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室间隔缺损术后护理ppt课件

室间隔缺损术后护理ppt课件


二.按体外循环术后常规护理 1.循环系统的观察 1. ①每15-30分钟测血压一次,病情平稳后逐渐延长测量 时间
2.
②定时测CVP并观察其动态变化.必要时监测其他血 流动力学指标 ③对周围循环功能的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湿度有无 紫绀以及动脉搏动情况 ④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心律、心率变化,发现异常 要及时报告医生
3. 4. 5.
6.
3.保持适当的心排血量:减少心脏后负荷和改善左 心做功的药物(米力农、硝普钠、硝酸甘油 等),均可直接或间接改善肺部循环。
4.有效镇静:可以降低病人的应激性,避免因外界 刺激引起躁动,耗氧量上升,使肺动脉压力升 高 5.NO的吸入:可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
3.伤口及引流液的观察:定时挤压引流管。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引流液量及性质,是 否在单位时间内突然增多。如连续3小时 多于ml/Kg时要及时报告医生,考虑二次 开胸。
4.泌尿系统的观察:观察记录每小时尿量及 性质,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留置尿管 超过3天要行膀胱冲洗,如果尿少且有结 晶及小儿必须膀胱冲洗。
5.消化系统的观察:观察胃肠减压管的量和性 质,有无消化道出血征象。是否腹胀,肠鸣 音的恢复时间及强弱。
6.神经系统的观察
7.根据尿量及CVP等来合理输液,并准确记录 出入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三.观察术后心律的变化:术中低温缺氧酸 中毒心传导系统局部组织水肿,心内膜 下出血以及机械性损伤等,术后均可出 现心动过缓、Ⅲ。房室传导阻滞。术后 应注意:
3.
4. 5.
2.呼吸系统的观察:
1. 2. 3. 4.
①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观察呼吸频率胸廓起伏两侧呼吸音是否对 称,观察呼吸机工作情况。定时监测血气, 并根据血气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5.
6. 7.
③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定时翻身、拍背, 拔除气管导管后鼓励病人有效咳嗽。痰液 粘
室间隔缺损术 后护理
定义
室间隔缺损指室间隔在胚胎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
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它可单独存在, 也可是某种复杂心脏畸形的组成部分。室缺是最常 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约为先心病总数20 %,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畸形并存。缺损在0.13cm 间,位于膜部者则较大,肌部者则较小,后者 又称Roger氏病。缺损若<0.5cm则分流量较小,多 无临床症状。缺损小者以右室增大为主,缺损大者 左心室较右心室增大明显。
四.肺动脉高压病人,预防发生肺高压危象
1.肺动脉压监测:平均在20-30mmHg
2.呼吸管理:恢复和维持肺功能,防止肺部并发症是.肺高压术 后恢复的关键
1.
①术后必须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充分供氧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应比其他 长,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返室后应给100%氧,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72小 时。 ②PEEP可增加,增加功能残余量,防止肺泡萎陷。 PEEP一般为 4cmH2O ③注意气道湿化
护理重点:监测心律(率)变化 预防发生肺高压危象
一.按低温术后护理常规
1.按常温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体温在35 ℃以下者,需用水温计测肛温 体温在35 ℃以上者,改用普通肛表测温 3.术后复温不宜过快,避免引起高热反应 如肛温上升较慢,出现寒战,四肢末梢循 环差着,可给予热水袋复温(水温不超过 37 ℃)或以神灯照射.注意无烫伤患者 4.体温上升至38 ℃时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 给退热栓或用冰盐水灌肠 5.留置胃管,定时抽吸,防止腹胀影响呼吸。 观察肠蠕动恢复时间

1.密切观察病人的心律、心率的变化。定期或连
续描记心电图。
2.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或心率减慢时,常输入异丙 肾上腺素(0.01-0.2ug/kg/min),同时给激素 或极化液等心肌营养液。如术中已安好临时起 搏导线,应启动起搏器,并进行监护。 3.术后出现室早>6次/分,应给与利多卡因 (1mg/kg/次),必要时可重复三次。然后用2: 1或3:1的利多卡因维持
2.
3.
4.
④保持呼吸道通畅:肺高压病人吸痰时间间隔应相对延长。重度肺高压 患儿如吸痰反应强烈,吸痰前应给与镇静剂,待安静后再吸
1. 2.
⑤过度通气:可提高PaO2, 也可以减少PaCO2。术后每2-4 小时查血气并保持PH在7.5-7.55, PaCO225-35mmHg, PaO2>100mmHg ⑥监测肺功能:如果没有肺动脉压力增高,氧浓度应逐渐 降到50%,使PaO2保持在95mmHg左右, PaCO2可以 逐渐上升到正常水平 ⑦拔管后的呼吸道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