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物保 护体制。
• 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群众切 身利益的关系,切实做好文物的抢救与保护工 作。
• 不仅强调了文物工作方针,还提出了文物保护 规划与当地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的 要求。因此将文物保护规划的目标从单纯工程 规划层面提升到了社会协调的层面。
第二阶段(1996-2002):体例与技能的初步探索 由于大遗址保护问题引发的遗产地保护规划需求
全国文物保护工作会议
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文物事业十五发展规划和 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
1995年底
1997年底 3月
1997年底 10月
2001年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1995年底,大遗址的保护概念及其保护工作所面临的 严峻形势,由资源紧缺引发文物保护问题,将文物保护 规划的目标推向更为综合的、系统的资源保护方向。 •1997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 明确提出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 的方针,贯 彻“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3 2003-2004 2 1996-2002 1 1990-1995
20规03范-20与04体系的初步建立 体例与技能的初步探索 初始阶段,无体例模式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 至此,我国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从管理模式 到设计理论、规范,经由《准则》引入的国际理 念与基本手法,结合我国文物保护、自然与生态 环境资源保护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法规、规范, 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深化的过程,初步构筑了 既符合国际遗产保护理念、又富有“中国特色” 的保护规划管理程序与基本的规划编制体例规范 。这一进展标志了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科技 能力开始出现了整体层面的进步。
• 期间,在国家文物局和各学科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展开了 一系列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的探索工作。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第三阶段(2003-2004):
规范与体系的初步建立
• 这一阶段国家文物局将各项法规体制建设的作为工作重点 ,文物保护规划的规范与体系建设也获得明显进展,有效 推动了全国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进展,明显促进了保护规 划的科技含量提高。
•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 年5 月1 日) •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2003 年7 月)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2004 年8 月)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2004 年8 月)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 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由国家文物局审批的文 物保护规划开始、至2004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和《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为止,基 本属于一个完整的缘起和初创时期。这一过程又可 按照科技进展和成果划分非下列3个阶段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基本 情况
1
保护总 原则和 预期总 目标
2
保护 措施
3
规定 利用 功能
4
展示 陈列 方案
5
管理 手段
6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 伴随着《准则》5 年来的研讨和制定过程,保护规划的基 本理念和基本要求初步引入了我国。
• 2002 年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 究所编制《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办法》 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保护规划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以下简称:文 物保护规划)是我国近年发展起来的文化遗产保 护科技手段。文物保护规划是专门对于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的文化资源整体保护综合性科技手段, 在文化遗产保护整体工作中属于关键性环节,在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属于新兴科技门类。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 1997 年10 月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中国委员会 ICOMOS CHINA 与美国盖蒂保护所、澳大利亚遗产 委员会合作,开始编制《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在历经5 年的编撰过程中,《准则》吸收了 《巴拉宪章》(1979)的内容,明确了文物保护 规划在文物保护总体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第一阶段(1990--1995)
这一时期的文物保护规划文件编制模式可按照主要内容分 为3种类型:
1
在以往的文物保护工作模式上进行的工作计划类型, 主要规划目标为保护工程。
2 参照《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编制要求》(1994)进行 的专项规划类型,主要规划目标为整治工程。
3按照旅游要求编制的详细规划型,主要规划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文物保护规划特征
• 规划性质:资源保护 • 规划目标: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遗产的历史
信息及全部价值 • 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的文物保护方针 • 保护原则:真实性、完整性与延续性
目标为展示工程。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第一阶段(1990--1995)
以上3种文物保护规划的早期倾向形成于第一阶段、延续至 第二阶段,反映出我国文物保护规划的早期特征:
▲单纯的工程规划目标
▲不同的专业技能限定
我国文物保护规划 的早期特征
▲缺乏独立规划体例和规范 ▲缺乏规划理论与保护理念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第一阶段(1990--1995) 初始阶段,无体例模式
1900年
20年代90年代以前
我国基本没有独立体 例的专业性的文物保 护单位保护规划
20年代90年代以后
随着1990年国家对文物 工作支持力度的加大, 包括加大经费投入,文 物保护修缮的工程量明 显加大,开始需要制定 更具计划性的工程规划; 其次90年代后的世界文 化遗产审报工作也开始 提出编制保护规划要求, 于是文物保护规划开始 了初步的探索阶段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分析
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 编制要求(共分四章二十七条)
• 第一章总 则 • 第二章规划文本 • 第三章规划图纸 • 第四章规划说明与基础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