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排好学生的座位经过调查,我身边的同行在座位编排的时候,大都非常注意学生及家长和任课教师的态度,根据本班的特点分别采用以下五种学生座位的编排方式。
一、按学生的身高编排座位按学生的身高排座位,学生及家长和任课教师没有太大的异议,个别学生因为眼睛视力低、个子高,这些学生及家长有意见。
这种编排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学生的视线不受阻碍,比较公平合理。
编排程序上简单,根据男女生的人数决定单双座,有两种编排方式,一是按男女生纵向单排排列,二是按男女生纵向隔行排列,基本上是男女生同桌。
再按学习的优劣和课堂纪律的好差进行微调。
每周向左或向右整排滚动调换一次座位。
应用这种编排方式的班主任最多。
这一个比较人性化的传统的方式,这种编排座位的方法,尽管解决了看黑板的视线问题,但难以做到全面兼顾。
比如,现在很多同学都患上了近视眼,如硬按身高为准显然是不合理的。
这种编排座位的方式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很多困难的,特别是差一点的班,还有的一些家长和人情关系上不好处理。
二、按考试成绩编排座位按学生的考试成绩编排座位,这种方式学生及家长和任课教师的意见较大,学习差的基本上聚集在后面,课堂纪律差。
基本思路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强竞争意识,能促进学生学习。
但大都执行的时间很短,一到两个月左右。
编排程序上简单,学生的考试成绩出来后,按成绩高低的顺序,学生自己选座位。
学生的考试成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智能水平,把成绩好的同学排在较好的位置,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不过,这同样会使学习差的同学感到备受冷落,进而自卑,成绩也会越来越糟糕。
三、前后滚动式编排座位每个学生每周向后退一位,其它方面与第一种方式相同,也是按学生的身高排座位,学生没有太大的异议。
身材较低的学生家长不太满意,认为视线受到了阻碍,影响学习。
任课教师不太满意,因为不容易识记学生,有时学生随便串座位,不容易察觉。
这种编排方式的基本思路是每个学生座位的前后机会均等,比较公平合理。
编排程序上简单,根据男女生的人数决定单双座,有两种编排方式:一是按男女生纵向单列排列,二是按男女生纵向隔行排列,基本上是男女生同桌,再按学习的优劣和课堂纪律的好差进行微调。
每个学生每周向后退一位,最后一位学生坐在第一行,同时整列向左或向右滚动调换一次座位。
应用这种编排方式的班主任不多,因为学生身高差异太大,视线受阻严重。
有的班主任在前后滚动式编排座位时,采用了其它的滚动方法:把全班同学按身高分成高、低两类,前四行滚动:每个学生每周向后退一位,第四行的学生坐在第一行,同时整列向左或向右滚动调换一次座位,依此类推;后四行滚动:每个学生每周向后退一位,最后一位学生坐在第五行,同时整列向左或向右滚动调换一次座位,依此类推。
这样大多数同学都没意见,每一类都是身高相似的同学,不太影响视线,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好办法。
四、由学生志愿组合编排座位由班干部组织协调,学生志愿组合编排座位,这种方式学生意见小,家长和任课教师的意见较大,有些喜欢说话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影响课堂纪律。
基本思路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心情舒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编排程序上简单,按每个学生的意愿自由组合排定座位。
编排座位确实是比较棘手的事情,现在有许多老师采用了这种方式,把编排座位这件事情交给学生来办,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让学生去做家长的工作。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陈爱苾教授指出:学生排座位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管理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如果这一切由班主任一手包办,这可贵的教育契机只能失去。
从这个意义上说,什么是教育?教育是给学生体验做事做人的机会!五、根据学生的身高和学习兴趣及性格特点,由教师安排座位根据学生的身高,但不以学生的身高为惟一标准,由教师事先安排好座位后,学生按座位表对号入座。
基本思路是按学生成绩优劣和课堂纪律的好坏,安排前后左右的座位,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学生和任课教师很满意,个别优秀生的家长有意见,认为影响优秀学生的学习。
编排程序上非常复杂,班主任的工作量大,需要用一周左右的时间编排和调整。
以后每周向左或向右整排滚动调换一次座位,每一学期需要编排两次座位,我就应用的这种编排方式。
这种编排座位的方法,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性格特点为主,兼顾学生的身高特点。
比如,把两个活泼的学生排在一起可能会使整个班级喧哗不已,但若使他们和性格上较内向的同学搭配在一起,则能使双方性格上相互影响,最终使双方受益。
把两个有不同的偏科现象的同学排在一起,可使他们在学习上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这种编排座位的方法,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加学生间的交流与团结,从整体上来说也有利于和谐班集体的建设,是比较科学而合理的排座法。
还有一些科目在课堂教学时,有一些临时编排座位的方法,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比如:音乐课、美术课、实验课等。
而很多专家又是怎样看待排座位的呢?对于中小学生座位的编排问题,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韦耀阳指出:首先,老师要考虑学生本身的特点,比如兴趣爱好、视力、身高等,根据这些特点情况进行编排座位。
其次,老师应该考虑全体学生情况,而不应该只顾及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
编排座位前,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各科学习情况,把学科上有差异的学生尽可能编排在一起,形成“一帮一”,或者将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与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编在一起,这样既可以发挥优生的示范作用,又可以提高差生的听课效率,还相应地消除了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自卑感。
