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章测设的基本工作

第11章测设的基本工作


(二)极坐标法
又称角度距离法, 即测设一个角度和一个边长而放样点 位。若用钢尺量距, 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尺段, 适用于量距方便 的条件下。 AB为一建筑物的轴线点, 其设计坐标为已知, 附 近有测量控制点1、2、3......。首先计算测设数据:
2 A tg 1
YA Y2 , X A X2
二、施工测量的原则
施工测量和地形测量一样, 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 先 控制后细部的原则。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 进行细部施工放 样工作。同时, 施工测量的检核工作十分重要, 必须采用各 种方法加强外业数据和内业成果的检验, 否则就有可能给施 工质量造成巨大损失。 施工测量的方法是根据施工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有时为了施工放样还要进行专用仪器工具的研制, 一切为了 满足建(构)筑物和设备安装的要求而进行施工测量工作。 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频繁, 车流、人流复杂, 对测 量工作影响较大。 各种测量标志必须隐固、坚实地埋置于 不易破坏处, 否则难于保存。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
目的不同: 施工测量是将设计的建(构)筑物的位置测设于地面, 它与测 绘地形图的程序相反。 ☼ 测绘与测设 – 测绘:地面——图纸 – 测设:图纸——地面 精度要求不同: 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并非按比例尺大小去决定,而是取决 于工程的性质、规模、材料 、施工方法等。 – 工程的规模 – 建筑的高低 – 工程的性质 – 结构的区别 ☼ 一般测设的精度高于地形测量的精度。
(一)直角坐标法
该法适用于建筑方格网、建筑基线等有相互垂直轴线的控制 网形式。 OA、OB 为 相 互 垂 直 的 轴 线(O点坐标为已知)。M 、N、P、Q 点 的 设计 坐 标 均为已知, 首先计算出建筑 物特征点与控制点的坐标
△ △
增量: Δy =YM-YO, Δx=XM-XO,


直角坐标法, 计算简单, 测 设方便, 精度较高, 但在使 用时要注意尽量采用近处 的控制
第11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11.1
施工测量概述(测设)

