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总需求理论
AD0
MD1
r0
0
M0/P
M1/P
M/P 宏观经济学
34
二、货币的供给
货币供给量 M 是外生决定的,它 是由中央银行所独立控制的政策变量, 因此,货币供给函数如下: s (M / P) M / P (8.16)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买卖政府 债券来控制货币供应量。此外,中央银行 还可以采取改变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的方 法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货币的需求函数
从流动性偏好理论出发,货币的需求 函数可表达为: d
也就是说,对实际货币的需求,取决于利 率 r 和国民收入 Y。 如果不考虑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因素,式 (8.15)实际上和第五章中讨论货币需求函 数相同。
宏观经济学 32
M L(r , Y ) (8.15) P
宏观经济学
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
宏观经济学
1
总需求理论
IS曲线是投资和储蓄的代称,代 表产品市场的均衡,即投资等于储蓄。 LM曲线是流动性即货币的需求和货币 的供给的代称,代表货币市场的均衡, 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由于利率同时影响到投资和货币 需求,所以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必须 同时达到均衡才能最终确定均衡产量 和均衡利率,这被称为总需求的均衡
宏观经济如何趋向均衡点
这要结合存货变动的情况进行分析。 实际上,任何企业都会有计划地准 备一定数额的存货以满足市场变化的需 要,企业的正常生产会按照这种计划进 行安排。
宏观经济学
13
宏观经济如何趋向均衡点
在图8.2中,当实际支出为Y1,小于 均衡的支出Y0时,计划支出线E在45度线 的上方,表明此时计划支出大于实际支 出,也就是说,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数 量要大于企业在正常情况下提供的商品 数量,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存 货减少,企业会选择增加雇员,扩大产 量的做法,国民收入会增加,直到计划 支出等于实际支出为止。反之,反是。
宏观经济学 21
代数表达式
Y G eG e G e G, n 即: Y 2 n k 1 e e e , n G
2 n
利用简单的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和求极限 原理,就可以计算出: k 1 /(1 e) (8.10) 我们发现,政府购买乘数就是1减去边 际支出倾向的倒数,因此,边际支出倾向越 大,乘数也就越大,两者正相关。
宏观经济学 26
我们仍然考虑封闭经济情况
再假定线性消费函数,则有: E = a + bY(1 - t)+ I + G (8.13) 对式(8.12)求导可得:
dE e b(1 t ) (8.14) dY
因此,边际支出倾向的大小取决于边际 消费倾向 b 和边际税率 t 。 因此,边际支出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 成 正方向变化而和税率成反方向变化 。
图8.5 货币的需求曲线
r
如果假定收入不变,那 么货币的需求受利率的影响, 货币的需求和利率之间反向变 动,货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 倾斜,表示随着利率的上升, 货币的需求不断下降。
MD L(r , Y )
0 M/P
宏观经济学 33
图8.6 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r
如果收入发生了变化, 会引起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假定人们收入提高,交易 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 求都会提高,货币的需求曲 线向右移动,由MD0变为MD1
宏观经济学 2
本章共四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利率的决定 IS—LM模型 IS—LM模型与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
3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本节需要把握三个问题: 一、计划支出线 二、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收入和支出的变动
宏观经济学
4
一、计划支出线
我们首先从简单的三部门国民收 入决定开始讨论产品市场的均衡。 我们可以把一个社会中家庭、企 业和政府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 总量定义为计划总支出,并且用 E 来 表示: E = C + I + G (8.1) 即:E =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E
当政府购买增加△G以后,计划支出线向上 平行移动到E1,
45° B
E1
E 在新的均衡点B处,均衡
A
ΔG
ΔY
国民收入也随之增加, 总收入的增量Δ Y要明显 大于政府购买的增量ΔG, 因为又增加了派生支出
0
Y0
YI
宏观经济学
Y
18
自生支出乘数
自生支出的增加对于总收入 的扩张具有成倍的放大效应,我们 把这种放大效应叫做自生支出乘 数。即: k=Δ Y/Δ A (8.8) 自生支出乘数是总收入的增 量和自生支出的增量之比。
