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章电力系统元件模型和参数计算剖析

2章电力系统元件模型和参数计算剖析


S
2 N
103

电导
电抗
XT

US
%

U
2 N
100 SN
103
GT

PFe VN2
103

P0 VN2
第2章 电力系统元件模型和参数计算
主要讲述电力系统各元件等值电路及参数以 及电力系统稳态等值电路模型.
参考书
《电力系统基础》 吴俊勇等 清华出版社 《电气工程基础》 刘笙主编 科技出版社
第二章 电力网参数及等值电路
本章主要内容:
1. 输电方式——交流、直流
架空线由什么组成
2. 线路的结构
元件的数学模型描述了元件的特性,而由各种元件构 成的系统的数学模型则是各元件数学模型的有机组合 和相互作用。
2.1 系统等值模型的基本概念
输电线 路模型
直流稳态
v Ri
交流稳态
V (R jX )I
暂态
Ri L di v dt
图2-1 输电线路等值电路
2.1 系统等值模型的基本概念
2.1 系统等值模型的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元件:构成电力系统的各组成部件, 包括各种一次设备元件、二次设备元件及各 种控制元件等。
电力系统分析和计算一般只需计及主要元件 或对所分析问题起较大作用的元件参数及其 数学模型。
对电力系统稳态及暂态分析计算有关的元件, 包括电力变压器、输电线路、同步发电机及 负荷。
当输送相同功率时,直流线路造价低,架空线 路杆塔结构较简单,线路走廊窄,同绝缘水平的 电缆可以运行于较高的电压;
直流输电的功率和能量损耗小; 对通信干扰小;
线路稳态运行时没有电容电流,没有电抗压降, 沿线电压分布较平稳,线路本身无需无功补偿;
直流输电线联系的两端交流系统不需要同步运 行,因此可用以实现不同频率或相同频率交流系 统之间的非同步联系;
变压器的试验数据:短路损耗Δ Ps,短路电压Vs% 空载损耗Δ P0,空载电流 I0%
电阻RT
RT RT

Ps
/
3I
2 N
PsVN2
S
2 N
103

Ps PK
注意单位 Δ Ps为kW, SN为kVA, VN为kV, IN为A, RT为Ω 。
已 知
大型变压器阻 抗以电抗为主
3I N VN

I0% 100

SN VN2
103
变比:两侧绕组空载线电压之比。 (1)对Y,y接法和D ,d接法的变压器
kT V1N /V2N 1 / 2
(2)对于Y,d接法的变压器
kT V1N /V2N 31 / 2
总结
RT电阻Ps
/
3I
2 N
RT

PsVN2
HVDC与HVAC的比较(续)
直流输电线本身不存在交流输电固有的稳定问 题,输送距离和功率也不受电力系统同步运行稳 定性的限制;
由直流输电线互相联系的交流系统各自的短路 容量不会因互联而显著增大;
直流输电线的功率和电流的调节控制比较容易 并且迅速,可以实现各种调节、控制。如果交、 直流并列运行,有助于提高交流系统的稳定性和 改善整个系统的运行特性。
2.普通双绕组变压器的等值电路
R1 X1
R2 X2
I1
I2
R0
U1
I0
U2
X0
图2-5 双绕组变压器的T型等值电路
I1 I2
I0
RT XT
U压器铭牌 上有的参数, 计算出所建 的等值电路 模型参数
图2-6 双绕组变压器的Γ型等值电路
2.2.2 双绕组变压器的参数计算
主要任务:
1、变压器模型的计算
2、输电线路模型的计算,判断电晕发生
3、发电机的运行约束
4、理论上认识标幺值法
2.2 变压器的参数计算
1.普通双绕组变压器的结构
N1
A1 A2
B1 B2
C1 C2
U A
U B
U C
U a
U b
U c
图2-1 普通双绕组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Yd11接线)
输电方式
2、直流输电
需交---直流变换装置,成本高 不会出现稳定问题,适合长距离输300—400km 事故时电流小
线路高度低,占地面积小
待研究—直流多端供电技术
塔高:+250kv---35m
P
直流输电线路
A
B
整流器
逆变器
换流变 整流:AC——DC
换流变 逆变:DC——AC
HVDC与HVAC的比较
空载损耗
2.4.2 双绕组变压器的参数计算
电阻、电抗
RT

PsVN2 S N2
103
XT
VS % VN2 100 SN
103
电导
GT

PFe VN2
10 3

P0 VN2
10 3 S
I0 Ib
Ib
空载损耗
2.4.2 双绕组变压器的参数计算
电纳
BT

I0% 100
为什么要用扩径导线和分裂导线 杆塔的形式
绝缘子的作用
3. 线路的参数 ------单位长度查手册
4. 变压器的参数
短路、空载实验求RT,XT,GT,BT 如何求两绕组:RT,XT,GT,BT
如何求三绕组:RT,XT,GT,BT
5. 发电机、电抗器、负荷的参数
有名值
6. 电力系统的等值电路 标幺值 变压器的等值归算问题
2.1 系统等值模型的基本概念
数学模型:元件或系统物理模型(物理特性)的数学描 述,根据元件特征、运行状态及求解问题不同,数学 模型可分为:描述静态(或稳态)问题的代数方程和描 述动态(或暂态)问题的微分方程、描述线性系统的线 性方程和非线性系统的非线性方程、定常系数方程和 时变系数方程、描述非确定性过程的模糊数学方程及 利用人工智能和神经元技术的网络方程等。
电力系统分析和计算的一般过程 首先将待求物理系统进行分析简化,抽象出
等效电路(物理模型); 然后确定其数学模型,也就是说把待求物
理问题变成数学问题; 最后用各种数学方法进行求解,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
复习及本章主要任务:
1、导纳

=电导+电纳(感纳+容纳)S
2、阻抗

=电阻+电抗(感抗+容抗)
2.1 系统等值模型的基本概念
元件参数:表述元件电气特征的参量,元件特
征不同,其表述特征的参数亦不同,如线路参 数为电阻、电抗、电纳、电导,变压器除上述 参数外还有变比,发电机有时间常数等。 根据元件的运行状态,又可分为静态参数和动 态参数,定参数和变参数等。总之,元件特征 不同,运行状态不同,其参数亦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表示同一元件的模型也会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