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第6期2011年11月矿产勘查MINERAL EXPLORATIONVol.2No.6November ,2011[收稿日期]2011-08-05[基金项目]2006年度中央财政补助项目(编号:有色地地字[2006]1-05号)和2003—2004年度地质大调查项目(编号:200310200023)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肖文进,男,1966年生,1990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教授级高工,现主要从事地质勘查和综合研究工作。
青海阿尔茨托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肖文进1,赵百胜1,王力群2(1.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100012;2.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75)摘要青海阿尔茨托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处于柴北缘铅锌银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分东沟和吉给申两个矿床,矿床受上奥陶统滩涧山群(O 3tn )地层控制。
文章介绍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矿床为早期的热水沉积—变质型叠加了后期接触交代的复合成因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分热水沉积、变质作用、接触交代3个成矿期,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提出了该区找矿标志,指出下步的找矿方向,认为该区找矿潜力大,除重视铜铅锌成矿元素外,还应考虑钨锡找矿。
关键词地质特征铜铅锌多金属青海阿尔茨托山中图分类号:P612;P618.41;P618.42;P61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01(2011)06-0696-08阿尔茨托山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单元位于青海柴北缘多金属成矿带东段,该带早古生代前的东西向裂陷—裂谷作用及火山活动[1],形成中—基性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和巨厚的条带状火山—沉积岩系[2],同时伴随着后期的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丰富的含矿热液,并对前寒武系含矿岩系改造,形成多元物质叠加的铅锌铜多金属矿床。
目前在该区上奥陶统滩涧山群地层的一套热水沉积岩系中,发现东沟和吉给申铜铅锌多金属矿床,随着深部钻探工程的控制,发现了隐伏的夕卡岩钨锡多金属矿体。
以往认为该区矿床成因为热水沉积—热液改造型的铜铅锌多金属矿床[3],深部钨锡矿体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该矿床的认识,该矿东部应叠加了后期的接触交代型成矿作用,为复合成因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总结该区地质勘查成果,对该区地质找矿和工程部署有进一步的指导意义。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1.1区域地质概况该区位于柴北缘古生代火山弧裂陷构造带、东昆仑前寒武纪隆起带、鄂拉山构造带三者交汇部位(图1),由近北西—北西西向宗务隆山南缘断裂、柴北缘断裂[4]及北西向鄂拉山断裂所围限,属柴北缘铅锌银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5],著名的锡铁山铅锌矿[6]、滩涧山金矿、赛坝沟金矿等,就赋存于该构造带中。
