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疗口腔疾病常用药物

治疗口腔疾病常用药物

其优点是抗菌药物可抑制侵入牙周袋壁的微生物,药 物可达牙周袋底及根分叉等器械难以达到的区域。
缺点是因无简单方法测知病原菌,常常根据临床经验 选药或者盲目地口服或肌注大剂量、足疗程的广谱抗 菌素,易产生不良反应。
2.消毒剂
消毒剂主要指抑制或杀灭体外致病微生物的药物 ,而抗菌药物是指抑制或杀灭体内致病微生物的 药物。
6. 要熟悉免疫调节剂、抗生素以及激素等内分泌 调节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正确 掌握使用方法;
7. 要重视癌化学预防药物的探索与开发;
老年口腔黏膜病患者的处方原则 1.尽量避免多药合用; 2.选择最适合药物的等级和最适当的剂量; 3.保证对药效的有效观察; 4.全面了解患者当前的全部用药情况后再作处方
使用方法同硝酸氨银。氟化氨银也可用于抗牙本 质过敏。氟化氨银使牙面变黑,故禁用于恒牙。
氟化氨银对软组织有刺激性,使用时应小心。
牙周病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两大类。
牙周病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 类,非手术治疗又可分为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两 类。
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采用基础治疗 ,包括自我菌斑控制(漱口、刷牙)和机械方法(洁 治、刮治、根面平整),去除不断形成的菌斑,是 应用广泛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4.伴糖尿病及心瓣膜病等全身疾病的牙周炎,常需 基础治疗合用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预防并发 症,免除牙周手术。
抗生素类药物
常用的有甲硝唑、替硝唑、螺旋霉素、四环素、 阿莫西林、青霉素和红霉素等。
宿主调节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 和阿司匹林等。
抗组胺类药,包括苯海拉明及氯苯那敏等。
,配合使用中药不失为一种良策;
老年人常用药物中需要特别注意的药物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易引起耳聋、肾功能损害。 包括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大
观霉素、庆大霉素、米星霉素等。
抗胆碱能药物
易引起神态障碍,眼压增高,排尿不畅,口干。 包括安定、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多塞平等) ;抗震颤药(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等);抗组胺药( 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心率失常药(丙吡胺等) 。
口腔黏膜病药物治疗的特点和原则 1. 用药谱广,经验用药多,需以内科用药为重要
参考依据; 2. 全身用药占有重要地位,且应与内科用药相匹
配; 3. 尽可能选择长效、低毒、安全的药物,中药具
有明显优势;
口腔黏膜病药物治疗的特点和原则
4. 局部用药应选择起效快、作用明显的药物;
5. 特别关注老年人的处方原则;
影响细胞内和细胞外多糖的合成。
2.氟化物促进釉质再矿化
➢ 氟优先与釉质表面的钙结合,阻断了蛋白质
3.氟化物可抑与制钙和的影结合响,口从腔而内影细响菌斑的的生形长成。
4.氟化物抑制糖蛋白在釉质表面的黏附
机体对氟化物的摄取有全身用氟和局部用氟两种方式。
全身用氟包括饮水加氟、食物加氟或氟化物片剂口服; 自来水加氟是最广泛的全身用氟法,也是最经济和安 全有效的防龋方法。这种方法可使儿童在整个发育期 间都能持续地等量获得氟。饮水中的氟含量必须限制 在不影响牙健康,不出现氟牙症早期表现的范围内。
1.抗病原微生物类药物 (1)适用范围:感染类口腔黏膜病;口腔黏膜病损 继发感染;伴全身感染的口腔黏膜病。 (2)应用原则:敏感、合理、及时、足量。 (3)药物分类: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 结核药。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适用范围:与免疫功能紊乱相关的口腔黏膜疾 病;口腔黏膜病损急性发作期。 (2)应用原则:严格掌握适应证;严密监测不良反 应;严防用于禁忌证;符合“昼夜节律”; 防止“撤药反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3)药物分类:短效,中效,长效。
3.口服抗凝药
易引起营养不良合并出血。包括阿司匹林、消炎 痛、巴比妥类等。
4.中枢性抗高血压药 易引起晕厥。包括左旋多巴,丙米嗪、硝酸甘油
脂、利尿剂(速尿、双克等)。 5.磺胺类降糖药 易引起医源性低血糖。包括甲苯磺丁、优降糖、
达美康、糖适平等。
口腔黏膜病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全身用药和局部 用药,其中也包括中药。
2.氟化亚锡溶液

