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①说到食品添加剂,估计很多人会敬而远之,一些人对食品添加剂还存有根深蒂固的误解。

那么,我们对食品添加剂必须退避三舍吗?②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只是众多添加剂中的一种。

添加剂还包括:饲料添加剂、药品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油墨添加剂、汽油添加剂等。

三聚氰胺是添加剂,但它是水泥添加剂,在水泥里面作为高效减水剂;也是塑料添加剂,在塑料里面作为阻燃剂;还可以作为涂料添加剂,在涂料里面作为甲醛吸收剂。

但是,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

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吊白块在食品中都是非法添加物。

所以,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对维护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③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何一定要使用食品添加剂呢?其实,对于现代生活来说,食品添加剂不但重要而且必要。

因为,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反倒会更加危险。

④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引发疾病,是食品安全头号问题,所以如果不使用防腐剂和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的话,肉制品、烘烤食品、方便食品、水果,甚至酱油和醋等食物或调味品就很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而那些号称不添加防腐剂的食品,事实上更容易在开封后受到污染和变质,且无污染和无添加往往是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而造出的噱头而已。

⑤有些人不喜欢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往往是带有一种传统的情结。

但食品添加剂并非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而是和人类文明历史一样的悠久。

如油、盐、酱、醋以及点豆腐用的卤水,炸油条用的明矾和小苏打,都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早就已经成为我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⑥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且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

正是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才有大量的方便食品供应,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⑦我国古代的哲人就告诉过我们“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如果拿食品添加剂当饭吃,那肯定也是不行的。

所有的食品安全都涉及量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严格限定的原因。

⑧那么,也许有的人会说,每种食品添加剂虽然都在标准内,但是一天吃那么多食物,加在一起摄入的量还安全吗?答案是安全的,《GB2760—2014》中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在各种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其目的是确保一天吃多种食品时,其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不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而这个ADI值是经过国家卫生部门评估而来的,也就是在确保不产生健康风险的情况下,以体重为基础的人体每日可能摄入的食品添加剂量。

所以即使一天吃很多种食品,也不会造成摄入的食品添加剂过量。

⑨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会对特殊人群造成不利影响的食品添加剂。

如甜味剂阿斯巴甜,在《GB2760—2014》中规定添加阿斯巴甜的食品应标明:“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

此外,像二氧化硫、硫磺、亚硫酸盐等含硫食物在婴幼儿食品中禁止使用,在可以添加的食品中也有严格的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量的规定,以避免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⑩因此,食品添加剂并不是洪水猛兽,它已经为非法添加物背了太多的黑锅了。

我们需要科学地认识它,理性地对待它。

食品添加剂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躲不开也无需躲开。

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打开食品添加剂的潘多拉魔盒,用好的一面去造福人类,并通过标准防止危害的一面出现。

(1)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食品添加剂”。

B.本文运用时间说明顺序,先说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再说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益处,最后写食品添加剂的特殊性。

C.第④段的划线词“目前”是对时间的限制,不排除以后会有其他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③段画线句子是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突出人们好奇的程度。

(2)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A.添加剂种类繁多,食品添加剂是其中的一种。

B.防腐剂、保鲜剂、小苏打、苏丹红都是食品添加剂,适当的添加在食物中是必要的。

C.担心每天吃大量的食物造成食品添加剂摄入过量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D.食品添加剂早已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想完全拒绝它是不切合实际的。

(3)对下列说明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添加剂还包括:饲料添加剂、药品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等。

(分类别)B.《GB2760—2014》中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在各种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

(列数字)C.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

(下定义)D.食品添加剂并非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而是和人类文明历史一样的悠久。

如油、盐、酱、醋以及点豆腐用的卤水,炸油条用的明矾和小苏打,都是食品添加剂。

(作比较)【答案】(1)C(2)B(3)A【解析】【分析】(1)A项,有误。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如何科学地认识食品添加剂”B项,有误。

