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炉炼钢试题(含答案)

转炉炼钢试题(含答案)

11月份钢铁总厂转炉试题认知部分每题0.5分,共计55分。

一、填空题1.吹炼前期调节和控制枪位的原则是:早化渣、化好渣,以利最大限度的去( 磷)。

2.转炉吹炼过程化渣三个必要因素是温度、氧化亚铁和(搅拌);3.炉渣返干的根本原因是碳氧反应激烈,渣中( FeO )大量减少。

4.氧枪由三层同心钢管组成,内管道是( 氧气)通道,内层管与中层管之间是冷却水的( 进)水通道,中层管与外层管之间是冷却水的( 出)水通道。

5.炉衬的破损原因主要有高温热流的作用、(急冷急热)的作用、(机械冲击)的作用、化学侵蚀等几方面作用。

6.转炉冶炼终点降枪的主要目的是均匀钢水温度和( 成份)。

7.影响转炉终渣耐火度的主要因素是( MgO )、TFe和碱度(CaO/SiO2).8.钢水温度过高,气体在钢中的( 溶解度)就过大,对钢质危害的影响也越大。

9.以( CaO )、( MgO )为主要成分的耐火材料是碱性耐火材料。

10.在溅渣护炉工艺中,为使溅渣层有足够的耐火度,主要措施是调整渣中的( MgO )含量。

11.转炉设计的科学依据是(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定律12.单位时间内每吨金属的供氧量称为(供氧强度),其常用单位为(标米3/吨.分)。

13.一般情况下,脱磷主要在冶炼(前期)进行14.磷的氧化是放热反应,因而( 低温)有利于脱磷。

15.向钢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其达到成品钢成份要求的操作称为( 合金化) 16.对优质碳素钢,要求磷的含量控制在( 0.035% )%以下17.喷溅产生原因是产生爆发性的(碳氧)反应和一氧化碳气体排出受阻。

18.脱磷的热力学条件是高碱度、(高氧化铁)及适当低温。

19.为了向连铸提供合格钢水,炼钢要严格控制钢水成份,特别是钢中( 硫)、(磷)和(气体及非金属夹杂物)一定要尽可能控制到最底水平,以提高钢水的清洁度。

20.溢流文氏管属于(粗除尘);可调喉口文氏管属于(精除尘)。

21.含碳量小于( 2%)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大于该含量的铁碳合金称为铁。

22.转炉炉体倾动角度要求能正反两个方向做( 360 )度的转动。

23.转炉炼钢中产生的喷溅可分为(爆发性喷溅)、(泡沫渣喷溅)、(返干性金属喷溅)。

24.钢水中的磷是一种有害元素,它可使钢产生(冷脆)。

25.影响钢水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成分)和(钢中夹杂物)。

26.在一定条件下,钢水温度越高,则钢中余锰越(高)27.根据Fe-C相图划分,碳含量在(0.0218%~2.11%)之间的铁碳合金为钢。

28.转炉氧枪的喷头多为(拉瓦尔) 型多孔喷头。

29.影响合金收得率的因素有:出钢温度、(钢水中含氧量)、出钢口情况、炉渣进入钢包的量、合金粒度、合金投入顺序。

30.转炉熔池的搅拌有利于提高冶炼的动力学条件,就其来源主要有(C-O反应)产生大量的CO气泡在上浮过程中对熔池的搅拌,另外是(外部吹入的气体搅拌)。

31.夹杂是指在冶炼和浇注凝固过程中产生或混入钢液的(非金属)相。

32.随着温度升高,溅渣层中的低熔点相先行熔化,并缓慢从溅渣层中分离流出,该现象称为(分熔现象)。

33、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通常是将氩气通过钢包底部的多孔透气塞不断地吹入钢液中,形成大量的小氩气泡,对于钢液中的有害气体[H]、[N]和脱氧产物CO来说,相当于无数个小真空室,可逐渐将这些气体带走,其原理与真空脱气是一样的。

