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四班1组二0一五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项目名称
2.项目负责人
3.参加规划设计人员
4.前言
5.工作计划表
第二章基本情况
2.1 自然状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条件
2.1.3土壤条件
2.2.4 植被类型
2.2 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章外业调查
3.1项目区基本情况
3.2 小班面积调查
3.3 小班因子调查
3.4 小班调查结果
第四章森林营造
4.1 树种选择和混交
4.2 林地配置与整地方法
4.3 经营管理
4.4 补植
第五章依据.国标第六章用工量6.1 用工量测算6.2 劳动力平衡
项目名称: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
项目设计负责人:李小倩
参加规划设计人员:李小倩,余贤,李向睿,此里取初
前言
云南林业专业技术学院后山金殿水库旁水源涵养林规划设计,通过规划设计能有效的提高森林覆盖率,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重要生态功能。
对提高城市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学校后山发展现状规划设计,使水源涵养林经营的更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为完成规划设计内容,到实地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编写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
工作计划表
第二章基本情况
2.1自然状况
2.1.1.地理位置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后山,海拔约2000米。
2.1.2.气候条件
虽位于亚热带,但海拔较高,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8℃左右,年温差为全国最小。
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所以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昆明“春城”的美誉由此得来。
2.1.
3.土壤条件
土壤主要类型是:酸性红壤、砖红壤
2.1.4.植被类型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2.社会经济概况
昆明是云南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
全市辖6区1市7县,13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26万,其中常住人口643.2万。
昆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前沿和重要门户,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中心,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
作为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昆明公路、铁路、民航、管道、航运五大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
第三章.外业调查
3.1.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云南林业专业技术学院后山金殿水库旁。
山脉基本呈东西走向,分布着大量的云南松,华山松林。
降雨量较昆明市区中部偏多。
土壤是以酸性红壤为主,土层平均厚度30厘米左右。
交通十分便利,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提供有利条件。
3.2小班面积调查
在后山金殿水库旁,选设样地,样地面积为20mX20m。
3.3小班因子调查
(1)空间位置:将GPS点转绘到项目区的森林资源分布图上确定。
(2)权属调查:土地权属根据权属证明文件调查确定为单位所有。
(3)地形地势调查:坡度、坡向、坡位和海拔高度等立地因子现地调查确定。
(4)土壤调查:土壤主要为灰色森林土,山体下部土壤深度35厘米,山体中部土壤深度25厘米。
(5)植被调查:植被采用设置样方法调查,记载调查植被种类、高度、分布和盖度等因子。
(6)立地类型调查:根据地形地势、土壤、植被等因;
(7)灌溉条件调查:自然降水,无灌溉条件。
见附表表
3.4小班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详见小班实测调查表。
见附表表二
第四章森林营造
4.1 树种选择和混交
在适地适树原则指导下,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树种应具备根量多、根域广、林冠层郁闭度高(复层林比单层林好)、林内枯枝落叶丰富等特点。
因此,最好营造针阔混交林,其中除主要树种外(云南松,黑荆树),要考虑合适的伴生树种(柏树)和灌木(油茶),以形成混交复层林结构。
同时选择一定比例深根性树种,加强土壤固持能力。
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可考虑以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的豆科树种作先锋树种;在条件好的地方,则要用速生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
4.2 林地配置与整地方法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取不同的配置方法。
在降水量多、洪水为害大的河流上游,宜在整个水源地区全面营造水源林。
在因融雪造成洪水灾害的水源地区,水源林只宜在分水岭和山坡上部配置,使山坡下半部处于裸露状态,这样春天下半部的雪首先融化流走,上半部林内积雪再融化就不致造成洪灾。
为了增加整个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一般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坡脚和沟谷中造林,因为这些部位的森林能把汇集到沟谷中的水分重新蒸腾到大气中去,减少径流量。
总之,水源涵养林要因时、因地、因害设置。
4.3经营管理
水源林在幼林阶段要特别注意封禁,保护好林内死地被物层,以促进养分循环和改善表层土壤结构,利于微生物、土壤动物(如蚯蚓)的繁殖,尽快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
当水源林达到成熟年龄后,要严禁大面积皆伐,一般应进行弱度择伐。
重要水源区要禁止任何方式的采伐。
采取专业管护方式进行保护管理,防止人、畜践踏、毁坏森林植被恢复成果;严格火源管理和巡护,避免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禁止使用有病虫害感染的苗木造林,对林木进行病虫害监测,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4.4补植
1.对造林成活率达不到85%以上的地块,与次年使用同龄苗进行补植。
2.种苗需要量测算 4.6.1种苗规格和等级
3.根据国家标准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规定,落叶松采用地径>0.40厘米,苗高>35厘米,根系>20厘米的2年生Ⅱ级以上的苗落叶松苗木均达到国家规定的造林树种苗木质量标准。
第五章依据国标
GB/T26903-2011《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
DB44T285-2005《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规程》
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18337.3-20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15163《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GB/T15781-2009《森林抚育规程》
GB/T1887.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第六章用工量
6.1用工量测算
根据昆明市水源涵养林植被恢复项目任务量和各工序劳动
指标 ,总用工量为123工日,整地需20工日,植苗13
工日,幼林抚育29工日,病虫害防治14工日,资源管护4 7工日。
6.2 劳动力平衡
1.扣除管护用工27工日,森林植被恢复用工量22工日,现有工人23人,人均用工为8工日,且造林、补植、幼林抚育等需在三个月内完成,劳动力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劳动力需求。
2.每人一天工资130,一共有23人,总用工量123天,则
总费用为367770元。
表一
小班因子调查一览表
表二
小班实测样地调查一览表样地面积:20m X 20m
表三
更新、改造造林、幼抚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