溶液和凝胶两种。 APF的防龋效果比中性氟化钠和氟化亚锡明
显,性质也很稳定,可保存使用。对口腔组
织无刺激性,不引起牙变色。
3.酸性磷酸氟(AP➢F氟)化钠为白色、无味的粉末,易溶于水,不
溶于醇。该溶液较为稳定,不刺激牙龈组织, 不使牙着色,无异味,儿童容易接受。溶液 为局部使用,推荐浓度为2%。
注意事项:严格控制每日摄氟量,应在塑料容 器中保存。
➢ 氟化亚锡为白色、无臭的结晶粉末,吸湿
性强,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和氯仿中。
具有苦咸味。
➢ 氟化亚锡具有氟离子和亚锡离子双重抗龋
1.氟化钠溶液
作用。亚锡离子作为表面活性剂,可阻止
细菌黏附于牙面,从而减少菌斑的形成。
➢➢ A局P部F是使氟用化。钠和磷酸组成的防龋剂,剂型有
是一组能在组胺受体上竞争拮抗组胺作用的药物 ,可对抗组胺作为变态反应及局部炎症反应的作 用,抑制血管渗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 组织水肿。
1.器械不易达到的解剖部位如深袋、螺旋形袋、根 分叉,或经基础治疗不能控制者。
2.细菌已侵入牙周袋壁,或已扩散至全身。
3.急性或重度牙周病,如多发性牙周脓肿、坏死性 牙周病。
一般牙周病的治疗过程如下:
一、抗微生物药
二、宿主调节药
三、中草药
四、其他
如牙周塞治剂是一种用于牙周手术治疗后的特殊 敷料,具有保护创面、防止出血、避免感染、减 少疼痛、促进愈合和固定作用等。
1.抗生素
牙周病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牙周病的抗菌治疗是牙周 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抗菌素针对牙周细菌 的抗菌治疗往往有效,具有明显优点,但缺点也不可 忽视。
龋齿----防龋药物(氟化物、银化合物) 牙周炎----抗生素、消毒剂 口腔粘膜病----抗真菌药、抗病毒药
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就防 龋药物而论,主要作用是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如 氟化物)以及抑制细菌生长控制牙菌斑。尽管目前 还没有绝对有效的理想防龋方法,但所采用的药 物和其他措施,对降低患龋率有一定的作用。本 节重点介绍氟化物和银化合物。
牙周病临床上经常利用一些消毒剂来清洁口腔, 减少口腔细菌数量,减少或预防菌斑形成,或用 来处理牙周袋,清除或减少牙周袋内的细菌。
宿主调节药是指能调节宿主防御反应的药物,主 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四环素类药、抗组胺药 及一些中药制剂。
1.非甾体类抗炎药
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抑制炎症过程。
2.抗组胺药
硝酸氨银主要用于乳牙龋损面积广泛而不能充填 者。使用硝酸氨银可使龋损停止发展,也用于抗 牙本质过敏。由于治疗后局部呈现黑色,故禁用 于恒牙。
硝酸银具有腐蚀性,忌涂到牙龈或唇颊黏膜上。
2.氟化氨银
氟化氨银具有氟、银的双重药理作用。氟化氨银 与釉质中的羟磷灰石反应生成难溶性的氟化钙和 磷酸银,使钙、磷不易流失,促进钙化,增强牙 齿的抗酸力。氟化氨银对牙髓组织的刺激性也小 于硝酸氨银。
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可导致骨骼和牙齿的慢性氟中 毒,分别为氟骨症和氟牙症(氟斑症)。
氟骨症:骨质密度增加,韧带和肌腱有钙质沉 积,骨关节僵硬、疼痛、变形、脊柱侧弯、运 动受限,甚至截瘫。
氟牙症:多发生在饮水含氟量过高地区的儿童, 对牙齿的损害主要表现在恒牙,如釉质发育不 良、钙化不良、釉质着色、釉质缺损等。
一、全身用药
口腔黏膜病的全身用药可以分为六大类:抗病原 微生物类、糖皮质激素类、免疫调节剂类、维生 素与微量元素类、其他类、中成药类。
口腔黏膜病的全身用药具有以下四个特点:非特 效、常借用、靠经验、待开发。
二、局部用药 口腔黏膜病的局部用药根据剂型和作用不同可以
分为含漱剂、糊剂、口含片、膜剂、粘贴片、散 剂、局部浸润注射液、局部止痛剂等,其中也包 括中成药。 口腔黏膜病的局部用药具有以下特点:作用直接 、效果显著、剂型多样、适用面广。
氟化氨银的银离子与菌体蛋白结合形成蛋白银沉 淀而具有强的杀菌作用,可杀灭软化牙本质及牙 本质小管内的细菌,从而抑制龋损的发展。
氟化氨银还能抑制蔗糖分解酶和糖蛋白分解酶, 阻止细菌的凝集,抑制菌斑在牙面的附着和形成, 改善局部环境。
银离子进入牙本质小管,与成牙本质细胞突等有 机物结合,形成蛋白银沉淀,封闭牙本质小管。
局部用氟包括氟化物牙膏的使用、氟化物溶液漱口或 局部牙面涂氟等。氟化物的局部应用是非常重要的防 龋方法,尤其对儿童新萌出的牙齿,局部用氟效果更 好。局部用氟的最佳应用时间为牙萌出后2~3年时间 内。
氟为细胞原浆毒物,当一次使用剂量过大,浓度 过高或误吞氟化物,则可导致急性氟中毒。
急性氟中毒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 道症状,继之四肢感觉异常疼痛,反射亢进,甚 至抽搐痉挛。
银沉淀,蛋白银放出微量银离子与细菌中酶蛋白 的活性基团作用,干扰细菌的某些酶系统而杀灭 细菌。但银化合物可导致牙面着色,只能用于乳 牙。由于氟化合物的广泛使用和修复技术的提高, 目前很少使用此方法。
硝酸氨银与还原剂作用,生成还原银沉淀在点隙 裂沟处,预防龋病的发生。沉淀在乳牙广泛龋的 牙本质小管中,抑制细菌生长,延缓或停止龋损 的发生。
3.免疫调节剂类药物
(1)适用范围:与免疫状况失衡有关的口腔黏膜病 或症状;免疫抑制剂与激素同用可减少激素用 量,提高疗效。
(2)应用原则:掌握机体免疫状态之信息后选择使 用;注意患者的耐受性;随访机体免疫状态; 不可长期服用。
(3)药物分类: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
4.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类药物
(1)适用范围:与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有关的口 腔黏膜病或症状;其他口腔黏膜病的辅助治疗 。
(2)应用原则:缺什么补什么,不可过量。
(3)药物分类: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微 量元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