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8-4-2-2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8-4-2-2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沅中 石明德 21
原因
这是因为1 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 这是因为1、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 尚未开发 逐渐得到开发。 已逐渐得到开发。 从自然条件来说, 2、从自然条件来说,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 的优越自然条件; 的优越自然条件; 从人口方面说, 3、从人口方面说,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 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从技术条件来说,北方人口的南迁, 4、从技术条件来说,北方人口的南迁,为 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 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 此外,从社会状况来说, 5、此外,从社会状况来说,江南地区的战 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这些因素共同 22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变化。 沅中 石明德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变化。
公元前一世纪的《史记》记载, 公元前一世纪的《史记》记载,汉中期 地域辽阔,人烟稀少, 以前的江南 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老百姓以 鱼米为食,那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 鱼米为食,那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百姓 没有什么积蓄, 没有什么积蓄,但也少有挨饿受冻之人。 公元六世纪的《宋书》记载, 公元六世纪的《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 南是繁荣昌盛的地方,用户越来越多, 南是繁荣昌盛的地方,用户越来越多,超过了 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 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 努力耕种,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 劳,努力耕种,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就可以 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根据这两段材料, 根据这两段材料,说一说江南地区发生 了哪些变化,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了哪些变化,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20 沅中 石明德
沅中 石明德 25
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人学习 和吸收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 和吸收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 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
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 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族也吸 收了许多少数民族文化。 收了许多少数民族文化。
民族融合
(467— 北魏孝文帝 (467 499),鲜卑族人。 499),鲜卑族人。地主 阶级的代表, 阶级的代表,我国古代 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 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 改革家之一。 改革家之一。
471年孝文帝登基以来,农民流离失 所,无田可耕,鲜卑族落后的政治、 经济、文化、习俗严重制约了经济的 发展,于是他决定改革……
1、汉服与胡服有什么区别? 汉服宽袍大袖,胡服窄衣小袖 2、在生活中胡服、汉服哪一种服装比较便利? 32 沅中 石明德 3、既然胡服比较便利,孝文帝为什么改穿汉服?
苏轼 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 浪淘尽,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一时多少豪杰。
11
曹 刘 刘 刘 刘 刘
曹军20万 曹军20万
赤壁 之战
沅中 石明德
孙、刘 孙 联军4万 联军 万
12
沅中 石明德
13
赤壁 之 战
时 间 交战双方 经 结 过 果 曹操失败 公元208年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影 响
以少胜多
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
沅中 石明德 14
220年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自称皇帝, 国号魏,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都洛阳。 魏
变化
司马迁描述的汉代江南, 司马迁描述的汉代江南,人烟 稀少,耕作方式落后, 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 不发达,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 不发达,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但 贫富分化的程度也低; 宋书》 贫富分化的程度也低;而《宋书》 所描述的南朝时期的江南, 所描述的南朝时期的江南,人口众 物产丰富,丰收年头, 多,物产丰富,丰收年头,一年的 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 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
东魏 十六国 三国 西晋 东晋 北魏 西魏
宋 齐 梁 陈
沅中 石明德
28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悟?
