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研讨(文本)尹志英:各位教师好!请人们在我第一章帖子里刊登对第一章教学目的编写修改意见,谢谢!张安:设计方案我认真看过了,重难点很详细,相对来说对教师规定比较高,要想面面俱到学生会不会觉得重点不够突出?张蓉:新教学设计方案非常详细,对于重难点列特别清晰,对于指引基层教师任课和学生自学很有作用,如果与形考作业和期末考试知识点结合更快密话,会起到较好实际效果。
尹志英:谢谢两位教师必定和想法。
因此要保存掌握、熟悉、理解这个层次就是让教师和学生对考试重点把握精确,行为动词描述是让教师和学生懂得如何检测自己与否达到详细目的,细化了目的有时候就是更详细考试内容。
尹志英:各位教师好!欢迎参加今天讨论!《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修改稿/2/17)人体生理学课程是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专科)统设必修课。
为了做好该课程教学工作,把教学过程落到实处,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在分析课程性质、任务,学生和教师队伍特点、远程教学特点以及既有教学资源基本上,依照中央电大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编写规定,特制定本教学设计方案。
方案重要解决如何制定学习目的,如何进行课程教学安排和教学组织,如何选用教学方略和教学办法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支持服务等问题。
一、课程概况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科学。
人体构造和功能基本单位是细胞,功能相一致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
在正常条件下,人体各器官和系统具备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它们受到哪些因素调节和控制,这一系列问题就是生理学研究任务。
只有理解了正常条件下机体各种功能活动规律,才干理解在疾病条件下哪些功能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进行防治和护理。
因而,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医学基本课,是学习病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基本。
人体生理学课程与前修课及后续课关系图《人体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学科。
生理学理论来源于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理论问题理解;生理学理论应用于临床,通过对临床案例生理学分析,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因而,生理课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某些构成。
理论教学普通是先总论后系统,即先理解机体功能活动普通规律,再理解各系统、器官功能、调节和机制。
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实验课和临床案例教学来完毕。
实验课可以和理论课并进,也可以集中进行,临床案例教学要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
通过本课程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生理功能、功能调节以及实现机制;理解本门课程与后续课程、临床护理工作之间关系,并能把学知识用到生活和临床工作中。
本课程后续课为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
本课程为5学分。
二、学生特性及教师队伍特点1.学生特性:学生是普通中专护理专业毕业、具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当前工作在护理岗位上在职护理工作人员。
她们学习背景相似起点一致,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较丰富工作经验,但医学理论功底比较薄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亟需提高。
她们面临着婚恋生育等家庭问题,存在着工作压力大,学习时间少工学矛盾以及远程学习知识和能力缺少问题。
2. 课程辅导教师队伍特点:是一支专、兼职结合,兼职为主(约占80%)教师队伍,其中兼职教师约2/3来自教诲系统(卫校、医学院、职业学院等),1/3来自医疗卫生行业(医院、药监所等);是一支具备医学背景,在远程教学、医学教学和临床经验方面各有特长教师队伍;是一支地区分散、缺少交流和支持,处在单兵作战状态教师队伍。
她们在远程教学中需要得到电大教学和学生方面信息,需要得到齐备教学资料,需要得到与同行交流学习机会,需要得到方方面面教学支持服务,需要得到工作必定和认同。
三、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绪论、细胞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取、能量代谢和体温、肾脏排泄功能、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生殖和衰老。
教学规定分为三个层次,即掌握、熟悉和理解。
规定掌握内容为学习和考核重点,占考试内容75%左右;熟悉占20%左右;理解占5%左右。
每个层次学习目的用行为动词描述,便于操作和检测。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命活动基本特性1.掌握:解释兴奋性、可兴奋组织、阈强度(阈值)、兴奋。
2.熟悉:说出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特性;解释适应性。
3.理解:列出刺激引起兴奋条件。
第二节内环境及其稳态1.掌握:解释内环境与稳态概念;举例阐明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重要意义;分析电解质紊乱病例。
第三节生理功能活动调节1.熟悉:比较人体功能活动三种调节方式特点;解释反馈概念;比较正反馈和负反馈特点;说出负反馈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作用。
2.理解:复述自身调节概念。
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基本构造和功能1.熟悉:说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积极转运、人胞和出胞作用概念;比较载体易化扩散和通道易化扩散特点;比较积极转运和被动转运特点;阐明钠钾泵生理意义。
第二节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1.掌握:解释关于静息电位概念(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及正常值,归纳静息电位产生机制;解释动作电位概念,归纳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2.熟悉:说出动作电位特点。
3.理解:观测生物电现象记录方式。
第三节兴奋引起及其在同一细胞上传播1.掌握:解释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机制;说出兴奋性变化规律。
