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 基本的测设工作

11 基本的测设工作


a2
b2 B H B


测设建筑基底高程

五、在楼层中测设已知高程

当待测设点在楼顶时,也可采 用悬挂钢尺方法进行测设。

如图,钢尺悬挂在支架上,零 端向下并挂一重物,A为已知高 程为HA的点,B为待测设高程为 HB的点位。
在地面和待测设点位附近安置 水准仪,分别读数a1、b1和a2。 由于:HB=HA+a1+(a2- b1)-b2 则:b2=HA+a1+(a2- b1)-HB 当尺上读数为b2时,在尺底划出 已知高程为HB的标志线

a
Hi
b HB B

方法:在A点和B点中间安置水
准仪,精平后读取A尺读数为a, 计算仪器视线高程:Hi=HA+ a
HA
A 测设已知高程
则,B点标尺读数应为:b=Hi - HB
测设时,将水准尺紧靠B点木桩上 下移动,直到尺上读数为b时,沿 尺底画一横线,此线即为设计高 程HB的位置。
测设已知高程的应用 ——测设±0标高
l l D l0
倾斜改正数
h2 h 2D
测设时温度
温度改正数 Δ t = α • D(t - t0)
α =1.25×10 –5钢尺线膨胀系数
钢尺检定温度,一般为20°C
例:如图,欲测设水平距离AB
,所使用钢尺的尺长方程式 为:
lt = 30.000m + 0.003+1.2×10-5 ×30(t-20 C)
在A点安置经纬仪,照准C点,测设 水平距离△yA1定出1′点。



安置经纬仪于1′点。
盘左:照准C点(或A点),转90° 给出视线方向,沿此方向分别测设水 平距离△xA1和△x12定1、2两点。 同法,以盘右位置定出再定出1、2两 点。 取1、2两点盘左和盘右的中点即为所 求点。

A
1′
C

直角坐标法测设点位

B
极坐标法测设点位

检核:实地丈量1、2两点水
平边长,并与其坐标反算出 的水平边长进行比较。
三、角度交会法

1
2
适用条件:控制点较远,量距有困难。 测设方法:




如图,根据控制点A、B和测设点 1、2坐标,反算测设数据βA1、 βA2、βB1和βB2。 将经纬仪安置在A点,瞄准B点, 利用βA1、βA2角值,按照盘左盘 右分中法,定出A1、A2方向线, 并在其方向线上的1、2两点附近 分别打上两个木桩(骑马桩), 桩上钉小钉以表示此方向,并用 细线拉紧。 在B点安置经纬仪,同法定出B1、 B2方向线。 根据A1和B1、A2和B2方向线分 别交出1、2两点。

对于多个测站的情况, 采用类似分析和解决 方法。 如图,A为已知高程HA 的点,C为待测设高 程为HC的点位,由于
A
a b1 b2 B
C
c

HC=HA-a-b1+b2+c

则在C点应有的标尺 读数为: c= HC-(HA-a-b1+b2) 测设:当尺上读数为 c时,在尺底画出设 计高程HC位置。
多个测站测设高程点
HB
b2 B
a2
b1

a1 A HA

测设建筑楼层高程

§11.4

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根据已布设好的控制点坐标和待测
设点坐标,反算出测设数据(即,控制点和待测设点之间 的水平距离 和水平角),再利用上述测设方法标定出设计 点位。 根据所用的仪器、控制点分布、现场地形及测设点精度要 求等条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测设工作:
根据测设精度要求不同,可分为一般测设方法 和精确测设方法。


一、用钢尺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一般方法:

如图,在地面上,由已知点A开始,沿给定AB方向,用钢尺量出已知水平距离 D,定出B′点。 在起点A处改变钢尺读数,同法测量已知距离D,定出B″点。 B′与B″两点取中点B,作为最终位置。
② ③
A
B′
B
t = 5°C, A S
m
h =1.2m B
h = 1.2 m,
D = 60 m;
三项改正数计算:
尺长改正:
温度改正:
t
D= 60m
l
l 0 . 003 D 60 0 . 006 m l0 30 a D ( t t ) 60 1 . 2 10 5 ( 5 20 ) 0 . 011 m

