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审美教育书简》☞是席勒所著的西方美学史上讨论美育的一本重要著作。
他认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认为美育可以恢复人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造就完整人性,使人进入自由王国。
席勒从人文教育角度,从寻求人的精神自由和人性的完满角度来讨论美和美育问题,对我们认识美育的性质有很大帮助。
2、日常生活审美化☞指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直觉的审美追求,就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或体验经济时代的一种描述。
3、审美体验☞是与生命,与人生紧密相连的直接的经验,它是瞬间的直觉,在瞬间的直觉中创造一个意象世界,从而呈现(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
4、过失说☞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一种解释,他认为悲剧主角并不是坏人,他们因为自己的过失而遭到灭顶之灾,这种由人的行为引起的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使人得到净化。
5、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
是个人文化的产物,是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
6、优美☞又称优美感,阴柔美,秀美或典雅美,是美感经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形态。
我们通常所体验的‚美‛就是这种优美感,所以优美又叫‚狭义的美‛。
7、透明错觉☞尼古拉·哈特曼提出的,在观察者面前某种属于深远内层的东西被虚构成为伟大而重要的事物,为的是最后化为某种无意义的东西。
8、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统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与契合,是‚呈于吾心‛而见于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意象。
9、丑感☞广义的美感之一,主要是一种痛感。
10、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到人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了自我的存在。
11、净化说☞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一种解释,他认为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而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进而使人得到净化。
12、荒诞感☞荒诞是一个被疏离的世界。
荒诞感就是在这个世界中体验的一种不安全感和不可信任感,从而产生一种生存的恐惧。
13、审美格调☞是一个人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又称审美品味。
二、简答题1、谈谈你对审美活动的理解♀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求,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它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发展,它手人类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2、如何理解自然美的意蕴♀自然美的意蕴是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是人与自然物(自然景物)的互相沟通,互相契合的产物。
/因而它必然受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的影响,必然受社会文化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即便是同一自然物(如,日月星辰、花鸟虫鱼等),它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不同生活氛围中成为审美对象时,意蕴也不相同。
3、简述艺术品的层次活动♀两个层次代表:黑格尔‚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层次;苏珊·朗格‚表现形式‛和‚意味‛两个层次。
三个层次代表:桑塔纳分‚材料‛‚形式‛‚表现‛三个层次;杜夫海纳‚艺术质料‛‚主题‛‚表现性‛三个层次;中国古代王弼分‚言‛‚象‛‚意‛三个层次。
按三个层次来说,我们分‚材料层‛‚形式层‛‚意蕴层‛。
其中材料层影响意象世界的生成,会给予观赏者一种质料感;形式层是材料层相联系,形式是材料的形式化。
/形式层在艺术作品中一方面显示作品(整个意象世界)的意蕴,一方面形式因素本身又可以有某种意味。
/意蕴是美感(审美体验)的对象,蕴涵在意象世界中。
在观赏中领悟和生成,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
/艺术作品的这三个层次是不可分的:意蕴蕴含在材料和形式中,形式层的复合性使意蕴层也带有复合性。
有意境的艺术品要表现得至境。
4、如何理解荒诞感♀荒诞感就是在这个世界中体验到的一种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从而产生一种生存的恐惧。
/荒诞感的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人与世界的疏离,一个是由此造成的心理苦闷。
荒诞感的实质就是,人面临虚无深渊时所产生的焦虑、恐惧和失望。
/是一种复杂的审美体验类型,可概括为含有痛感色彩的焦虑。
荒诞感更多的似乎是一种理智感而不是一种激情。
/荒诞是反形式,这点和丑接近,荒诞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对审美主体的知觉和想象造成障碍和冲突。
/从内容上看,荒诞更接近于悲,是人与自然、社会最深的矛盾,他的对象不是具体的,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感悟。
5、如何理解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美国的杰弗瑞·戈比在《你生命中的休闲》中提出。
/休闲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人在职业劳动和工作之余的一种,以文化创造、文化享受为内容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
/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经谁让你世界和文化世界,以优雅的姿态自由自在的生存。
/休闲文化的核心是自由的、无功利的、无目的的‚玩‛。
/休闲文化常包含审美意象的创造和欣赏,他所展现的意象世界往往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交叉和融合。
旅游是休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日常生活的隔离和中断,体验使一切都成了美。
6、简答荒诞的文化内涵♀荒诞作为一种审美经验形态,比起丑来,向人们的存在的否定性方面做了更大的精进和探索,更为深入。