施工测量的概述 测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测设技术的应用
土木工程建设都要经过勘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几个 阶段。勘测要进行地形测量工作,提供建筑场地的地形图或数 字地图, 以便在已有的地形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当设计完 毕, 就要在施工场地上进行建筑物的定位和施工测量。将设计 好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 按设计要求测设到实地。 在施工过程中, 随时给出建筑物、构筑物的施工方向、高程和 平面位置。同时, 还要检查建(构)物的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随时给予纠正和修改。在建筑设备和工业设备安装阶段还要根 据工艺和设计要求给出安装的空间位置和方向。当施工结束 , 还要编绘建筑工程的竣工图, 以备今后管理、维修、改建、扩 建时使用。特别对隐蔽工程(地下建筑、管道、电缆、光缆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地进行测量, 以便为竣工时编绘竣工图提 供资料。
1. 一般方法(当测设精度要求不高时, 使用该方法)
地面上已有OA方向, 已知测设角度为β,则在O点安置 经纬仪, 盘左瞄准A点, 转动照准部,使度盘读数增加β角值, 在地上沿视线标定C′点。同理 盘右位置再瞄准A点,在地 上标定C″点。如果C′和C″不重合, 则取C′、C″的中点C, 并 固定之。 为了检核, 用测回法测 量∠AOC, 若∠AOC与β值之 差符合要求即可。 此法又称盘左盘右分中法。
4 B tg 1
YB Y4 XB X4
1 23 2 A ,
D1 YA Y2 X A X2 , sin 2 A cos 2 A
2 4 B 43
D2 YB Y4 XB X4 sin 4 B cos 4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C0 =D tgΔβ ≈ D Δβ/p″ B
BMA
HA=44.820m
HA=44.820m
2
计算测设数据
已知:水准点高程HA 、设计高程HB 求:测设数据 b ∵ a-b=HB-HA ∴b= HA + a- HB b = Hi - HB (Hi :视线高程)
测设步骤
在已知水准点A和测设高程点B之间安置水准仪,根据视 线高程和设计高程计算出b,然后在B点立尺,上下移动尺子, 当读数为b时, B点的尺底高程即为设计高程HB ☼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大多以室内地坪的高程作为±0标高。建 筑物的门、窗、过梁等的标高均以±0为依据进行测设。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1、直角坐标法:测设方法、测设步骤 2、极坐标法: 计算测设数据、叙述测设步骤 3、角度交会法 4、距离交会法
计算测设数据、叙述测设步骤 计算测设数据、叙述测设步骤
注意:各种测设方法的特点、什么情况适用
4
§11.4
测设技术的应用
一、民用建筑施工中的测量
民用建筑指的是住宅、办工楼、等建筑物。施工测量的任 务是按照设计的要求,把建筑物的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配 合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
一、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 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 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内容: 施工测量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中。从场地平整、建筑物定位、 基础施工、到建筑物构件的按装等工序,都需要进行施工测 量。主要内容有: ① 建立施工控制网 ②建筑物、构筑物的详细放样 ③检查、验收 ④变形观测
二、已知水平角的测设
已知一个方向和水平角的数据, 将该角的另一方向测设于实地
给定方向瞄准欲测设点上的反光镜, 持反光镜的人手持镜 杆沿给定方向前进, 当跟踪反光镜显示距离达到欲测设距 离时 , 则将光反镜稳固地安置于 C'点,并桩定之。再仔 细进行观测, 稍移动反光镜, 使显示距离等于已知水平距离 D, 则在木桩上标定C点。为了检核可进行复测。 同上方法, 将反光镜安置在C点, 复测AC距离, 如果与 测设距离之差超限,则再进行观测。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2.温度改正 3.高差改正 ll 0.003 25.000 0.002m 30 lt 0.0000125(30 20) 25.000 0.003 m 1.00 2 0.020m 2 25.000
4. 用红外测距仪、全站仪测设水平距离 (1)用红外测距仪测设距离 欲从 A 点沿给定的方向测设距离 D。于 A 点安置测距仪, 在给定方向上的某点安置反光镜, 使仪器显示的距离稍大于D, 定出C'点。得水平距离与测设距离之差:ΔD=D-D′。若C在 C'点附近, 用小钢尺改正ΔD, 得C点并固定之。 然后, 将反光 镜安置在C点, 复测AC距离, 如果与测设距离之差超限,则再 进行改正。
根据计算结果绘 制测设草图, 然后进 行实地测设。
将经纬仪安置于点2, 测设β1角, 沿此方向量取D1, 便得到A点 ; 同法, 在4点上测设B点。然后测量AB边长, 检查是否与设计 长度一致, 以资校核。
3
(三)用全站仪测设点位
1. 用全站仪测设平面点位 用全站仪测设平面点位时, 无需事先计算设计数据, 其方 法如下: (1) 将全站仪安置于2点上, 瞄准控制点3, 置水平度盘读数为 0°00′00″。 (2) 将A点和2、3两点的坐标输入主机, 给出指令,便自动计算 出设计数据D1和β1。 (3) 旋转照准部, 使显示的角值为β1, 将反光镜置于视线上A点 附近, 即显示平距D′, 根据D′与D1之差移动反光镜使D1 与 D′相差较小, 然后可用小钢尺沿视线方向进行改正, 从 而得到A点, 并固定之。 (4) 同法, 于点4测设B点。 (5) 当测设完一个点后, 随时测出该点的坐标, 与设计坐标相比 较, 以资校核。
三、已知高程点的测设
测设已知高程是根据水准点的高程进行引测 BMA为一水准点, 高程为HA,欲测设B点,其高程为HB。 现测得后视读数a=1.220m,则前视读数b=HA+a-HB。视线对准 水准尺上的b=0.820m, 水准尺紧贴B点桩, 以尺底为准在桩上划 一横线, 此线即为45.220m的高程线。
(五)距离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是在两个控制点上, 量取两段平距交会出点的 平面位置。当地形平坦时, 若用钢尺量距, 距离不大于一个尺段, 用此法较适宜。 如 D1、D2分别为1A、2A的平距, 在A点测设 平距D1, 在2点测设D2, 其交点即为A点。测设时, 交会角γ的大 小一般在60°~120°之间较为适宜。
2.全站仪坐标放样 将全站仪置于测站点上,量出仪高和反光镜高 度;输入测站点的坐标和高程,同时输入定向点 的方位角;再输入待定点p的坐标和高程,以及放 样的限差dx、dy、dh。 瞄准定向点,按全站仪的程序,便可在欲设p点 近处,跟踪测量,全站仪即可显示出与待定点的 三维坐标差。有的仪器还可显示图形,给出跟踪 方向。直到在限差之内,该点即放样完成。
建筑平面图,给出建筑物各定位轴线的尺寸关系及室内地 平标高等。
1. 测设前的准备
(熟悉图纸) 总平面图 是施工测设 的总体依据 基础详图(基础大样图),给出基础设计宽度、形式及 基础边线与轴线的尺寸关系。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在工程建设堪测阶段已建立了测图控制网,但是由于它是为 了测图而建立的,未考虑施工的要求,因此其控制点的分布、密 度、精度都难以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必须重新建立专门的施工 控制网。
§11.2 测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
丈量时: 测设时: 1. 一般方法
D实 D测 D D测 ll lt lh
D测 D设 D D设 ll lt lh
1
2. 精确方法(测设时要进行尺长、温度和高差改正) 设计 D =25.000 m,现用名义长度为 30 m的钢尺在t0 = 200C 例: 时与标准尺比较,其检定长度为30. 003m,测设时温度为 t=+300C,钢尺的膨胀系数α=0.0000125m/10C,测得AB的高 差h=-1.00 m,测设时拉力与钢尺检定时拉力(10kg)相同, 试计算测设时在地面上应量出的斜距 D测。 解: 1.尺长改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