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东汉后期的豪强割据和军阀混战;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

2 、了解“赤壁之战” 和曹操
统一北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初步学会评述政权分立。

3、通过认识我国
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培养学生综合归
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归纳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民心所向
(四)教学重点了解政权分立,初步学会评述政权分立;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理解民族大融合及其意义。

(五)教学难点学会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当时所做的突出的历史贡献;进而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民心所
向,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以此引起学生兴趣, 并把学生引入课堂.
【叙述】我们一起欣赏了<<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歌.同学们对三国演义都非常熟悉, 请问, 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大家能了解多少呢?
【活动】”猜一猜”他们都是谁?引入到东汉' 末年时期。

承转】东汉末年发生了黄巾起义,软弱无力的东汉政府只能依靠地方军阀镇
压,结果导致了军阀割据(展示地图),大家可以从地图上看到北方割据势
力极多,而且互相争斗,战乱不休。

那么大家是否知道最后是谁统一了北方?
(曹操)曹操并不是象三国演义里讲得完全是个反面人物,他是我国古代著名
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征讨袁绍胜利后,写了这样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你觉得他的壮心是什么?他将遇到的对
手是谁?(介绍孙、刘期间可请学生讲述“三顾茅庐” 、“隆中对”的故
事)
【活动】人物模拟:假如你是曹营的一位高级谋士,你会怎样为主进言?其目的是过
渡到下面的分析。

【分析】赤壁之战双方力量的对比和两大军事集团的优势和劣势.
曹操大军南下,首先碰到刘备,刘备挡得住吗?挡不住只能逃,那么孙权单独挡得住
吗?也挡不住,那怎么办?他们只能联合起来,于是组成孙刘联军,与曹操对峙于赤
壁,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此展开。

(学生分析赤壁之战双方力量对比)【赏析】赤壁之战行进图和”火烧赤壁”短片. 【总结】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一时间无力再南下,孙权保住了江东、江南地方,而刘备则取得荆州,并进而取得四川一带,最终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大家是否知道三国分别是哪三国,分别是谁建立的?
【活动】小游戏“动动手”给学生提供三国形势图和有关人物、都城,请学生把它放到指定的位置。

【转述】220年,曹丕称帝,建立北魏,都城洛阳;221 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222年,孙权称王,都城建业。

各国安定下来,发展经济。

魏国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蜀国丝织业发达,闻名全国;吴国发展造船业,230 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

【探究】讨论探究: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有人说三国鼎立是历史的退步。

有人说三国鼎立是历史发展的进步。

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大家可以自由讨论,最后派代表把结论说出来。

学生发言后总结:1、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反之,国家分裂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2、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从东汉末年开始,大小数十个军阀割据势力的存在使国家的分裂成了既成的事实,而三国鼎立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这种局部的统一既是大一统的前夜,又为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渡】出示图“北方人民南迁” ,让学生观察,问:北方人民为什么要南迁?割
据主要都在北方,战争主要也是在北方,赤壁之战仅仅是在长江上,对江南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南方此时相对平静,于是大量的北方人民迁移到南方。

【叙述】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据史料记载,当时南迁的人口近百万,故土难离,可是他们为什么偏偏要到并不发达的南方去)?学生:因为北方战乱,那么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战乱是什么?三国之间的战争。

【叙述】五胡内迁三国的面积相对来说,就这么一小块,在广大的北方和西北地区还生活着大量的少数民族,从自然环境上讲,是居住在寒冷地方(南方土地肥沃,降水充足,光热条件非常好,适宜发展生产,中原地区就略逊一畴,但是还有更恶劣的更北的地方,在那里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物资经常不足,怎么办?就常常南下掠夺,这也同样导致战乱,中原地区人民要反抗,战火纷纷,又使大量北方人民逃到南方,(展示迁移图),南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羝、羌等族,这在历史上称为“五胡内迁”。

【活动】“猜一猜”放映动画片“敕勒歌” ,让学生猜一猜,这首民歌和哪个少数民族有关?学生:(鲜卑)。

鲜卑族的皇帝是谁?出示孝文帝图片。

【叙述】北魏出了一个优秀的皇帝——孝文帝,名叫拓拔宏,他实施了改革。

大屏幕展示孝文帝图片。

简介: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从小深受祖母冯太后的影响,熟知汉族文化。

他非常有才华,据史书记载,行军打仗途中,在马背上口授文章,随从记录,整理后不用改动一字。

他在位时,曾经进行过一次著名改革,即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生活动:对比观察地图:说一说:鲜卑族的政权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向南迁移)。

【提问】那么少数民族进入中原能站住脚吗?能,如鲜卑族就进入了中原还建立了一个比较强大的政权——北魏。

那怎么才能在中原牢牢站稳脚跟呢?我们知道,压迫越大,反抗越大,而且老是镇压又是打仗,对中原的发展肯定不利,所以只能采取改革。

学生活动:猜一猜,凭图片,猜内容。

并让学生总结出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生:(略)。

同时,汉族也有深受少数民族影响的地方,比如,胡床的演变。

师:北魏孝文帝进行大胆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请大家看图归纳改革措施
【活动】通过“猜一猜”活动得出孝文帝采取的改革措施
【提问】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迁都、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
族通婚)这些改革的措施有什么意义?(使鲜卑族逐渐融入汉族,或者说是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启发】从这些措施看,是鲜卑学习汉族,为什么?(汉族的文化更先进)
那么是不是少数民族的东西都是落后的没用的呢?不是的,汉族也同样有接
受外来文化的表现。

这里有一个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那就是我们坐
的椅子。

【展示】中国古代是席地而坐的,后来从少数民族那里传入了椅子(展示图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简制胡床—类似马扎,它收放自如,携带方便。

【总结】由此,我们其实也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璀璨的中华文明是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欣赏】最后,让我们在一首熟悉、好听的歌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一课。

课外作业:链接生活: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教学提纲:
二、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1、政权分立
军阀混战(东汉末年)——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2、民族融合(为大一统奠定基础)
① 北方人民南迁(开发江南)
② 少数民族人民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