34、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钢液在出钢和浇注过程中二次氧化越严重。

35.转炉炼钢的五大制度分别是(装入)制度、(造渣)制度、( 温度)制度、供氧制度、终点控制及脱氧合金化。

二、选择题1.影响吹炼终点钢水中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A )。

A.钢水终点含碳量B.钢水中余锰含量C.钢水温度D.终点枪位2.转炉冶炼时的枪位是指( B )。

A.氧枪喷头到炉底间的距离B.氧枪喷头到熔池液面间的距离C.氧枪喷头到熔池渣面间的距离3.吹炼中期“返干”时,要适当提高枪位操作,这是为了(C )。

A.提高熔池搅拌强度B.增加炉内温度C.增加渣中的氧化亚铁10.耐火材料的耐火度不得低于( C )℃。

A.1480 B.1300 C.15804.炉衬的侵蚀过程大致就是按照( A )的机理循环往复地进行的。

A.氧化脱碳→侵蚀→冲刷B.侵蚀→氧化脱碳→冲刷C.冲刷→侵蚀→氧化脱碳5.MgO的熔点为:( C )。

A.1713℃B.2600℃C.2800℃D.1418℃6.下列氧化物中( C )是酸性氧化物。

A.SiO2、MnO B.MgO、CaO C.SiO2、P2O57.铁水中(B )含量过高,会使石灰加入量大易造成喷溅。

A.Mn B.Si C.P8.使用天然气,煤气等各种燃气时应该( B )。

A.先开气,后点火B.先点火,后开气C.边开气边点火9.向转炉中加入( C )可以暂时提高炉渣氧化性。

A.萤石B.活性石灰C.矿石10.中间包钢水过热度一般应控制在钢水液相线以上( B )。

A.5~10℃B.10~20℃C.30~40℃2.在碳、硅、锰和硫等四个元素中,对纯铁凝固点影响最大的是(C )。

A.锰B.硅C.碳D.硫11.下面哪些不是转炉终点钢水含氧量的影响因素(B )。

A.终点碳含量B.碱度C.渣中(FeO)含量D.温度12.影响石灰熔化速度的主要因素有炉渣组成、温度和石灰的活性度,活性石灰的活性度应大于( C )ml。

A.100 B.200 C.300 D.40013.磷在炼铁高炉内发生( B )反应。

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置换反应14.Ceg值反映的是钢的( B )特性。

A.韧性B.强度C.焊接15.浇铸温度是指( B )。

A.结晶器内钢水温度B.中间包内钢水温度C.钢包内钢水温度16、炼钢过程中,测温枪插入钢水中的深度为( C )。

A.100mm B.200mm C.300mm17、下列不属于一次拉碳法优点的是(D)A、终渣TFe 含量低,炉衬侵蚀小。

B、余锰高、合金消耗小C、钢水中有害气体少,钢水洁净D、钢水中磷含量低18. 按照各元素与氧亲和能力大小,下列各元素的脱氧能力强弱顺序为( A )。

A.Al、Si、C、Mn B.Si、Al、C、Mn C.C、Si、Al、Mn19.用碳化硅作脱氧剂应注意( C )。

A.增碳B.增硅C.增碳和增硅20.转炉未燃法烟气主要成份是( A )。

A.CO B.CO2 C.N221.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 A )。

A.Fe2O3和Fe3O4 B.FeO和Fe3O4 C.FeO和Fe2O322.挡渣球的密度是影响挡渣球命中率与及时挡渣的关键因素,挡渣球的密度一般为( C )g/cm3。

A.1.7~2.0 B.3.5~3.8 C.4.0~4.323.石灰在熔渣中溶解的基本熔剂是( B )。

A.MnO B.FeO C.MgO D.CaF224.实践证明入炉铁水Mn/Si比值为(B )时,可以改善化渣,有利于脱S以及提高炉衬寿命。

A.4~7 B.0.8~1.0 C.20~30 D.0.1~0.1525.钢包吹氩搅拌钢水的目的是( C )工艺。

A.调节钢水温度、均匀钢水成分B.调节转炉-连铸节奏,均匀钢水成分C.均匀钢水温度、成分,促进夹杂物上浮26.渣中的( C )使炉衬脱碳后,破坏了衬砖的碳素骨架,熔渣会侵透衬砖随之发生破损。

