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目录编写说明………………………………………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介绍 (1)第一单元课文1勇攀高峰 (1)2苦练 (6)快乐读书屋一马拉松的故事 (10)“足球之王”贝利 (13)能说会写我喜欢的体育明星 (15)记一次体育比赛 (16)语文七色光一 (17)第二单元课文3春 (19)4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 (25)快乐读书屋二向往绿色 (29)古诗四首 (32)晚春江晴寄友人采莲曲水槛遣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能说会写介绍自然奇观 (39)我爱大自然 (40)语文七色光二 (41)第三单元课文5最后的时刻 (44)6颁奖词三则 (48)快乐读书屋三海的女儿 (55)丹柯的故事 (58)能说会写介绍自己敬仰的人 (61)写读后感 (62)语文七色光三 (63)第四单元课文7地平线 (65)8张石匠拜师 (69)快乐读书屋四古诗两首 (76)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能说会写交流学习方法 (80)学无止境 (81)语文七色光四 (83)第五单元课文9音乐之都维也纳 (85)10密西西比河风光 (91)快乐读书屋五威尼斯 (96)埃及金字塔见闻 (100)能说会写介绍外国风光 (102)写一处风光 (103)语文七色光五 (104)第六单元课文11小屋 (106)12我和祖父的花园 (110)快乐读书屋六摸瓜 (115)能说会写演讲 (118)最难忘的事 (118)语文七色光六 (120)第七单元课文13为学 (122)14古代寓言二则 (124)快乐读书屋七《世说新语》二则 (127)家当 (131)能说会写讲古代故事 (133)改写《揠苗助长》 (134)语文七色光七 (136)选读课文1登黄山 (137)2 一条红色的毛毯 (138)3 枫叶如丹 (139)4 小溪流的歌 (143)5 达尔文环球考察 (144)6 学无止境 (145)7 柚子树下 (146)8 吴用智取生辰纲 (147)编写说明本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科版)六年级下册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它是根据教科书的单元构建方式进行编写的,内容包括同册教科书介绍、主题单元、教学指导、选读文章等部分。

一、编写目的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教科书,以便创新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书中对教科书的阅读、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识字等部分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剖析了其中的一些难点、重点,提供了一些拓展延伸资料和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困难。

二、体例安排首先是对同册教科书的介绍,对教科书的编写思路做了概括说明,使教师对教科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其次按单元逐课编写。

每单元开头都有一个总括性的说明文字,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内容以及教学要求。

单元内分阅读、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三大板块。

阅读板块包括课文和快乐读书屋,都分别由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组成。

能说会写板块由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组成。

语文七色光板块包括教学建议。

这三大板块中有些后面还附有参考教案(或教学片段),是多种设计中的一种,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阅读教材的分析由“解题”、“结构分析”、“语意理解”以及“写作特点”四个部分组成。

对课文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帮助教师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建议由“读书指导”、“积累内化”、“迁移练习”“实践活动”等部分组成,提示当课重点教学步骤及训练重点。

能说会写的教材说明部分包括对本次教学内容的简单介绍。

教学建议也是提示性的。

语文七色光的教学建议是对每一个练习题的内容、练习方式及练习目的加以说明,使教师明确题目的设计意图。

三、使用说明1.“教材分析”在对课文内容作具体细致分析说明的同时,为了便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还提供了不少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如对课文结构的分析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有选择地使用,而不必全盘教给学生。

2.“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是对课堂教学的提示、建议,不是具体的教学步骤。

这里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宏观的参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出最适合教学的步骤,避免千篇一律。

3.“能说会写”能说会写是综合考虑了各地的共同特点而安排的,是示例性的。

教师应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再进行设计。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只要是符合学生语言训练要求、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都可以适当地进入教学过程。

4.“参考教案”编排“参考教案”的目的是给出基础性的教学建议,便于教师具体操作。

但这些只是多种教学方法中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必拘泥于这些教案和教学方式,而应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和当地情况,大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介绍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书依然延续第一、二学段教科书的结构方式,采用主题单元建构全书。

