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语文试卷一、本大题8 小题。
每小题3 分,共24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摒除/ 迸裂谬论/ 寥落见缝插针/ 缝纫B. 键盘/ 谏言卓越/ 阔绰无稽之谈/ 稽首C. 诡谲/ 傀儡缴纳/ 邀请量体裁衣/ 胆量D. 署名/ 瞩目滔滔/ 韬略茅塞顿开/ 边塞【答案】A【分析】A. 摒除bìng/ 迸裂bèng 谬论mìu/ 寥落l íao 见缝插针f èng/ 缝纫f éngB. 键盘ji àn/ 谏言ji àanC. 量体裁衣li àng/ 胆量li àngD. 滔滔t ā o/ 韬略t āo【攻略】①注意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问题,尤其是声旁异读的词。
②注意常见多音字的不同读音③注意同音字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善罢甘休因噎废食融汇贯通箭在弦上B. 秋毫无犯一蹶不振唇焦口躁反戈一击中西合壁唇枪舌战偃旗息鼓C.矫枉过正D.东施效颦势在必行双管齐下荼毒生灵答案】D【分析】A. 融汇贯通(会)B. 唇焦口躁(燥)C. 中西合壁(璧)【攻略】①注意理解词义。
如“会”—“汇” 。
②注意形声词的内在结构。
如“燥”—“躁” ,“璧”—“壁” 。
③注意同音异义词。
④注意同音近义词。
⑤注意把握同音词、形近词。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 3 月1 日,《广州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纳天下英才,聚创新智慧,助城市腾飞》的文章。
B. “要记住革命! ”——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
对,要记住革命!C. 新华书店在新书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D. 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的论证。
【答案】B【分析】A. 考查“书名号”的使用。
《纳天下英才,聚创新智慧,助城市腾飞》,应改为“纳天下英才,聚创新智慧,助城市腾飞” 。
一句话中,既有报刊杂志的名称,又有篇章题目的,篇章题目要用引号。
C. 考查冒号和逗号的使用。
“新华书店在新书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改为:“新华书店在新书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这句只是陈述提醒的内容,是陈述句。
D. 考查问号的使用。
虽然有疑问词,但这句是陈述句,所以“?”要改成“,”。
【攻略】①注意常用标点符号的使用问题。
②注意近三年未考过的“叹号” 、“着重号”。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 经过一个赛季的征战,广州恒大足球队勇夺亚冠冠军。
各大报纸对此_______________ 宣传,极大的振奋了人心。
(2) 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老是埋怨别人,_______________ 责任。
(3) 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________________ 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这种人________ 他有多大的本领,我们也不能委以重任。
A. 大肆推脱进而/不管B. 大事推托进而/尽管C.大肆推托因而/尽管D. 大事推脱因而/不管【答案】D【分析】“大肆”是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对。
所以,(1) 句用“大事” 。
“推脱”:推卸。
“推托”:借故拒绝。
所以,(2) 句用“推脱” 。
“因而”:表示结果。
“进而”:表示递进。
“尽管”:副词,表示不考虑别的,继续去做。
“不管”:不论,无条件的。
所以,(3) 句用“因而/ 不管”【攻略】①注意近义词不同语素的区别②注意前后词语的搭配。
③注意从词语的范围、程度、感情色彩辨析词语。
④注意关联词的准确使用。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人才交流大会,千金难求技工” “ 30 万元年薪招不到一个高级模具技工”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江苏传统制造业“设备易得,技工难求”的尴尬现状。
B. 新产品的实验已经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刻,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做好准备,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C. 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未雨绸缪,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D. 斯人远去,我虽不能如古时的学子闻道如坐春风,但在夜风夜雨中,仍能感受到那绵长的文化气息。
【答案】B【分析】“功败垂成” :事情要成功时遭到了失败。
句子本意表达的是“成败在此一举” 。
【攻略】①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语义、语境。
②注意成语的准确涵义。
注意常用成语、熟语的日常积累。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新华字典》第11 版出版后,被纳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教科书范围,对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建设继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重要影响。
B. 这里的玫瑰花具有长势强、花期长、花色艳、香气浓、微量元素含量高等特点,深受食品加工企业所青睐。
C. 马拉松赛组委会将参赛选手报名费的一半用于慈善事业,还设立“爱跑基金” ,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而无力承担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的学生。
D. 某些利益集团雇佣“网络水军”在互联网上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达到宣传、推广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
