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呕吐PPT课件

新生儿呕吐PPT课件


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较长时间呕吐可致营
养不良。
4
在新生儿期,呕吐以内科原因占多数, 内科疾病所致者以感染性原因最为常见,外 科疾病所致者则以腹腔器官感染和消化道梗 阻为主。
5
病史采集
1、喂养情况:喂养方法、进食内容、时间和习惯等 方面进行。
2、呕吐情况注意其表现与发生发展情况: 1) 时间/次数:开始出现的时间和每天呕吐的次数。 2)方式:溢出、喷出。 3)内容和性质:清亮、泡沫状粘液、未消化奶汁; 粘液乳凝块、胃内容物;黄、绿色清亮粘液有时 混有少量奶块或食物;黄绿色液体、混有少量食 糜;浅褐绿粪汁样味嗔;血性。
9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査选择性进行。血、尿、粪便常规。 2 、鼻胃管检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查上消化道畸
形的方法。当遇到母亲羊水过多,或婴儿出生后 短期内出现螃蟹样口吐泡沫时,应该下鼻胃管检 查。正常时鼻胃管能够顺利进入胃内,并抽出少 量液体,如鼻胃管下降受阻或从口腔或鼻腔内折 返回来,常提示食管闭锁。
3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主要与新生儿胃容量小、胃呈水平位、喷
门括约肌发育较差、食管下段括约肌较短、
压力较低、胃肠道动力差及胃酸和胃蛋白酶
分泌少等生理特点有关,大脑皮质和第四脑
室下的呕吐中枢受全身炎症或代谢障碍产生
的毒素刺激或颅内压升高,也可以引起呕吐。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呕吐物易呛入气道引起
窒息和(或)吸入性肺炎,也易引起水电解
17
(2)反刍:婴儿将已咽下的食物重新咀嚼后再咽下, 他们抬头、伸舌,下颌有节律地咀嚼和吞咽,直 到出现反流。此时有的食物溢出口外,有的则被 咽下。
18
(二) 新生儿病理性呕吐是外因(人为因 素)还是内因(机体自身)?
1、外因性一人为因素 喂养不当因素约占新生儿呕吐的1/4,如 :
1)喂养环境不正确(喂奶前后剧烈哭闹, 喂奶后过多过早地做各种护理如更换尿布、 洗澡、喂药等)。 2)喂养器具不正确(如乳头过小、乳头下陷, 致使吸吮困难、吸入大量空气;奶瓶奶嘴 孔过大) 。
(―)新生儿呕吐的定性:生理性?病理 性?
新生儿生理性呕吐,呕吐次数少,呕吐量 小,持续时间短,婴儿精神活动及生长发育 良好。反之则为病理性呕吐。
两种特殊的生理现象: (1)溢乳 (2)反刍
16
(1)溢乳:主要表现为喂奶后即有1〜2 口乳水返流入
口腔或吐出,溢出的成分主要为白色奶水。如果奶 水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可含有乳凝块。 溢乳在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喂奶后改变体位或哭 闹也容易引起溢乳,大部分孩子在新生儿期都或多或 少地出现过溢乳,生长发育不受影响。 一般认为,溢乳的原因是新生儿食管的弹力组织及 肌肉组织发育不全所致,无需给予特殊处理; 随着年龄增长溢乳逐渐减少,生后6个月左右消失。 溢乳不具有呕吐时神经肌肉参与的一系列兴奋反射 过程,不属于真正的呕吐。
立某器官的三维立体结构。
4 、内窥镜检查快速准确。
14
呕吐的诊断思路
新生儿呕吐的定性(生理性/病理性)→病理 性呕吐的定位(外因/内因)→ 胃肠内/胃肠 外→胃肠内定位→内科性/外科性。 (―)新生儿呕吐的定性:生理性?病理性? (二) 新生儿病理性呕吐是外因(人为因素)
还是内因(机体自身)?
15
11
正常新生儿肠道内气体比儿童多,且小肠内气体 较多,气体多不能视为肠梗阻的表现。主要应该观 察肠道气体分布情况,有无胀气的肠曲和液平,根 据胀气肠曲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可以推测梗阻性疾 病的性质和部位。
生后24小时直肠内仍无气体,往往提示肠道梗阻 性疾病;
腹腔内出现游离气体,提示胃肠道穿孔; 肠腔或腹腔内发现钙化影,有助于胎粪性肠梗阻 和胎粪性腹膜炎的诊断。
新生儿呕吐
1
前言
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早产儿尤 其多见。据报道,发生呕吐者占同期住院新 生儿的10%左右,以新生儿急症就诊的患儿 中占36%。
2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呕吐是由平滑肌、骨骼肌、中枢神经系统反射、 小肠、胃、食管和横膈共同运动将胃肠内容物强有力 地排除口外的过程。是消化道及其他有关器官借系列 复杂的神经反射来完成的。在此反射弧上任何一个环 节的兴奋冲动增加或增强时,就会产生呕吐。引起新 生儿呕吐的原因取决于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出 生前后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也取决于胚胎期各脏 器尤其前、中、后原肠分化和发育的状况。
6
3、呕吐伴随症状 1)腹胀及其程度、部位,区别腹部肿物、腹腔或肠
腔大量积液、积气; 局限性、全腹性;是否伴有 肠型、胃型或胃肠蠕动波; 2)腹痛; 3)粪便异常:性状、量、时间和次数;排出部位; 4)消化系统其它伴随症状:如食欲不振、亢进;打呃; 嗳气;反酸; 5)其它系统的伴随症状; 6)全身伴随症状:发热、体重变化,体重变化常能 客观地反映呕吐的严重程度及其对小儿的影响, 需着重询问。
10
3 、影像学:有时成为确诊的唯一手段。
1)x线:最常用 ①腹部透视和摄片是新生儿呕吐时最常用的 诊断方法。 为了更好地观察胀气的肠曲和液平,应该采用
立位平片、侧位水平投照法。 “摄片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5〜60分钟,气体可
到达空肠,2~3小时到达回肠, 3小时后到升结 肠,5〜6小时后横结肠、降结肠均有气体分布。 出生24小时后,胃、小肠、结肠均有气体分布。
7
4、母亲妊娠、分娩、用药史及饮食习惯 对新生儿除注意呕吐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外, 还应了解母亲的妊娠分娩史及用药史。
8
5、肛诊:可了解有无肛门及其位置、形态和 大小,了解大便性状、直肠是否干瘡无气、 盆腔有无肿物、直肠温度。 对无胎便排出的患儿应作肛门指检。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肛门指检后常呈爆破性 释出较多的气体和胎便,胎粪性便秘在肛检 后带出胎粪而使症状缓解。 检査时用小指涂油或肥皂液后缓缓进入,以 防引起肛门裂伤。
12
②造影:观察食管、胃和肠道的形态和功能,对消 化道疾病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13
2)超声:无创性。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检査已经基本取
代了钡餐检查。 对腹水的探查 、腹部肿物部位和性质的诊断、
腹腔内游离气体的存在等,都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 特异性。
对胆总管囊肿、肾上腺皮质增生症、NEC、肠 套叠等疾病的诊断方面都优于X线检査。 3) CT、MRI、ECT ,可以通过扫描和重建技术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