五、十字方向线法 适用条件:所测设点位容
易遭到破坏,需要经常恢复 的情况。
C

测设方法

A
P
B


如图,设阴影范围为基坑,P 点为基坑中心点位。 在P点架设经纬仪,设置两条 D 相互垂直的直线AB和CD,并 十字方向线法测设点位 分别用桩固定。 当P点被破坏后,恢复时,则 利用桩点AB和CD拉出两条相互 垂直的直线,其交点即可重新 定出P点。
0
2 2 h 1 .2 0 . 012 m 倾斜改正: h 2D 2 60 实地测设水平距离: S D l t h 60 0.006 + 0.011 + 0.012 60.017m • 测设:自起点A沿给定AB方向量出S,定出终点B,即得设计水平距离D。 • 检核:再放样一次,若两次放样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平均位置得B。
ΔD
A
D′ D
B′
B
光电测距仪测设距离
§11.2

测设已知水平角的方法
测设已知水平角:根据一已知方向测设
出另一方向,使它们的夹角等于给定的 设计角值。

方法分类(按测设精度要求不同):
一般方法 精确方法。
一、水平角测设一般方法

如图,设OA为地面已有方向,欲测设水平角β。 测设方法(盘左、盘右分中 法): ① 在O点安置经纬仪; ② 盘左,瞄准A点,置水平度 盘读数为0°00‘00“; ③ 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 数恰好为β 值,在视线方向 O 定出B1点; ④ 盘右,重复上述步骤定出B2 点; ⑤ 取B1和B2中点B,则∠AOB 即为测设角β 。 检核:再测角∠AOB一测回。
A
β
B1 B B2
水平角测设一般方法

二、水平角测设精确方法

如图,安置经纬仪于O点,按照 上述一般方法 测设出已知水平 角∠AOB′,定出B′点。 精确地测量∠AOB′,一般采用多 个测回取平均值,设平均角值为 β ′,并测量出OB′的距离。 按下式计算B′点处OB′线段的垂 距B′B。 O β' β
① ②


④ ⑤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角度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 十字方向线法

全站仪坐标测设法
一、直角坐标法

适用条件:建筑场地已建立建筑基线,
或建筑方格网。 测设方法(以1、2点为例):

B
2(x2,y2) △x12 △xA1 1(x1,y1) △yA1 3(x3,y3) 4(x4,y4)
D
如图,根据控制点A和待测设点1、2 的坐标,计算A与1、2点之间坐标增 量 △xA1,△yA1,△x12
βA1 A
βA2
βB1 β B2
B
角度交会法测设点位

也可以利用两台经纬仪分别在A、B两个控制点同时设站,交会出1、2两点。

检核:丈量实地1、2两点之间的水平边长,并与设计坐标反算出的边长比较。
四、距离交会法

适用条件:当建筑场地平坦且便于量距时,此法较为方便。 测设方法(以1点为例):
① ② ③

四、在基坑中测设已知高程

当待测设点与已知点高差较 大时,可采用悬挂钢尺的方 法进行测设。 如图,HA为A点已知高程,HB 为B点待测设高程。
a1 A HA
b1


钢尺悬挂在支架上,零端向 下并挂一重物。
在地面和待测设点位附近安 置水准仪,分别读数a1、b1 和a2。 由于:HB=HA+a-(b1-a2)-b2, 则 b2=HA+a-(b1-a2)-HB。 测设:当尺上读数为b2时, 在尺底画出设计高程HB的标 志线。
第十一章 基本的测设工作
主要内容
• • • • •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的方法 测设已知水平角 的方法 测设已知高程 的方法 测设已知点平面位置 的方法 测设已知坡度线 的方法
概述:

测设(施工测量、 放样):把图纸上设计好
的建(构)筑物位置(包括平面和高程位置)在 实地标定 出来的工作。 即,按设计的要求将建(构)筑物各轴线的交 点、道路中线、桥墩等点位标定在地面上。
二、在顶板测设已知高程

如图,A已知高程 为HA,B为待测设 高程为HB的位置。
由HB=HA+a+b,则B点 应有的标尺读数: b=HB-(HA+a) 测设时,将水准尺倒 立并紧靠B点木桩上下 移动,直到尺上读数 为b时,在尺底画出设 计高程HB位置。
a b
B

A
高程点在顶板的测设

三、多个测站测设已知高程

检核:为了防止由于桩点发生移动而导致P点测设误差,可
以在每条直线的两端各设置两个桩点,以便能够发现错误。
六、全站仪坐标测设法 适用条件:能用于多种情况,受
天气和地形条件影响小,可直接测 设点位。

2 1 A B
全站仪坐标测设法
测设方法:
① ②



仪器安置于控制点A,以B点定向。 一人持反光棱镜立在待测设点附近, 用望远镜照准棱镜。 使仪器置于测设模式,然后输入控制 点和测设点坐标; 按坐标测设功能键,全站仪显示出棱 镜位置与测设点的坐标差; 根据坐标差值,移动棱镜位置,直到 坐标差值等于零时,棱镜位置即为测 设点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