A.(CaO) B.(SiO2) C.FeO27.在转炉炼钢生产实践中,一般炉渣的氧化性是指( C )。

A.渣中氧化钙,氧化镁,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氧化锰,五氧化二磷等氧化物中氧含量的总和B.渣中氧化钙,氧化镁中浓度的总和C.渣中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浓度的总和28.当炉渣碱度小于( A )时,称为酸性渣。

A.1 B.1.5 C.229.产生缩孔废品的主要原因( B )。

A.飞溅B.铸速快C.不脱氧 D.二次氧化30.脱C速率与脱P速率的关系是(A )。

A.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脱C速率,能显著地提高脱P速率B.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脱C速率,能显著地降低脱P速率C.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脱C速率,对脱P速率无影响31.如果规定废钢的冷却效应为1.0,那么矿石的冷却效应通常为:( D )。

A.0.7 B.1.5 C.2.2 D.3.032、以废钢的冷却效应为1,则生铁块冷却效应为(B)A、1B、0.7C、1.5D、233对废钢的要求,不正确的是。

(C )A、按不同性质废钢分类存放B、严禁有中空容器C、不得混有大块废钢D、应干燥、清洁34、不属于增碳法优点的是。

( D )A、废钢比高B、操作稳定、易于实现自动控制C、产生率高D、钢水洁净35、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吹损的是( D )A、烧损B、渣中Fe2O3和FeOC、炸中铁珠D、渣中MgO36、喷溅不会造成( D )A、金属损失B、冲刷炉衬C、热量损失D、脱碳困难37、出钢过程将硅锰合金加入钢包内的脱氧方法属于(A)A、沉淀脱氧B、扩散脱氧C、真空脱氧D、间接38、对溅渣护炉影响不大的炉渣成分是(D)A、RB、MgC、FeOD、P2O539、不属于转炉五大操作制度的是(C)A、装入制度B、供氧制度C、烘炉制度D、终点控制制度40、在溅渣结束前,应适当(B)枪位,进一步提高溅渣量。

A提高B降低C不变D来回变动41、在溅渣的过程中,从炉口如果喷出( B ),可以表明溅渣情况良好。

A大渣块B小渣块C兰色火焰D碳花42.耐火材料的耐火度不得低于( C )℃。

A.1480 B.1300 C.158043.氧枪喷头的作用是(A )。

A.压力能变成动能B.动能变成速度能C.搅拌熔池44.在同一枪位下,整个过程中TFe含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A )的氧化速度。

A、CB、SiC、MnD、P、S45.确定合适的枪位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要有一定的( C ),二是保证炉底不被损坏的条件下有一定的冲击深度。

A.氧气流量B.供氧强度 C.冲击面积D.氧气流速三、判断题1、终点前降枪操作的目的主要是提温。

( × )2.在碳激烈氧化期,(FeO)含量往往较低,容易出现炉渣的“返干”现象,由此而引起金属喷溅。

( √ )3.吹炼过程枪位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化好渣、快脱碳,与炉温状况无关。

( × )4.产生氧枪粘钢的原因是化渣不良出现金属喷溅。

( √ )5.对于采用镁碳砖的转炉,炉衬砖的脱碳是炉衬损坏的首要原因。

脱碳后的炉衬砖受到熔渣的化学侵蚀是炉衬破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 √ )6.马赫数的大小决定了氧气射流对熔池的冲击能力。

( √ )7、研究发现,二次氧化物的颗粒比脱氧产物小得多。

(×)8.转炉生产过程中炉衬损毁最严重的部位是渣线,耳轴部位及炉帽与炉身的连接处。

( √ ) 9.转炉终点渣对溅渣层的侵蚀机理主要表现为高温熔化与高FeO炉渣的化学侵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