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液性质及病因诊断
1.外观漏出液透明清亮,静置不凝固,比重<1.016-1.018。
渗出液多呈草黄色,稍混浊,易有凝块,比重>1.018。
血性胸水呈洗肉水样或静脉血样,多见于肿瘤、结核和肺栓塞。
乳状胸水多为乳糜胸。
巧克力色胸水考虑阿米巴肝脓肿破溃入胸腔的可能。
黑色胸水可能为曲霉感染。
黄绿色胸水见于类风湿关节炎。
厌氧菌感染胸水常有臭味。
2.细胞胸膜炎症时,胸水中可见各种炎症细胞及增生与退化的间皮细胞。
漏出液细胞数常少于100×106/L,以淋巴细胞与间皮细胞为主。
渗出液的白细胞常超过500×106/L。
脓胸时白细胞多达10000×106/L以上。
中性粒细胞增多时提示为急性炎症;淋巴细胞为主则多为结核性或肿瘤性;寄生虫感染或结缔组织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增多。
胸水中红细胞超过5×109/L时,可呈淡红色,多由恶性肿瘤或结核所致。
胸腔穿刺损伤血管亦可引起血性胸水,应谨慎鉴别。
红细胞超过100×109/L时应考虑创伤、肿瘤或肺梗死。
血细胞比容>外周血血细胞比容50%以上时为血胸。
恶性胸水中约有40%-90%可查到恶性肿瘤细胞,反复多次检查可提高检出率。
胸水标本有凝块应固定及切片行组织学检查。
胸水中恶性肿瘤细胞常有核增大且大小不一、核畸变、核深染、核浆比例失常及异常有丝核分裂等特点,应注意鉴别。
胸水中间皮细胞常有变形,易误认为肿瘤细胞。
结核性胸水中间皮细胞常低于5%。
3. pH和葡萄糖正常胸水pH接近7.6。
pH降低可见于不同原因的胸腔积液,脓胸、食管破裂、类风湿性积液pH常降低,如PH<7.0者仅见于脓胸以及食管破裂所致胸腔积液。
结核性和恶性积液也可降低。
正常胸水中葡萄糖含量与血中含量相近。
漏出液与大多数渗出液葡萄糖含量正常;而脓胸、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和恶性胸腔积液中含量可<3.3mmol/L。
若胸膜病变范围较广,使葡萄糖及酸性代谢物难以透过胸膜,葡萄糖和pH均较低,提示肿瘤广泛浸润,其胸水肿瘤细胞发现率高,胸膜活检阳性率高,胸膜固定术效果差,患者存活时间亦短。
4.病原体胸水涂片查找细菌及培养,有助于病原诊断。
结核性胸膜炎胸水沉淀后作结核菌培养,阳性率仅2O%,巧克力色胸水应镜检阿米巴滋养体。
5.蛋白质渗出液的蛋白含量较高(>30g/L),胸水/血清比值大于0.5。
漏出液蛋白含量较低(<30g/L),以清蛋白为主,粘蛋白试验(Rivalta试验)阴性。
6.类脂乳糜胸的胸水呈乳状混浊,离心后不沉淀,苏丹Ⅲ染成红色;甘油三酯含量>1.24mmol/L,胆固醇不高,脂蛋白电泳可显示乳糜微粒,多见于胸导管破裂。
假性乳糜胸的胸水呈淡黄或暗褐色,含有胆固醇结晶及大量退变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胆固醇多大于5.18mmol/L,甘油三酯含量正常。
与陈旧性积液胆固醇积聚有关,见于陈旧性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胸水、肝硬化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腔积液等。
7.酶渗出液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增高,大于200U/L,且胸水/血清LDH 比值大于0.6。
LDH 活性是反映胸膜炎症程度的指标,其值越高,表明炎症越明显。
LDH>500U/L常提示为恶性肿瘤或胸水已并发细菌感染。
腺苷脱氨酶(ADA)在淋巴细胞内含量较高。
结核性胸膜炎时,因细胞免疫受刺激,淋巴细胞明显增多,故胸水中ADA多高于45U/L。
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较高。
HIV合并结核患者ADA不升高。
8.免疫学检查结核性胸膜炎胸水r干扰素多大于200pg/ml。
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胸腔积液中补体C3、C4成分降低,且免疫复合物的含量增高。
系统性红斑狼疮胸水中抗核抗体滴度可达1:160以上。
9.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在恶性胸水中早期即可升高,且比血清更显著。
若胸水CEA>20ug/L或胸水/血清CEA>1,常提示为恶性胸水,其敏感性40%-60% ,特异性70%-88%。
胸水端粒酶测定与CEA相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于90%。
近年还开展许多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糖链肿瘤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烯醇酶等,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
联合检测多种标志物,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胸水常规、胸水生化(蛋白、葡萄糖、LDH)、胸水找抗酸菌、胸水细胞学、胸水培养+药敏、胸水CEA 胸水找真菌、血CEA、肝功能十五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