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大经济统计学试题答案

山大经济统计学试题答案

统计学模拟题(B)
一、填空
1.假设检验时若P-值<α(显著性水平),则应原假设。

2.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最主要测度值。

3.当偏态系数时,数据分布为左偏;当峰度系数大于3时,数据分布为分布。

4.极差、内距、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是描述数据的测度值。

5.影响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通常可归纳为四种:、
、循环变动以及不规则变动。

6.我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是采用指数方法编制的。

7.按指数化指标性质分类,统计指数分为、。

二、判断正误(正确√,错误⨯。


1.应用统计学中的数据可以不是数值。

()2.相关系数等于零,表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3.双因素方差分析主要用于检验两个总体方差是否相等。

()4.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增长速度。

()5.线性回归分析中,可决系数R2是对回归模型拟合程度的评价。

()6.加权平均数指数是加权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它们具有相同的权数。

()7.在假设检验中,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是在原假设为真的条件下,拒绝原假设的概率。

()8.在抽样调查中,允许误差也称极限误差,是抽样误差的最大值。

()9.若样本容量确定,则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不能同时减少。

()10.如果一组数据的众数大于中位数,且中位数又大于算术平均数,则这组数据的偏态系数小于0。

()三、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统计图中既能展示原始数据又能反映数据分布形状的是()
A. 直方图
B. 茎叶图
C.箱线图
D. 折线图
2.在对平均数不同的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使用的统计量通常是() A. 极差 B. 内距 C. 标准差 D. 离散系数
3.从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0的总体中,抽出一个50
n的简单随机样本,样
=
本均值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分别为( )
A. 100和2
B. 100和0.2
C. 10和1.4
D. 10和2
4.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

这种评价标准称为( )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
5.在进行单总体的假设检验时,若为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并且为小样本,则应采用以下的哪种统计量对总体均值进行检验( )
A .T 统计量 B. Z 统计量 C. F 统计量 D.卡方统计量
6.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
每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整群抽样 C .系统抽样 D .分层抽样 7、在回归模型εββ++=x y 10中,ε反映的是( )
A. 由于x 的变化引起的y 的线性变化部分
B. 由于y 的变化引起的x 的线性变化部分
C. 除x 和y 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 的影响
D. 由于x 和y 的线性关系对y 的影响
8、拉氏指数方法是指在编制综合指数时 ( )
A. 用基期的变量值加权
B. 用报告期的变量值加权
C. 用固定某一时期的变量值加权
D. 选择有代表性时期的变量值加权
9、根据各季度商品销售额数据计算的季节指数分别为∶一季度125%,二季度70%,三季度100%,四季度105%。

受季节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
A. 一季度
B. 二季度
C. 三季度
D. 四季度
10、当现象在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同时,应拟合 。

( )
A .线性模型;
B .指数曲线模型;
C .抛物线模型;
D .逻辑斯蒂曲线 四、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准备用三种方法组装一种新的产品,为确定哪种方法每小时生产的产品数量最多,随机抽取了30名工人,并指定每个人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每个工人生产的产品数进行方差分析得到下面的结果: 方差分析表
.,检验三种方法组装的产品数量之间是否有(2)若显著性水平α=005
显著差异?
2.对某电子产品的耐用时间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选100件产品其耐用时间如下:
要求确定在95.45%的可信度下(Z2α=2)该批电子元件的平均耐用时间。

3.一家产品销售公司在30个地区设有销售分公司。

为研究产品销售量(y)与该公司的销售价格(x1)、各地区的年人均收入(x2)、广告费用(x3)之间的关系,
α):
搜集到30个地区的有关数据。

利用SPSS得到下面的回归结果(05
.0
=
方差分析表
参数估计表
(1)写出销售量与销售价格、年人均收入、广告费用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解释各回归系数的意义。

(2)检验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
(3)检验各回归系数是否显著?
4.通过下面某企业的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资料,建立该企业的总成本指
数体系并进行因素分析。

5.已知某企业自1998年至2001年各年利润的增长速度分别为:4%、5%、7%、2%,试计算四年间利润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若2001年的利润额为8000万元,按此速度增长,预测2003年的利润总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