沅中 石明德
29
搜索三国故事的精彩片段, 与你身边的人分享。
沅中 石明德
30
三国小故事
“隆中对”
三顾茅庐
在豪强并起的形势下,汉室后裔刘备的势力十分弱小。当 在豪强并起的形势下,汉室后裔刘备的势力十分弱小。 他听说诸葛亮才能出众时,就不顾严寒, 他听说诸葛亮才能出众时,就不顾严寒,连续三次前往隆中拜 访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同意出山。 访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同意出山。诸葛亮向 刘备分析了天下大势:北方的曹操拥有“百万之众” 刘备分析了天下大势:北方的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 子以令诸侯” 暂时还不能同他竞争;而孙权占据江东, 子以令诸侯”,暂时还不能同他竞争;而孙权占据江东,地方 富庶,人才众多,只可与他联合而不能谋取,如果刘备占有荆 富庶,人才众多,只可与他联合而不能谋取, 益州,控制西南少数民族,同孙权结盟并内修政治, 州、益州,控制西南少数民族,同孙权结盟并内修政治,最终 31 沅中 石明德 可以成就大业。这次交谈,史称“隆中对” 可以成就大业。这次交谈,史称“隆中对”。
沅中 石明德
23
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为 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促进北方民族的大融 合,不顾群臣以撞死在祖宗灵前相威胁,毅然 进行了改革。在485年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政 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在494年乔迁洛阳城, 并下令鲜卑人改用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 提倡同汉族人通婚。北魏政府还采用了汉族统 治阶级的政治制度。
沅中 石明德
5
沅中 石明德
6
曹 操
沅中 石明德
7
孙 权
沅中 石明德
8
字玄德,胸怀大志,领有几员 字玄德,胸怀大志, 虎将,带着几万人马, 虎将,带着几万人马,流串各 尚无安身立命之处…… 地,尚无安身立命之处
刘备(161——223年)
沅中 石明德
9
沅中 石明德
10
208年
赤 壁 之 战
沅中 石明德
沅中 石明德 17
民族融合
东汉三国以来, 东汉三国以来,北方政权分 战乱频繁,为了躲避战 立,战乱频繁,为了躲避战 北方人民( 乱,北方人民(包括少数民 纷纷向南迁移, 族)纷纷向南迁移,江南地 区悄悄的发生了变化…… 区悄悄的发生了变化
沅中 石明德 18
民族融合
《四世纪南迁移民分布图》
沅中 石明德 19
蜀 221年 221年,刘备 称皇,国号汉, 称皇,国号汉, 史称蜀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沅中 石明德
吴 222年 222年,孙 权称王, 权称王,国 号吴, 号吴,定都 建业。 建业。
15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 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还是倒退? 还是倒退?
沅中 石明德
16
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 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倒 这是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 退。这是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 文化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 展、文化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 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从大规模分裂和局部统一的角度看, 从大规模分裂和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 是一种历史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 是一种历史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十几个豪 强势力的割据使东汉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分裂的国 三国中的魏实际上是在消灭了北方割据势力, 家,三国中的魏实际上是在消灭了北方割据势力, 实现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的,吴国, 实现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的,吴国,蜀国 也是如此。 也是如此。这样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思考: 孝文帝改革是从哪几方面着手的? 思考:1、孝文帝改革是从哪几方面着手的?
2、孝文帝改革后对北魏产生哪些作用? 孝文帝改革后对北魏产生哪些作用? 你觉得孝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觉得孝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24 沅中 石明德
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 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 解决农民问题: 1、解决农民问题:将荒地分给农民耕 但要其缴纳租税 缴纳租税。 种,但要其缴纳租税。 2、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①把都城迁 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 到先进文化中心--洛阳② --洛阳 到先进文化中心--洛阳②鲜卑官员要 说汉语③鲜卑族人改穿汉服④ 说汉语③鲜卑族人改穿汉服④鲜卑族 人改用汉姓⑤与汉族人通婚
曹操
刘备
孙权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的融合
沅(一)知识技能: 1、知道自东汉末年至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在东汉 末背景与三国事例学习的基础上,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 历史原因。 2、从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与江南经济的开发、孝 文帝改革等事例中,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 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二)过程方法:在学生讨论、对比、观察过程中,使他们 初步学会运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看待历史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念: 1、战争带来动荡,我们要维护一切的和平。 2、中华大家庭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们要共同创造好 家园。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教学重点: 2 教学难点: 沅中 石明德 教学难点:孝文帝改革原因及历史影响
东汉王朝历经了160多年的大统一后,豪强并 160多年的大统一 160多年的大统一 十几个割据势力…… 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十几个 十几个
袁绍
马腾 曹操 张鲁 刘璋
沅中 石明德
刘表
袁术 孙策
3
沅中 石明德
4
秦汉 ---------------大一统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隋唐-----------------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