也可以将有同样学科专长的学生编排在一块,这样便于形成一股浓厚的学科氛围。
最后,老师编排学生座位,可采取“教师编排+学生自由搭配”的方式,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这样就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我在编排座位时,采用了其它的滚动方法:把全班同学按身高分成高、低两类,前四行滚动:每个学生每周向后退一位,第四行的学生坐在第一行,同时整列向左或向右滚动调换一次座位,依此类推;后四行滚动:每个学生每周向后退一位,最后一位学生坐在第五行,同时整列向左或向右滚动调换一次座位,依此类推。
另外,有几名近视眼的同学坐在前排,只参与组的轮换,不参与前后轮换。
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坐到教室的每个地方。
该方案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没有家长来说情,也没有熟人来打招呼了,这样大多数同学都没意见,每一类都是身高相似的同学,不太影响视线,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好办法。
如何科学合理编排学生的座位给学生编排座位虽然是件小事,但在新班组建时,同学们对此最敏感。
班主任能不能做好这项工作,将直接影响到他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因此,编排座位时,注意如下因素:一、性格互补。
不难想象,如果安排两个以抑郁质为主要特征的学生作为同桌结果会是怎样。
因此,性格特征是编排座位时应考虑的因素之一。
对于以粘液质或抑郁质为主要性格特征的同学,最好其同桌为以胆汁质为主要性格特征的,因这种同桌有敢想敢干敢创新等优点,会对做事畏头缩尾、拖拖拉拉者起激励作用;但粘液质的同学又有慎重、沉稳等性格优点,对易出差错的胆汁质同学大有裨益。
因此,“性格互补”应是编排座位时考虑的因素之一。
二、学科互补。
一般班级,科科优秀的同学为数不多,学科成绩参差不齐属正常现象。
你英语棒,他数学好,如果同桌之间学科成绩强弱不同,定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三、兴趣结合。
信息时代,学生兴趣越来越广泛,好多兴趣是健康的,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
如果同桌之间都兴趣广泛,爱好相同,那不只是对爱好本身有利,其他方面也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性别因素。
有些老师为图方便吧,将男女同学分组而坐,形成“楚河汉界”。
殊不知这样做可能在男女生的思想上也有可能形成“楚河汉界”。
众所周知,性教育在我国本就有缺陷,由于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上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育,致学生对异性的神秘感相对强烈,如还加上人为的“楚河汉界”,势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所以,如能适当调配男女生同桌或邻桌,不但有利于消除彼此不必要的神秘感,增强激励作用,还有助于异性之间特有性格的互补。
五、背景因素。
背景指的是家庭背景。
不同的家庭背景对子女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单亲家庭的子女可能会产生自卑等性格缺陷,“战争家庭”(家长常吵架)的子女可能会产生冷漠、多疑、残暴趋向等性格缺陷。
所以,编排座位时应根据具体人具体特点安排同桌,可安排“同病相怜”者,以期引起共鸣,从而共同拼搏;也可安排背景差距大,但具同情心、乐于并善于助人者同桌。
总之,为此类学生安排同桌应深入细致了解后再进行慎重选择,以求将其受家庭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并激发其自信心和拼搏精神。
六、按学生的身高编排座位按学生的身高排座位,学生及家长和任课教师没有太大的异议,个别学生因为眼睛视力低、个子高,这些学生及家长有意见。
这种编排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学生的视线不受阻碍,比较公平合理。
编排程序上简单,根据男女生的人数决定单双座,有两种编排方式,一是按男女生纵向单排排列,二是按男女生纵向隔行排列,基本上是男女生同桌。
再按学习的优劣和课堂纪律的好差进行微调。
每周向左或向右整排滚动调换一次座位。
应用这种编排方式的班主任最多。
这一个比较人性化的传统的方式,这种编排座位的方法,尽管解决了看黑板的视线问题,但难以做到全面兼顾。
比如,现在很多同学都患上了近视眼,如硬按身高为准显然是不合理的。
这种编排座位的方式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很多困难的,特别是差一点的班,还有的一些家长和人情关系上不好处理。
七、平等一致的原则。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
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的家庭出身、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与老师的关系可能也有亲疏之别。
但是,班主任在编排座位时必须坚持平等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好的座位留给高官、富商的儿子,也不能把前面的座位安排给与老师亲近的学生。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班主任是一个公正可亲的人,让学生感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公平的班级里,从而让学生受到民主、平等观念的熏陶。
一是自由组合法。
学生喜欢与谁坐,喜欢坐在教室的哪个区域,全由学生自由组合,班主任老师只起引导和协调作用,告诉学生要考虑视力、听力、高矮等因素。
这种排位方法的优点是:班级内形成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团结的环境,便于相互讨论、交流。
二是循环移位法。
如果全班同学有四十八人,可编六个小组,每组八人,一个星期(或半个月)循环一次。
这种排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因视力、高矮等因素带来的不便,并且,变化容易产生新鲜感,利于调节学生的情绪。
三是“优差”配位法。
例如:全班有四十八个学生,可编三个大组二十四对座位,每对座位按学习成绩名次首尾组合:第一名与第二十五名、第二名与第二十六名,以此类推。
这种排位方法的优点是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于全班学生成绩的全面提高。
四是“困难生”前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