宏观经济学 8
从第二章的分析中可知
在这个简单的模型里,派生支出,实际 上就是派生消费, e 也就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b,因此,式(8.4)又可以表达成: E = (a + I + G ) + bY 或者: E = A + Ey (8.7) 这表明计划总支出由自生支出 A 和派生支 出eY两个部分构成。(8.7)可以用图8.1来 直观地表示出来。
宏观经济学 20
乘数效应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从政府购买增 加到总收入扩张之间的传递机制来进 一步解答这个问题。 假定边际支出倾向为0.5,政府 支出100万,人们收入增加100万,由 于边际支出倾向为0.5,消费也将增 加50万„„,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下 去,最终将会扩大多少呢?注意以下 代数表达式。
宏观经济学 23
乘数效应是把双刃剑
乘数效应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的重要理论基础。 要注意的是,乘数效应是一把双刃 剑。在总支出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只需 启动微小的政策变量,就可以对总需求 的扩张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在政府购买 减少的情况下,总支出和总收入也会同 样成倍减少。
宏观经济学 24
2.边际支出倾向的变动
宏观经济学 14
图8.2 国民收入的决定
E
当实际支出为Y1,小于均衡的支出Y0时, 存货减少,企业增加生产,国民收入增加。
45°
B
E
a
0
Y1
Y0 Y2
当实际支出为Y2,大 于均衡的支出Y0时,企业 存货增加,减少生产, 国民收入减少,直到计 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为 止。
15
Y 宏观经济学
因此
只有当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 (图中的 B 点)时,厂商的实际存货 等于计划存货,非愿意存货变动为零, 企业既不会扩大生产也不会缩减生产, 实际国民收入也就不再变动,从而达 到了均衡。 我们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来具体说 明存货调整的情况。(P186)
宏观经济学 7
从第二章的分析中可知
自生消费(a)、投资(I)和政府支出 (G)都与收入变动无关,它们属于自生支出, 用 A 来表示。即: A = a + I + G (8.5) bY 是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支出,因此属于 派生支出,用 eY 表示,e代表边际支出倾向, 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支出,即: dE (8.6) e dY
宏观经济学 35
图8.7 货币的供给曲线
r
MS
货币供给量只受中央 银行的货币政策影响,而 不受利率和其他因素的影 响。因此货币的供给曲线 MS 就是一条与横轴垂直 的线,表示货币供给的数 量与利率的高低无关。
0
M /P
宏观经济学
M/P
36
三、利率的决定
我们在图8.8中把货币需求曲线 MD 和货币供给曲线 MS 结合起来, 就可以看到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供给曲线决定了流通中的货 币供给总量 M0/P,货币需求曲线与货 币供给曲线在 A 点相交,表明在 A 点货币的需求正好等于货币的供给, 货币市场达到了均衡,此时的利率水 平为 r0 。
宏观经济学 19
政府购买乘数
如果自生支出的增加只是由于政府购 买增加的结果,自生支出乘数也表现为政府 购买乘数。即: k=Δ Y/Δ A =Δ Y/Δ G (8.9)
政府购买乘数是总收入的增量和 政府购买的增量之比。 而我们把这种政府购买增加对于 国民收入的放大效应称之为“乘数效 应”。
宏观经济学 22
关键在于理解
政府购买对于扩大总支出的效应不 是一次性的,而是连续地发挥作用,这种 连续性的作用是通过支出和收入在社会 生产和消费中不断循环完成的。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 在上述例子中, Δ Y/Δ G = 1/(1-0.5)=2,政府的购 买支出转换成总支出时放大了一倍。
从乘数公式
k 1 /(1 e) 中可以看
出,政府购买的乘数效应,不仅取决于 政府购买增量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于边 际支出倾向的大小。 那么,边际支出倾向又受那些因素 影响呢?
宏观经济学 25
我们仍然考虑封闭经济情况
在模型中引进税收 T,那么计划支出为: E = C(Y - T)+ I + G (8.11) 假定政府统一征收比例税,即 T = t•Y,其中 t 为税率,即每增加一单位 收入所增加的税收,显然 0< t <1, 因此(8.11)式可以写成: E = C(Y - tY )+ I + G (8.12)
宏观经济学 16
三、收入和支出的变动
1.自生支出的变动 在封闭经济下,构成自生支出的因 素有自生消费(a)、投资(I)和政府 购买(G),这些因素变动都会导致自 生支出的变动,从而使计划支出线平行 移动, 我们假定是政府购买增加使自生支 出增加。
宏观经济学 17
图8.3 自生支出的变动
宏观经济学 11
图8.2 国民收入的决定
E 45度线上每一点都代表计划支出 E 45度线与计划 和实际支出 Y 相等。 支出线相交于B点 45° E ,因此B点上整个 B 社会的计划支出正 好等于实际支出, 此时宏观经济达到 了均衡,由此决定 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Y0 。 Y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