区内以上奥陶统滩涧山群(O 3tn )地层出露广、分布面积大为特征,由一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正常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Rb -Sr 同位素年龄464.6Ma (乌介人,1987)。
其下伏为区内最老基底下元古界达肯大坂群(Pt 1dk )中深变质岩系,以片麻岩为主,呈断层接触,全岩Rb -Sr 同位素及锆石U -Pb同位素年龄1463 2205Ma [4],局部出露上泥盆统牦牛山组(D 3m )地层,主要由砂岩、砾岩、安山凝灰岩夹板岩组合而成。
该区构造以元古宇基底为核心,组成阿尔茨托山北西西—北西向不对称倒转复式背斜,南翼近轴部有多条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平行分布,并有横向断裂切割,构造较为复杂,这一构造格局为矿床定位造就了良好条件。
区域岩浆岩以加里东、华力西期、印支期黑云母696图1青海省都兰县东沟地区地质略图Q—第四系;O3tn3—上奥陶统滩涧山群上岩组;O3tn2—上奥陶统滩涧山群中岩组;O3tn1—上奥陶统滩涧山群下岩组;1—大理岩;2—安山岩;3—绿泥石英片岩;4—石英脉;5—实测及推测地质界限;6—实测及推测断裂;7—矿体及编号;8—矿化体;9—产状;10—工作区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为主,北侧见少量加里东晚期超基性岩体分布,火山岩主要为中晚奥陶世中—基性火山岩,钙碱性系列。
该区金属矿点多数受地层岩性控制,主要赋存在两套变质岩系中,其一为下元古界达肯达坂群,如东山铜钨多金属矿、沙柳河铅锌矿和沙那黑铅锌矿,其二为上奥陶统滩涧山群,东沟铜铅锌矿点和吉给申铜锌多金属矿点,只有少数矿点与侵入岩有关,如产在沙柳河两侧的超基性岩中的铬铁矿矿床。
近年阿尔茨托山东段铜铅锌多金属矿点取得的勘查成果最受关注。
1.2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区域上柴北缘火山弧裂陷构造带为高磁场(50 300nT)、高阻异常区(电阻率数百至数千Ω·m)。
柴南缘东昆仑造山带为平静磁场区(-20 -40nT)、低阻异常区(5 500Ω·m)。
柴周边地区为布格异常高负值(-400 -500mGal)的异常地壳,地壳厚度各异:柴南缘东昆仑山54 56 km,柴达木盆地51 53km,柴北缘56 62km,表明柴北缘成矿带早古生代曾处于裂陷裂谷的构造环境[2]。
1.3区域化探异常特征根据区内的1ʒ5万分散流测量成果,成矿元素异常分布有分区分段富集的特点。
上奥陶统滩涧山群地层Cu、Zn、Pb、Ag、As元素,含量均高于地壳克拉克值,且明显高于下伏的下元古界达肯大坂群地层,为有利于铜铅锌多金属成矿的矿源岩。
Cu、Zn、Pb异常组合好,浓集中心明显,其中Cu、Zn、Pb变异系数大,具有良好的分带性,已在“乌-4”、“乌-5”、巴-2”、“巴-3”、“哈-7”等几个化探异常区相应发现了东沟铜矿带、东沟铅锌矿带、太子沟铜锌矿带、藏碑沟铅锌矿带、吉给申北山锌铅多金属矿(化)带。
1.4区域遥感蚀变信息异常特征从所获的铁化蚀变遥感异常成果来看,吉给申地区的铁化遥感异常尤为强烈,铁化异常分布于印支期片麻状花岗岩体和上奥陶统滩涧山群地层中,796第2卷第6期肖文进等:青海阿尔茨托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长2000m,宽300 1100m,呈北西向的面状展布,和1ʒ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吻合,同时根据遥感影像图,该区可见若干环形、线性影像构造,展布于矿(化)带、岩体上或构造交汇部位,充分反映了该区存在的铜铅锌多金属找矿潜力。
2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奥陶统滩涧山群(O3tn)一套浅变质的火山岩、碳酸盐岩、碎屑岩组合,根据岩性组合,由下至上分3个岩组,各岩组之间为整合接触,岩性明显地由基性→中酸性变化:火山岩组(O3tn1):为中性夹中基性火山岩组合,岩性为安山岩夹少量的斜长角闪片岩、绿泥石英片岩。
片岩岩组(O3tn2):岩性为绢云白云石英片岩、绿泥绢云石英片岩夹透镜状、薄层状大理岩,底部为安山岩夹少量的斜长角闪片岩、绿泥石英片岩,该层中上部为含铜铅锌矿化的热水沉积岩系含矿层[2],岩性为硅质岩、绿泥绢云石英片岩、夕卡岩、大理岩与含硅质条带大理岩。
含矿层长3.0km,厚50 100m。
