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二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二则.-教科版

《世说新语》二则
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魏晋南北朝时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大多采用对比的手法,用简短的语言记述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品质。

“管宁割席”“王戎识李”的故事就有着这样的特点。

这两个故事都只有五六十字,但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突出。

如,“管宁割席”一文,通过管宁、华歆“见片金”和“同席读书”时行动上的不同表现,把管宁不为利所动,不心慕官绅的君子形象刻画出来了。

“王戎识李”一文是借“诸儿”与“王戎”见路边树上李子的不同表现凸显出了王戎小时候能根据现象思考推理,得出结论的与众不同的聪明。

设计理念
以对比思考为主要方法,以反复诵读为情感体验手段,遵循“由扶到放”“比较赏析”“适度拓展”的原则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感悟文言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归纳理解词义的方法,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地理解意思。

2.运用比较带动理解,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3.以层递性的要求驱动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朗读感悟文言文语言洗练,词义隽永的特点。

4.认识生字“冕、戎”。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践体验,归纳理解文言文词义的常用方法,并运用方法翻译全文。

2.在比较人物言行中体会《世说新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和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将二则文章分左右两边抄在黑板上。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了解出处并揭题
1.要求学生说说《孔融让梨》的故事。

预设:学生如有难度,教师说;若孔融所说的话这一重要情节没说完整,教师适时补充完整。

这一个故事文言文中是这样表达的。

出示: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

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3.你从这个故事中对“孔融”有了怎样的了解?
4.师小结:孔融长大后成了东汉著名的文学家,是一名君子。

我们看到他从小就具有懂得谦让,尊重别人的优秀品质。

“孔融让梨”的故事来自一本书——《世说新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外两个小故事。

板书:《世说新语》二则
【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教学起点,用所熟悉的故事引入,并通过故事与文言文的比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精练。

同时引出《世说新语》,让学生迁移认知,对所学内容产生期待。


二、多维练习,有节奏地读通课文
1.提出朗读期待。

能读通一篇文章挺简单,但要读通一段1500多年前写的古文不容易。

看黑板,自由试读,看谁能凭自己的能力最快地把它读通顺。

2.指导读通。

(1)先请两生分别读,重点指导读准“掷”“乘”“诸”等字音。

(2)随机在黑板上用“/”划分停顿处。

再请几生读,重点关注停顿。

(3)男女生赛读。

3.指导读出节奏韵味。

(1)提示方法:读古文,有些地方要停顿干脆,有些地方要气息连贯。

这样才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2)师范读“管宁割席”。

(3)请生模仿自由读。

再指2~4名学生读读这两则故事,从是否有点节奏感的角度点评。

【读准读通是“披文以入情”的第一步,必须做扎实。

通过多维练读,反复给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在多种感官共用的状态下读通文章,扫清理解障碍。

不仅如此,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读,能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感受文言文的音韵美,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探索方法,体验中读懂“管宁割席”文意
1.提出理解期待。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已经能比较有节奏有韵味地读古文了。

下面要求更高。

再看黑板读古文,看自己能读懂多少。

2.根据学情标注困难。

学生读后,让学生自由地到黑板前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可以在字下加“·”。

3.以“管宁割席”为例,解决字义,归结方法。

(1)学生标注的字是注释中有的,教师在下面划上“—”。

这些,大家待会儿借助“注释”能够读懂。

板书:看注释
(2)注释中没有的字词怎么办?
师生共同想办法,教师随机板书理解词义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旧知运用、生活经验。

(3)教师小结:这么多不同的方法,能帮助我们理解字词的意思。

4.理解文意。

(1)借助注释,不看译文,试说意思。

(学生自己练说)
(2)对照译文,比较哪些地方说得不太正确。

(3)教师组织交流:
预设:“宁读如故”“华捉而掷去之”。

小结:理解古文,有时我们得根据现在的说话习惯,对词语位置调换。

“宁读如故”,应该调换为“宁如故读”来理解,这样才符合现在的说话方式。

(板书:调换词序)
(4)读懂意思。

同桌一个读古文,一个说意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一学习环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自读发现问题”的操作手段把握学情,针对学习障碍,激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和方法的共享。

教师帮助归纳学习方法,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方法疏通古文的意思。

通过这样的“帮扶”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后一篇古文的学习乃至学习所有古文打下基础。


四、对比诵读,体悟人物品质
1.师生对读,体会情感。

(1)提出对读要求: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读古文,生读译文,教师按要求点评。

男生读古文,女生读译文。

教师点评。

齐读古文。

(2)对比、分角色读,体悟人物品质。

师读共同写到两人的部分,男生读写管宁表现的句子,女生读写华歆表现的句子。

思考:这样对比着写,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如有难度,提醒学生回忆“孔融让梨”,你觉得在这里,作为一个君子,该怎样?
教师小结:君子,就应该不为利所动,不心慕官绅。

【这里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

通过对比读、分角色读的形式,用“孔融让梨”做辅助,让学生对如何体会人物品质有一个思考的方向,从而突破难点。


五、小结学法,学生自主学习“王戎识李”
1.教师小结学法。

我们刚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旧知运用、生活经验,看注释等方法自己初步读懂了古文的意思,然后又对照译文纠正了理解不恰当的地方,还体会到了故事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言行,告诉我们人物品质的方法。

2.布置自学任务。

(1)自读第二则文言文,运用方法初步理解意思。

(2)对照译文,调整词序说意思。

可以自己练说,同桌练说。

(3)同桌对读,读出古文韵味。

(4)想想故事是怎样写出王戎的品质的。

3.组织交流。

操作思路基本同“管宁割席”。

这里少些讲解,多些朗读体悟,重点读好对比部分。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应该具有迁移运用的能力,这一环节也正是搭建了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能力的平台。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六、学习生字
学生自主检查认字情况,先自己读一读,同桌之间再考一考,读一读。

七、引入《世说新语》,推荐阅读
1.出示《世说新语》,了解特色。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语言精练,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较大。

2.教师推荐。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都比较短小,但意义深远,很适合我们初学文言文的人所读。

我们课后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再读一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理解意思,感受人物品质。

【“学以致用”,课内习得的方法在课外实践应用,这是学习的需要。

本环节适度拓展,给学生一次运用方法,实践体验的机会。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