每个主题单元由“阅读”、“能说会写”和“语文七色光”这3个板块构成。

在主题单元后有1个选读单元。

全书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全书脉络清晰,形式简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致力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好地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本册书共有7个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体育精神;第二单元,投身自然;第三单元,高山仰止;第四单元,学无止境;第五单元,国外风光;第六单元,难忘童年;第七单元,文言文。

阅读板块共有主体课文14篇(每单元2篇),“快乐读书屋”的阅读材料14篇(每单元2篇);“能说会写”板块安排了口语交际和习作各7次;每个主题单元后均设有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

选读单元共有8篇文章。

本册教科书编写思路如下。

一、选文1.围绕单元主题,注意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

选文尽量突出单元主题的人文教育内涵,力求多样化地反映单元主题,以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感悟与理解。

让学生通过阅读的过程接受教育,思想情操上受到熏陶和启迪。

2.在小学最后一学期,尽量扩大知识面。

如,第一单元,让学生了解体育知识,了解运动员的比赛和训练情况,以体育精神激励自己;第五单元,向学生介绍国外风光和著名的人文古迹,扩展学生的视野。

3.为使学生养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新知,不断充实自己,安排了第二、三、四单元。

4.学生的童年时代就要结束了,为了让学生愉快地告别童年,怀念童年,在第六单元安排了一组有关童年的文章。

为了和中学的文言文教学衔接,在第七单元安排了一组浅显有趣、篇幅短小的文言文,以达到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并产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5.突出文学色彩,注重选文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较多地选取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感情色彩浓厚的诗文。

6.精心选编篇目,努力形成语文教科书的新风貌。

在选文上做到精挑细选,除选取了部分经典篇目外,还着力精选时文的精品篇目。

这些时文精品篇目占本册诗文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新选篇目均经过悉心推敲,精细加工润色,使选文行文流畅,语言文字规范,具有较强的情感力量。

二、“阅读”板块中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阅读”板块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主体课文后的学习活动;二是“快乐读书屋”中文前阅读的提示性导语。

这两部分学习活动设计的主导思想是: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拓宽学习渠道,开阔知识视野,发展思维。

引导学生自觉地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1.主体课文后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

主体课文后的学习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读、说、想、练活动,识字、写字活动,自选词语等活动。

读、说、想、练活动,从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活动;二是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和延伸的活动;三是语文知识技能的落实、掌握并运用的活动。

这三个方面的活动因文而异,尽量做到少而精,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活动,设计上着眼于引领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课文的精髓所在,鼓励和启迪学生进行个性化、创造性阅读。

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和延伸的活动,大力着眼于架设起课内外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锻炼他们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准确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中的语文资源,进行联想和想象。

语文知识技能运用的活动,以课文语言文字的呈现方式为重点,从课文中提炼应知应会的字、词、句和典型的语言现象,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训练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自选词语”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积累词语,逐步养成自觉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的良好学习习惯。

2.“快乐读书屋”中文前提示性导语的设计。

“快乐读书屋”中的诗文选篇,是紧密围绕单元主题设计的,是对主体课文的补充和扩展。

这样设计能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开阔他们的眼界,多方位地汲取语文的营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我要读”的意愿,使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快乐读书屋”文前提示性导语的设计因文而异,有的是揭示主题,有的是激起兴趣,有的是设置悬念,有的是引领到课外。

提示性导语力求起到引导学生加强理解、真情感悟和切身体验的作用。

三、“能说会写”板块的设计“能说会写”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和习作。

1.口语交际的设计。

配合单元主题进行技能训练,本册教科书设计了7次口语交际活动。

设计时遵循情境、互动、应用、生活化的原则,强化口语的交际功能。

口语交际活动的设计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本册口语交际活动自成体系,体现“文语并重”的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突出了口语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

(2)口语交际话题密切联系单元主题,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乐于参与和有话可说,从而收到口语交际活动的实效。

(3)根据话题内容,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成为情境中的“角色”,以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4)口语交际是听与说互动的过程。

设计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抓住对方说话内容的要点并迅速做出反应、应答交际的话题。

(5)注重渗透口语交际中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强调要有文明的态度和语言修养。

(6)口语交际的设计还提出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的要求,这有利于用语的规范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交流合作。

2.习作的设计。

本书围绕单元主题共设计了7次习作活动。

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习作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占有广泛的习作素材,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表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