【答案】C【分析】A. “在⋯⋯后”介词短语造成全句缺少主语。
“成分残缺” 。
B. “特点”不能受到青睐。
句式杂糅,使后一分句缺少主语。
D.搭配不当。
“销售”不能与“人”搭配。
【攻略】①注意句子的“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和累赘” 、“语序不当”的问题。
②注意联合短语中是否每个词均与搭配的词符合。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像”字都是比喻词的一组句子是( )① 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② 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③他俩就像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两枚希腊古币。
④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实、沉默,而又有生气。
⑤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⑥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⑦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
A. ①③⑥B. ①⑤⑥C. ②④⑤D. ③④⑦【答案】A【分析】比喻,是把一个事物当成另一个来描写,要有本体和喻体,即使本体不出现,也是有本体存在的。
【攻略】熟练掌握常用修辞格。
8. 填入下面文字空白处的6句话组成的语段,与前后文衔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从性质来看,“绣”不是丝绸,但在古代一般常用彩丝和丝绸作为刺绣的材料,因而“绣” 与丝绸就有了密切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锦与绣有相同点,即两者工艺最复杂色彩最丰富和图案最华丽,是最具有观赏性的丝绸。
因此,锦绣是中华丝绸审美文化的精华。
①前者是丝绸,后者只是丝绸的装饰技艺和装饰品。
②前者是“织”成花纹图案,后者则是“绣”成花纹图案。
③因而古人常常以“锦”与“绣”并称(锦、绣)或者合称(锦绣)。
④但是“锦”与“绣”两者的工艺技术不同。
⑤所以,“锦”是锦,“绣”是绣。
⑥由于所用材料相同(如彩丝),表现对象相同(如花纹图案)。
A. ④②①⑤⑥③B.⑥③④②⑤①C. ④⑤①②⑥③D.⑥③①②④⑤答案】B【分析】首句段说的是“绣”与丝绸的关系,结句说的是进修的相同性,因此,表达的逻辑应该是:关系—相似性—区别性—结论。
⑥句是从材料和对象来进一步说明这种关系的相同性,③说明这种相同性关系的结果—合称“锦绣” ,④从工艺上说明不同点,区别性,②句具体阐述区别性特征,⑤得出结论,①句指出本质的差异。
所以,句子的顺序应该是⑥ ③④②⑤①。
【攻略】①找出句群的中心词,或观点,或论点,或陈述对象,力求陈述角度的一致。
②抓住句群的内在逻辑关系。
③注意句子间的对应关系,保持语脉的相承。
④注意句式的对称和音节的和谐。
二、本大题3 小题,每小题3分,共9 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11 题。
抗生素滥用是所有人的事谢蜀生随着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很快就表现出来了。
人们很容易认为,一定是细菌在抗生素的作用下,基因发生了突变,才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曾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是这样的:在细菌培养液中加入青霉素,当青霉素的浓度为300微克/ 毫升时,大多数细菌死亡,只有少数细菌可以存活。
研究人员将这些细菌分离出来,继续放在相同浓度青霉素的培养液中。
一段时间后,逐渐增加青霉素的浓度。
以浓度渐增的方法,研究人员对细菌进行耐药性筛选,最终获得了完全耐青霉素的菌种。
20 世纪30 年代,经典遗传学理论确立后,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就开始走向衰落了。
但直到20 世纪40 年代,在细菌研究领域中,拉马克主义仍大行其道。
上述细菌耐药试验似乎更证明了拉马克主义的观点:环境的变化(青霉素)使细菌的性状逐渐产生了变化(耐药),细菌“获得”的耐药性逐渐遗传下去,最终产生了完全耐青霉素的“新种”。
1943 年,德国科学家麦克斯·德尔布吕克和萨尔瓦多·爱德华·卢里亚的噬菌体试验证明,某些细菌对噬菌体的抗性突变是自然发生的,与噬菌体的存在与否无关。
另一项果蝇试验也证明,一些抗DTT①的果蝇,在接触DTT前已具有了对DTT的耐受性。
1952 年著名遗传学家约书亚· 莱德伯格夫妇用“影印培养法” 直接证明了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是细菌自然随机突变的结果,而与青霉素诱导无关。
上述实验还证明,在一个细菌群体中,细菌会产生某种自发的突变(这种随机、无方向的突变是经常发生的),其中一些是抗青霉素的突变,会让细菌获得对青霉素的耐药性。
因此,这种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在青霉素发明以前就存在了,与青霉素的使用并无关系。
拉马克主义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很符合我们的直观理性,它的本质是强调环境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这与达尔文的“随机突变” “自然选择”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而上述关于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研究,将拉马克主义逐出了细菌学这个“拉马克主义最后的堡垒” 。
那么,细菌耐药性与滥用抗生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现在认为,在某一细菌群体中,存在一些耐药突变的菌株,但它们只是少数,在正常的群体生态中它们不可能无限扩张。
因此,大多数感染人体的是非耐药菌株,它们对抗生素敏惑,因此很容易被控制。
而大量滥用抗生素会破坏细菌的群体生态平衡,敏感菌株都被杀灭了,耐药菌则开始变为优势菌株。
这样,整个菌种就产生了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己成了当代医学的大难题。
为有效遏制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就应当在人类群体水平上防止抗生素滥用。
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