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 I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 I


最后结果:
dY dT
MPC 1 MPC
slide 23
税收乘数
例如, MPC = 0.8,则税收乘数等于
Y T
MPC 1 MPC
0.8 0.8 4 1 0.8 0.2
slide 24
税收乘数
…是负的:
税收增加降低了消费支出,这导致收入下降 。
…是大于1(绝对值):
税收的变化对收入有乘数效应。
变动一美元引起的收入变动量。 同政府购买增加对收入有乘数效应一样,税 收变动也有乘数效应。
slide 22
税收乘数的计算
Y C (Y T ) I G
dY dC Y T dI dG
dC Y T
I 和G 都是外生的
MPC dY dT
可以得出 :
(1 MPC)dY MPC dT
则有500亿元产品是非计划投资,E就比Y少500亿。
▪ 实际产出往往不同于计划支出,原因是企业会由于销售量与预期的不
一致而进行非计划存货投资。 销售量<计划销售量, 存货增加。 销售量>计划销售量,存货减少。
slide 7
符号
消费函数: 政府的政策变量:
C C (Y T ) G G , T T
在这里,假设计划投资是外生的: I I
大于供给量。人们出卖债券或到银行提款 而得到货币。为了吸收零散资金,银行和 债券发行者对此的反应是提高利率。
slide 42
利率的决定
r
利率
央行减少 M,导
致均衡利率上升。 r2 r1
M2 M1 PP
L (r )
M/P
实际货币余额
slide 43
LM 曲线
现在把 Y 加入到货币需求函数中:
M P d L(r ,Y )
slide 32
财政政策和 IS 曲线
▪ IS曲线是根据既定的财政政策得出的,即
在构建IS曲线时,使得G和T固定不变。因 此当财政政策变动时,IS曲线会发生移动。
▪ 可以利用凯恩斯主义交叉图或者可贷资金
模型来说明财政政策如何使得IS 曲线发生
移动。
slide 33
政府购买增加对 IS曲线的影响:从凯恩斯交叉
▪ 为得出IS 曲线,回顾第3章中给出的投资
函数,投资水平与实际利率负相关。即
I=I(r).
▪ 由凯恩斯交叉图和投资函数可以得出IS 曲
线。
slide 26
IS 曲线的方程
定义: 是实现产品市场均衡的所有 r 和 Y 的组
合。
等价于 实际产出 = 计划支出 IS 曲线的方程为:
Y C (Y T ) I (r ) G
消费第一轮增加引起收入的增加= MPC× G 消费第二轮增加引起收入的增加= MPC×2 G
… 2
Y=(1+ MPC+ MPC+…) G
Y G
1 1 MPC
slide 19
政府购买乘数
例如: MPC = 0.8
Y 1 G
1 MPC
1 G 1 G 5 G
1 0.8
0.2
G 的增加会导致收入增加5倍
r1
M P L(r )
M P s
L (r )
MP
M/P
实际货币余额
slide 41
利率的调整使得货币市场趋向均衡
▪ 当利率>均衡水平时,实际货币余额供给
量大于需求量。人们把不能带来利息的货 币换为有利息的银行存款或债券。而银行 或债券发行者对此的反应是降低利率。
▪ 当利率<均衡水平时,实际货币余额需求
slide 17
实例:政府购买增加乘数>1
▪ 假定政府在国防支出上增加1亿美元。 ▪ 军工企业收入增加1亿美元,这些收入作如
此分配:分给工人,工程师,经理,剩下 的利润作为红利分给股东。
▪ 这些收入增加的人也是消费者。他们把这
额外收入的MPC部分用于消费,假设MPC =0.8,则消费增加0.8亿美元。
…是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消费者把减税的 (1-MPC) 部分用于储蓄,因 此减税所引起的支出的初始增加小于等量的G 变化所引起的支出的初始增加。
slide 25
10.2 IS曲线
▪ 凯恩斯交叉图是得出IS 曲线的基础。 ▪ 凯恩斯交叉图说明了家庭、企业和政府的
支出计划如何决定国民收入。其中一个假
设是计划投资水平I 固定不变。
E C (Y T ) I G
MPC 1
收入, 产出, Y
slide 10
图2:均衡条件
E
计划支出
E =Y
45º
收入, 产出, Y
slide 11
图3:凯恩斯交叉图
E
计划支出
交叉图基本思想:短期 中,经济中的总收入是 由家庭、企业和政府的 支出愿望决定。想支出 的越多,企业可以卖出 的产品越多。于是,产 出越多。根据这种思想, 凯恩斯认为,出现大萧 条是源于支出不足。
计划支出:
E C (Y T ) I G
slide 8
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 利用计划总支出与实际总产出的概念,
均衡产出就是正好等于计划总支出的总产出。
▪ 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就是:

实际产出 = 计划支出

Y=
E
slide 9
图1:计划支出
E
计划支出
由于T外生,Y 增加一单位导致 可支配收入增加 一单位,这引起 消费以及计划支 出增加MPC单 位。
务的需求)使得IS曲线向左移动。
slide 36
10.3 货币市场与LM曲线
▪ LM曲线表示使得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
和收入的所有组合。
▪ 正如凯恩斯主义交叉图是得出IS曲线的
基础,流动偏好理论是得出LM曲线的
基础。
slide 37
流动偏好理论
▪ 该理论由凯恩斯提出. ▪ 该理论指出,利率是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
型来说明
▪ 在既定的收入水平,政府购买增加导致国
民收入储蓄下降,这意味着可贷资金的供 给减少,为了保持可贷资金市场均衡,利
率必须上升。因此政府购买增加导致IS 曲
线向上移动。
slide 35
财政政策与IS曲线
▪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对物品与劳
务的需求)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
▪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对物品与劳
图来说明
在如何给定的 r, E G E Y
…因此 IS 曲线向 右移动.
E =Y E =C +I (r1 )+G2 E =C +I (r1 )+G1
r
Y1 Y2
Y
IS 曲线移动的水 平距离等于
r1
Y 1 G
1 MPC
Y
IS1 IS2
Y1 Y2
Y
slide 34
政府购买增加对 IS曲线的影响:从可贷资金模
LM 曲线是使得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和需求相等的所 有r 和 Y 的组合。实际货币余额需求量与利率负相 关,与收入正相关 LM 曲线方程:
M P L(r ,Y )
slide 44
得出LM曲线
(a) 实际货币余额市场
r(bΒιβλιοθήκη LM 曲线:更高的收入引起了更高的利率
r
LM
r2
r2
r1
L (r , Y2 ) r1
决定.
slide 38
货币供给
实际货币余额
r
的供给是固定
利率
的:
M P s M P
M P s
在货币供给M是由中央 银行选择的政策变量 (即外生变量),并且 短期内物价水平P也不 变时,货币供给曲线是 一条垂线
M/P
M P 实际货币余额
slide 39
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余额
r
的需求:
利率
M P d L(r )
slide 27
得出 IS 曲线(P258图)
r I E Y
E
E =Y E =C +I (r2 )+G
E =C +I (r1 )+G
I
r
Y1 Y2
Y
r1
r2
IS
Y1 Y2
Y
slide 28
理解 IS 曲线的斜率
▪ IS 曲线的斜率为负. ▪ 直觉:
利率下降会导致企业增加投资支出,这
引起总的计划支出 (E )增加。
slide 5
▪ 1)假设: ▪ (1)经济是封闭的; ▪ (2)投资——外生地固定; ▪ (3)财政政策(G 、T)固定;
slide 6
▪ 2)推导: ▪ (1)区分实际产出Y与计划支出E。 ▪ 实际产出Y等于一国生产的产品与劳务,指一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 计划支出E是家庭、企业和政府想要支出于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 实际产出与计划支出之差 : 非计划存货投资 ▪ 例如,如果生产了1500亿元产品,但实际只销售了1000亿元产品,
为了恢复产品市场均衡,产出 (实际支
出Y ) 必须增加。
slide 29
推导IS曲线的另一种方法:可贷资金模型
▪ Y-C-G=I
S=I,其中S是国民储蓄,
代表可贷资金的供给,I是投资,代表可贷
资金的需求。
▪ Y-C(Y-T)-G=I(r)
▪ 上式左边表示可贷资金供给取决于收入和
财政政策,右边表示可贷资金需求取决于 利率。利率的调整使得可贷资金供求均衡。
▪ 当收入从Y1下降到Y2时,国民储蓄下降。
为实现可贷资金市场均衡,利率必须上升。
slide 30
IS 曲线和可贷资金模型
(a) 可贷资金模型
r
S2
S1
(b) IS 曲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