2.熟悉:解释兴奋引起和阈电位;说出兴奋在同一细胞和细胞间传播特点。
第四节肌细胞收缩功能1.掌握:说出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过程。
2.熟悉:复述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单收缩、复合收缩、肌肉收缩能力概念;列表比较前负荷、后负荷对肌肉做功影响;指出骨骼肌兴奋一收缩耦联核心因素。
第三章血液第一节概述1.熟悉:说出血液构成成分以及各种成分功能;说出血浆渗入压构成、正常值及作用。
2.理解:说出血浆成分及理化特性;说出体液分布概况。
第二节血细胞1.熟悉:比较成熟红细胞和幼稚红细胞形态、正常值和生理功能;说出白细胞分类、正常值和临床应用;说出红细胞特性;解释小细胞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贫血因素;说出血小板功能。
2.理解:说出血细胞来源;说出红细胞构成成分及破坏途径。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1.熟悉:复述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概念;说出凝血过程环节;说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启动因子;列出凝血因子编号及同义名;解释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以及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因素;说出纤维蛋白溶血生理意义;区别出、凝血机制障碍临床体现。
2.理解:说出生理性止血环节;说出抗凝和促凝因素。
第四节血量、输血与血型1.掌握:复述血型概念;说出ABO血型系统分型根据;解释输血原则;观测交又配血实验过程,阐明交叉配血实验成果临床意义。
2.熟悉:对的计算成人血量。
3.理解:比较Rh血型与ABO血型不同点;预测Rh血型不合发生也许性。
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生理1.掌握:复述心动周期概念;列表阐明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心室压力、容积变化特点,心脏瓣膜开闭状态及心音形成;对的听取心音,阐述心音产生机制;比较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骨骼肌动作电位,说出其产生过程异同点;说出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特点;说出心动周期中心肌兴奋性变化;解释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产生原理;特殊传导系统构成;兴奋在心脏中传导途径。
2.熟悉:复述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概念;解释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对心输出量影响;分析高血压病与心功能衰竭之间关系,阐明高血压遵医嘱进行治疗重要性;自动节律性产生因素及生理意义;说出心电图各波意义。
3.理解:分析心率对心动周期影响;复述心脏做功和心功能储备概念;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钾离子及钙离子对心肌功能影响。
第二节血管生理1.掌握:说出动脉血压概念;对的测量血压并阐明其原理和注意事项;说出血压正常值;举例阐明血压生理变异与临床关系;说出血压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写出组织液有效滤过压计算公式;解释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因素;阐述心性、肾性、营养不良性水肿产生机制。
2.熟悉:说出中心静脉压概念及影响因素,联系实际阐明中心静脉压测定在护理工作中应用。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关系;静脉血流及影响因素。
3.理解:各类血管构造及功能特点;阐明动脉血压相对恒定性及生理意义;动脉脉搏波形、成因和传播速度;说出微循环构成和血流通路,应用有关知识解释休克病理变化及临床体现。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调节1.掌握:说出心脏神经支配(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及其递质和受体;说出血管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作用、递质和受体);应用有关知识阐述降压药中受体阻滞药作用机理。
压力感受性反射反射弧及生理意义。
2.熟悉:说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作用,应用有关知识分析血管紧张素与高血压病之间关系,解释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降压机制。
3.理解:说出心血管中枢位置;化学感受器反射。
第四节器官循环1.熟悉:说出冠状循环血流特点及血流量调节重要因素。
2.理解:血一脑脊液屏障和血一脑屏障;说出最容易通过血一脑脊液屏障物质和最不容易通过血一脑屏障物质;说出脑血流量及其调节特点。
第五章呼吸第一节肺通气1.掌握:观测肺通气功能测定,解释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概念并阐明各项指标临床意义;说出维持胸内负压前提条件及胸内负压形成重要因素;解释气胸病人浮现呼吸困难因素。
2.熟悉:复述呼吸概念;解释呼吸三个环节(外呼吸、气体运送、内呼吸);阐明肺泡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物质作用;分析弹性阻力与顺应性关系;非弹性阻力;解释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肺总容量)概念。
3.理解:呼吸道、胸廓构成;胸膜腔、呼吸肌和呼吸运动;说出肺通气动力、呼吸运动时肺内压变化;安静呼吸和加强呼吸时胸廓运动特点。
第二节肺换气与组织换气1.掌握:说出氧和二氧化碳在肺泡、血液和组织中分压;阐明决定气体互换方向重要因素。
2.熟悉:解释影响肺换气因素(气体分压差、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
3.理解:气体分压概念。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运送1.掌握:说出氧重要运送形式;陈述红细胞在运送氧气中重要作用;阐明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特点及一氧化碳对其产生影响;分析一氧化碳中毒病人临床体现。
2.熟悉:复述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概念;解释氧解离曲线,列出影响因素。
3.理解:说出二氧化碳重要运送形式。
第四节呼吸运动调节1.掌握:说出呼吸运动化学性反射调节感受器及适当刺激;分别阐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减少时呼吸运动变化及机制。
2.熟悉:复述呼吸中枢概念,说出延髓呼吸中枢重要性及高档中枢作用。
3.理解:说出肺牵张反射概念、过程及意义;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第六章消化和吸取第一节消化和吸取1.熟悉:解释消化和吸取概念;比较胃肠道和心脏神经支配,说出胃肠道神经支配特点;列表阐明重要消化道激素来源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