砂岩岩组(O3tn3):下部石英砂岩、硅质岩、长石石英砂岩,中部变安山岩、英安斑岩,岩性上部石英砂岩夹少量的绢云石英片岩,底部常出现含铜热水沉积的硅质岩夹层、透镜体或条带。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具有多期活动特征,主要为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断裂,次为北东向或南北向断裂,其中北西西向的层间破碎带为主要的赋矿构造。
倾向北。
南部见印支期花岗岩体,岩石化学特征属于硅铝过饱和或硅强饱和及铝过饱和、强酸弱碱性岩石,与国内钨、锡及多金属矿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相比,具有很大的相似性[1]。
吉给申一带脉岩为闪长岩脉、花岗斑岩脉。
3矿床地质特征3.1矿化带特征3.1.1东沟矿化带地质特征铜铅锌矿化带:呈层状、似层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产于上奥统滩涧山群第二岩性组(O3tn2)中的硅质岩、透辉石大理岩、绿泥石英片岩中。
其中东沟铜矿化带:受地形影响呈弧形展布,长1300m,宽10 25m,矿化蚀变主要为黄铜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产有Ⅰ号铜矿体;铅锌矿化带:呈近东西向展布,长200 500m,宽2 5m,主要矿化蚀变为方铅矿化、闪锌矿化、褐铁矿化,产有Ⅱ号铅锌矿体和Ⅲ号铅锌矿体(图1)。
3.1.2吉给申矿化带地质特征吉给申铜铅锌矿(化)带分布于东沟以东7km,按其分布范围分为南北两个矿(化)带,即巴音山矿(化)带(由太子沟铜锌矿段、藏碑沟铜铅锌矿段组成)与吉给申北山铜铅锌矿段,其中太子沟矿段为该区主要的铜锌富集区(图2)。
铜铅锌多金属矿化带产于上奥陶统滩涧山地层(O3tn)中O3tn2岩组的中上部及O3tn3的底部的热水沉积岩系或层间破碎带中,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为350ʎ 25ʎ∠50ʎ 85ʎ,总体走向呈北西西—东西向,已圈定矿体计43条,矿化带长200 1500m,宽2 45m,带内黄铜矿化、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兰铜矿化强烈,夕卡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黝帘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普遍,矿化带局部地段有分枝复合、膨大狭缩现象,地表以氧化矿为主,浅部以原生金属硫化物为主,深部太子沟一带以铜钨矿化为主。
3.2矿体地质特征3.2.1东沟铜铅锌矿体地质特征该区共圈定铜矿体1条,铅锌矿体2条。
Ⅰ号矿体:长1000m,厚0.66 8.79m,平均厚3.07m,铜品位0.36% 3.39%,平均1.00%。
Ⅱ号矿体:长400m,厚1.90 2.56m,Pb品位0.75% 11.45%,平均4.02%,Zn品位0.43%1.58%,平均1.23%,矿体Pb+Zn5.25%,伴生Ag 60ˑ10-6 84.3ˑ10-6,Au品位0.14ˑ10-6 0.48ˑ10-6。
Ⅲ号矿体:位于Ⅱ矿体北侧100m,长100m,厚0.55 3.95m,Pb品位0.52% 11.49%,平均5.92%;Zn品位0.34% 2.98%,平均1.61%。
Pb +Zn品位7.53%,伴生Ag品位5.69ˑ10-6 71.75ˑ10-6,Au品位0.16ˑ10-6 0.28ˑ10-6。
896矿产勘查2011年图2青海省都兰县吉给申地区地质略图Q—第四系;N—第三系;D3m—上泥盆统牦牛山组;O3tn3—上奥陶统滩涧山群上岩组;O3tn2—上奥陶统滩涧山群中岩组;O3tn1—上奥陶统滩涧山群下岩组7;Pt1dk—下元古界达肯大坂群;γ51—印支期花岗岩;1—大理岩;2—透辉岩;3—花岗斑岩;4—花岗岩;5—闪长岩;6—实测及推测地质界限;7—不整合界限;8—实测及推测断裂;9—正断层;10—逆断层;11—矿体位置及编号;12—遥感铁化异常3.2.2吉给申铜铅锌矿体地质特征(1)巴音山铜铅锌矿体太子沟矿段:在铜锌矿化带相应圈出Ⅰ1、Ⅰ2、Ⅱ、Ⅲ、Ⅳ、Ⅴ铜锌矿体6条,南部以锌为主,含铜,深部伴生钨锡矿(图3)。
中部及北部以铜为主,含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