通企业网上银行。
2000年8月,开通个人网上银行。
2001年7月,中国建设银行向中国建设银行(亚洲)注入分行商业银行业务,促使中国建设银行(亚洲)的客户基础扩大、改善存款及贷款组合及使服务产品组合更趋多元化。
透过此业务转移,大大提升中国建设银行(亚洲)的竞争力。
中国建设银行(亚洲)已成为中国建设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的旗舰。
2002年1月,中国建设银行聘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对上海、两地分行进行外部审计,这在国有商业银行中是第一次。
制定下发《中国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
2002年5月,国首家银行卡专业化经营机构——牡丹卡中心成立。
2002年10月,完成数据集中工程,是我国金融系统数据集中的开创性工程。
2003年,建设银行在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基础上成功投产了全功能银行(NOVA)系统,加上为个性化服务提供技术基础的数据仓库,共同构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为业务和管理的进步提供了强健的动力。
在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持下,中国建设银行各项业务不断创新。
由自助银行、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日益成熟,网上银行开通城市超过300个。
2004年2月,中国建设银行正式聘请普华永道对建设银行未来8年公司治理机制和全面风险管理改革进行整体规划。
2004年4月30日,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购入华比富通银行之零售及商业银行业务。
华比富通银行随后易名为华比银行,成为中国建设银行(亚洲)的全资附属公司。
200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以现代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制度建设为核心的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建设银行的管理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亚洲)正式将华比银行并入。
现时,中国建设银行(亚洲)在上市银行中(以资产总值计)排名第六位。
2005年10月25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及第一次股东大会在京举行。
10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小川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建清为股份公司揭牌。
2005年11月23日,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获穆迪投资给予A2/Prime-1长期/短期存款评级及D+级银行财务实力评级。
特别是和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和表现相关的重大事件)。
2005年,建设银行以强化客户服务和经营管理信息化为核心,实施数据集中、数据中心整合等一系列工程,推广和优化全功能银行系统,成为国首家完成全行数据和信息处理集约化,拥有统一、标准、规的核心业务应用平台的大型商业银行。
2006年1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与高盛集团、安联集团、美国运通公司3家境外战略投资者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获得投资37.82亿美元。
2006年,建设银行推出了保障电子银行安全的新产品——电子银行口令卡,将使客户仅需花费很少的就能享受到较安全的电子银行服务。
2007年,金融租赁公司的成立,建设银行的非银行牌照类业务已延伸到投资银行、基金和租赁等市场领域。
2007年,共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35期、外币理财产品24期,累计销售额1,544亿元,继续稳居同业首位。
2008年10月31日,中国建设银行启动第四代应用系统建设工作,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完成该项系统的研发与推广,在巩固并扩大领先优势的同时,将建设银行的信息科技打造成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2008年,建设银行陆续被英国《全球托管人》等权威财经媒体评选为“中国最佳托管银行”。
托管业务系统与外汇交易中心直接连通系统投产后,建设银行成为首家、也是迄今唯一一家实现与外汇交易中心直连的托管银行。
2009年,完成国际信用卡、贷记卡和准贷记卡“三卡整合”工程,实现产品功能整合与流程再造。
完成一体化银行重构,推出银行一号通支付、400贵宾专线等服务项目。
建设银行加快应用产品的研发与优化,全年共研发新项目539个。
2009年,中国建设银行继续稳居全球市值最大银行,达2,689.82亿美元。
2009年,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市场布局取得新突破,收购了加拿大东亚银行70%的股权,对泰国ACL银行的自愿要约收购正在有序进行,合并诚兴银行和澳门分行成立工银澳门,河分行开业,获得阿布扎比分行、马来西亚子银行经营牌照。
2、建设银行的竞争战略现状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2006年年报资料可以看到,建设银行的总资产是中国银行的1.36倍,是建设银行的1.4倍,但是其净利润和每股盈利不及建设银行,每股盈利与中国银行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