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每日一练3.9作业案附答案

高中语文每日一练3.9作业案附答案

高二语文3.9作业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以下小题。

刘敞字原父。

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

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

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

敞曰:“此所谓驳也。

”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

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

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

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

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

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

将论囚,敞曰:“冤也。

”亲按问之。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议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

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

敞穷治其事,伟伏罪。

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

时两官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

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

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

②傅致:罗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习知山川道径素:向来B.将论囚论:讨论C.持府县短长持:挟制D.卒之付御史决决:判决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②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A.①且②则③所B.①以②于③因C.①且②则③因D.①以②于③所3.下列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尧禅之/以位灭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B.尧禅之/以位灭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D.尧禅之以位/天地亨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他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6.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

(《论语·里仁》)②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②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孟子·万章上》)[注]①不处:不享有。

②一介:一点点小东西。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

(2分)答:(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分)答:二、选择题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三、语言表达8.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参考答案1.B2.B3.C4.D5.(1)①道路很直并且很容易(行走),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要特意取道这里?②王甲知道(刘敞)能够替自己申冤,才敢告知(实情),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

(2)①刘敞对边境道路十分熟悉,一眼识破契丹向导迂回绕行的阴谋;②刘敞博闻强识,不仅能辨识山中“异兽”,还能背诵古书的记载来向契丹人说明。

【解析】【分析】1.试题分析: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有三种: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其次是联系学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就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的词义置放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

B项,“论”解释不正确,据上下句语境可知,应为“评判”。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

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

由“其内兄”“乃”可知,①应为副词“以”,为了;②介词;③因:用。

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尧禅之以位”为状语后置句,故在“以位”后断开;文言虚词“之”做宾语,同时,“天地享之/百姓戴之”是对称句,故“之”后断开。

本题标点如下: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4.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项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由原文“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大意可知,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应是刘敞的意见与执政者不合,而皇帝采纳了刘敞的意见。

所以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径:大道;乃:才;“者…也”判断句。

(2)此题可根据答题区间第二段,根据刘敞出使契丹时做的两件事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刘敞,字原父,北宋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庆历进士,廷试第一。

刘敞廷对时本为第一,因编排官、翰林学士王尧臣(天圣五年丁卯科状元)系刘敞内兄,为避嫌疑,宋仁宗将刘敞列为第二,刘敞先做了蔡州通判,又入职集贤苑,任尚书考功一职。

刘敞奉皇帝之命出使契丹,刘敞向来就通晓山道水路,但仍让契丹人带领着他前行,从古北口到柳河,迂回曲折几乎有一千里路程,契丹人想要夸大道路险阻遥远。

刘敞质问契丹翻译官说:从松亭往柳河方向走,非常直接又不费力气,不需要多天就可以到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老路?契丹翻译官回头看着刘敞既惊骇又羞愧地说:“确实这样。

只是自与大宋通好以来,设置驿站的路线就是这样,不敢变更。

”顺州的山里面有怪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吃老虎豹子,契丹人不能认识这种动物,就来问刘敞。

刘敞回答:“这就是人们说的‘駁’”给他们描述駁的声音外形,并背诵《山海经》《管子》的部分内容使契丹人了解这种动物,契丹人更加的感叹佩服。

刘敞出使契丹国回来,请求治理扬州。

扬州的雷塘,是汉代的雷陂。

以前是农民的田地。

汉之后官府征地蓄水但是没有拿别的田地来偿还百姓,农田的主人都失去了产业。

然而雷塘也决堤残损无法开展漕运,扬州官员又把它们重新用作农田。

刘敞打算根据唐朝原来的契据,偿还百姓全部资财。

发运使规劝他不要这样做,但是刘敞最终还是将田地给了农民。

天长县有个穷人叫王甲的杀了人,已经被备文定案,刘敞召见了他并发现了他的冤情,王甲害怕衙役,没有胆量澄清自己。

刘敞就拿处理农民曹杜诱的案子来示范给王甲看,曹杜诱无法获得公正的评判,却被罗织更多罪名。

曹杜诱将要被判刑,刘敞说:“这是冤案。

”亲自查实审讯曹杜诱。

王甲知道刘敞可以为自己洗刷罪名,才敢说出真相。

杀人的人却原来是有钱人家陈氏。

百姓口口传颂,把刘敞视为神仙。

刘敞因为与其他人意见向左,请求去管理永兴的军队,被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

世家大族范伟非法谋取利益,假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挟持当地官员的弊端,多次违反法令。

刘敞彻底地惩办范伟的违法之事,范伟承认了自己所犯的罪行,但是没有等到判刑受处,刘敞被皇帝召回朝廷,被任命为三班院,范伟立刻使以前定的罪案改变,甚至改掉了十之四五,最终这案子交由御史来判决。

刘敞陪侍英宗讲习诵读,常常依据经典阐明事理,趁机用这些故事来讽谏。

当时两宫正好有小人说挑拨离间的话,谏官有时指责得过于直接了当,(效果不甚明显)。

刘敞奉上《史记》给英宗看,到了尧把天下禅让给舜那一节时,拱手对英宗说:“舜这个人身份非常卑贱,尧把尊为禅让给他,天和地顺应尧,老百姓拥戴尧,没有用别的什么方法,只是尧有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的高尚品德,这种德像阳光一样照耀着天地之间罢了。

”英宗站直身子脸上露出感动的表情,知道刘敞是在用经义名理来暗示劝告他。

皇太后听说这件事后,也非常高兴。

刘敞积劳成疾头晕眼花,多次将病情上报皇帝(请辞)。

病稍好一点的时候,又请求离开朝廷到地方去做官,被任命为汝州长官。

不久改任集贤院学士、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刘敞去世,享年五十岁。

6.(1)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

(意思对即可)(2)《论语》选段立足于“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的方式方法要正当;《孟子》选段立足于“义”和“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予都要合乎道义。

(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论语》《孟子》关于“富贵”看法的相同点,解答此类题,应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大意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中的关键词,加以比较,总结出二个文段的共同之处。

例如,“富”“贵”“道”等。

两者都强调“取之有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