/荒诞是西方近代以来文化环境的产物,他的意蕴也主要是西方现代文化的意蕴,完全是现代西方审美活动发展的产物。
/理性、信仰和人的失落,现代文化和古典文化断裂,荒诞出现了,可以概括为人的存在失去了意义。
/荒诞最突出的品格是反叛,包括返回自然和返回自我两种方式。
前者拒绝社会,嘲笑现实,后者深入内心,嘲笑人类理性的虚伪和优雅崇高的艺术追求。
7、如何理解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这个命题的内涵是: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
/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
/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
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
/美带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又共同性,另一方面有差异性。
8、简答美感的主要特征♀①愉悦性:美感的愉悦性是一种精神性的享受,是美感最明显的特性,是美感的综合或总体效应。
不同于、但可以包含某种生理快感,可以由某些生理快感转化或生化而来。
通常人们说的‚审美享受‛也指的是美感的愉悦性。
②无功利性: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没有直接的实用功利的考虑(康德)③直觉性:是一种审美直觉,在审美直觉中包含理性成分,是情与理的结合。
④创造性: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不可重复⑤超越性:是对主客二分和自我的超越9、简述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的核心思想♀他认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认为美育可以恢复人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造就完整人性,使人进入自由王国。
/强调审美教育对塑造自由的理性的人、人格完善而崇高的人以现实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席勒从人文教育角度,从寻求人的精神自由和人性的完满角度来讨论美和美育问题,对我们认识美育的性质有很大帮助。
10、简述黑格尔的悲剧理论♀黑格尔:‚冲突说‛和‚永恒正义说‛。
两种片面的理想的冲突,而不是一般的、单纯的性格冲突。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主要是‚冲突说‛‚永恒正义说‛认为悲剧所表现得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认为个人虽遭到毁灭,他所代表的理想却不因此而毁灭,所以悲剧的结局虽是一种灾难和痛苦,却仍是一种‚调和‛或‚永恒正义‛的胜利。
/认为悲剧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不只是亚里士多德的‚恐惧和怜悯‛,而是愉快和振奋。
11、简述飘逸的审美特点♀飘逸即道家的‚游‛,是精神的自由超脱,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与天和‛的美感。
/表现为:1雄浑阔大、惊心动魄的美,‚阔大‛是超越时空,无所不包的大2意气风发的美感,庄子的‚游‛,不受任何束缚,放达不羁的美感3清新自然的美感,庄子所说的‚物化‛境界,天真朴素的美感。
12、如何理解审美体验的性质♀审美体验是与生命、与人生紧密相连的直接的经验。
是发生在瞬间的直觉,在瞬间的直觉中创造一个意象世界,从而呈现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
13、简述优美的审美特征♀○1和谐感:整体感觉上的○2自由感:心里反应上是顺受反应○3纯粹的形式感:形式和内容相称,表现为和谐、光滑绚丽、整齐对称、合乎比例,呈现为舒缓雅致、精细圆润。
特点是:完整、单纯、绝对的和谐14、丑的审美价值是什么♀丑的审美价值是一种把丑作为美的对照和衬托,另一种是生活丑化为艺术美。
形式上,丑的特点是不和谐。
/丑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可以显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常常最能显现一个人、一个事物的个性特征。
审丑主要就是体验一种痛感。
15、为什么说节日狂欢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节庆狂欢活动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超越,这是纯粹的审美体验。
/在狂欢中,由于超越了日常生活的严肃性和功利性,生活回到了自身,人回到了自身,‚回复到人类原来的样子‛,体验到自己是人,体验到人与世界是一体的。
/在这个意义上说,狂欢节的生活是最具审美意义的生活。
/当代德国学者约瑟夫·皮珀:‚以有别于日常生活的方式去和这个世界共同体验一种和谐,并浑然沉醉其中,可以说正是‘节日庆典’的意义。
‛16、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人的行为造成的。
以他的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为例,说明悲剧的主角并不是坏人,他们因为自己的过失而遭到灭顶之灾,这是命运的捉弄。
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并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
17、如何理解美与美感的同一性♀世界万物由于人的意识而被照亮唤醒,从而构成一个充满意蕴的意象世界。
意象世界不能脱离审美活动而存在,美只能存在于美感活动。
18、谈谈你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日常生活审美化指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直觉的审美追求,就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或体验经济时代的一种描述。
日常生活审美化本质上乃是通过商品消费来产生感性体验的愉悦。
最美好的生活应该是使人产生完整的愉快体验的生活,大审美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一种精神享受,追求一种快乐、幸福的体验,追求一种审美气氛。
三、论述题1、以李白的创作为例,论述“飘逸”的文化内涵及审美特点♂(1)文化内涵:‘’飘逸’‘的文化内涵是道家的‘’游‘’,‚游‛有两个内容——一个是精神的超脱,一是人与大自然的生命融为一体。
李白的诗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一种自然超脱的精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挣脱一切束缚的自由超脱的意象世界还可以从李白的诗中强烈的感受到人与大自然的生命融为一体的情趣‚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取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而《梦游天姥吟留别》体现的是一个自由的精神境界,又是一个人与大自然生命融为一体的世界。
(2)审美特点:飘逸的审美特点有三:一是雄浑阔大、惊心动魄的美感,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体现的就是宏伟的气势,令人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