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名称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课程名称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课程名称: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课程编码:7036801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建筑学风景园林学
《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Repair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建筑学专业三年级第一学期及风景园林专业三年级学生选修课,为专业选修课。

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完整、准确地认识中国古典建筑的修缮保护基础知识,了解必要的修缮施工工艺与东西方遗产保护理论,了解中国古典建筑修缮保护中需注意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并了解修缮保护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特点,为相关的后续学习和实践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建筑修缮与保护中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国与欧洲古建筑修缮保护的理念差异与实践;
第二部分唐辽宋金元明时期的建筑构造、工艺特点及修缮实例分析;清式建筑的构造、工艺特点及修缮实例分析;
第三部分大遗址保护实例分析;大型建筑群的遗产保护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几个主要地区地域性建筑修缮保护实例分析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古建筑修缮保护的意义与目标要求;
了解古建筑修缮保护基本原则与技术思路;
了解东西方修缮保护理念与应对上的差异;
了解实例案例中的典型操作;
了解不同地域民居的构造差异性与保护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前修课程:中外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古建筑做法后续课程:传统园林与建筑哲学,古建筑实习
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理论讲授、专题讲座、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以PPT形式授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并适当辅以实地参观调研与现场讲授。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教学参考书目:
1、(宋)李诫.营造法式
2、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4、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5、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6、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7、马清林等.铁质文物保护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浙江省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案例与研究.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9
9、其它有关专业期刊,如《文物》、《考古》、《古建园林技术》等等
七、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标准
为衡量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实现情况,主要考核形式可以采取闭卷考试,也可以采取在给定题目下独立完成的资料搜集与结课研究报告作为考核方法,要求图文结合,资料内容翔实准确,逻辑分析到位。

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期末成绩所占比例为100%。

大纲编撰人:赵向东
大纲审阅人:梁玮男
系负责人:梁玮男
学院负责人:白传栋
制定(修订)日期: 2018年6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