“运用时间说明顺序”是错误的,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D项,有误。

“是反问句”是错误的,第③段画线句子是设问句。

故选C。

(2)B项,“苏丹红都是食品添加剂”是错误的。

第②段,“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吊白块在食品中都是非法添加物”。

(3)B项,有误。

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C项,有误。

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D项,有误。

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故选A。

故答案为:⑴C;⑵B;⑶A【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对文章的理解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对选项内容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地方,进行比照,判断正误。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辨析,进行判断。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考加分“瘦身”是怎么回事?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有关要求,2014年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有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五部门《意见》明确,2015年1月1日起,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对于仍保留相关学生加分资格的省份,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同时,《意见》还明确要求各地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并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据统计,今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将从2014年的95个逐年减少,到2018年仅剩35个,减幅63%,各地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适用范围。

材料二:高考加分政策民意调查(一)对于目前全国各地压加分项目及分值和增加高考加分项目民意情况调查表“你孩子的分数在全省排多少名”,成了高三学生家长们眼下谈论最多的话题。

家长们心情纠结的背后,是每年高校招生1分压倒上万人的现实。

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现实下,今年全国各地出台的高考加分新政广受社会关注。

高考期间,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记者就高考加分这一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

作为普通家长的陈女士对于高考加分有质疑,地告诉记者,大多数的家长对加分高度警惕,认为加分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并对一些加分项目表达不满。

北京一位既是中学教师又是考生家长的丁先生表示,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改革进程的加快,一些高考加分项目实际上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已经有所考虑,这样,两者在优惠政策的制度设计上其实存在一定的重叠。

记者在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被调查区域内的绝大多数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高考加分,今年19岁的张桓(化名)“2012年高考课分”全县30名的他进入录取环节后,名次跌至70多名,最后无缘自己心仪的学校。

张桓的经历,实际上折射出农村学生在高考竞争中无法遮蔽的劣势。

陕西师范大学史赧碰教授认为,由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加分机会,出于对自己孩子公平的考虑,受访者更期待国家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地区在制定高考加分政策时,与民意存在较大的“温度差”。

(1)根据材料一,请分析国务院、五部门相断出台了给高考加分“瘦身”的政策之后,全国各地高考加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

B.被调查区域内的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缘高考加分,都反对高考加分。

C.受访者绝大部分赞成大幅压缩高考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认为这样更能体现社会公平性。

D.由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加分机会,出于对自己孩子公平的考虑,受访者更期待国家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

(4)结合三则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高考加分的看法。

【答案】(1)加分项目逐年减少,到2018减幅63%,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适用范围。

(2)画图表、列数据、作比较。

用图表,清晰、醒目的把要说明的对象及内容展示给读者,一目了然,信息全面,说服力极强。

(3)B(4)高考加分有存在的必要,对于鼓励少数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人的子女,个人认为是可以理解的。

但应该减少加分的项目,严格加分的制度和审核就可以了。

【解析】【分析】⑴通读材料一,根据“对于仍保留相关学生加分资格的省份,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一句,可看出高考加分的分值减少;“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各地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并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可见项目也大幅减少;“各地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适用范围”还表现出加分适用范围的缩小。

⑵阅读材料二,给出两个高考加分政策民意调查的统计图表,表格中给出相关的统计数据,是画图表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以图表的形式,可以让说明一目了然,读者快速了解主要信息;列数据主要是为了增强说服力,让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状特点了解的更准确。

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出作用即可。

⑶B项有误,材料三中表述的是“被调查区域内的绝大多数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缘高考加分”,同时材料中并没有指出他们对高考加分持何种态度。

所以选项中的“都反对高考加分”过于绝对化。

故选B。

⑷解答此题根据材料中阐述的“高考加分”的改革,表明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即可。

可结合自己的实际,结合材料中表述出的某一点来重点阐述。

比如身在农村,在体育、艺术方面的训练比不上城市;信息闭塞,无法参加各种比赛等等,都可以作为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

故答案为:⑴加分项目逐年减少,到2018减幅63%,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适用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