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自然数到分数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浙江版)七年级上册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数的意义和用处;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和形式;了解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2、能力目标:通过自然数和分数的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初步体验数的发展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自然数和分数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难点合作学习中的第2题的第⑵小题。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出示材料:(多媒体显示)请阅读下面这段报道:2004年8月13日到8月29日,第28届奥运会在雅典召开,我国体育代表团以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获得奖牌榜的第二名,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我国金牌数约占总金牌数的110。
跨栏运动员刘翔在男子100米栏决赛中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奥运会纪录,平了世界纪录,刘翔是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短距离竞赛项目获得冠军的第一人。
提问:你在这篇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请你把它们写下来,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数?如果将12秒91写成12.91秒,12.91又属于什么数?(由雅典奥运会有关报道引入,既合时事形势,又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及它们的应用 [板书课题]第1节从自然数到分数㈡提问复习问题1:先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里学过的自然数,哪一些数属于自然数?你了解自然数最初是怎样出现的吗?注意:自然数从0开始。
问题2:你知道自然数有哪些作用?(让学生思考、讨论后来回答,教师提示补充)自然数的作用:①计数如:32枚金牌,是自然数最初的作用;②测量如:小明身高是168厘米;③标号和排序如:2004年,金牌榜第二。
注意: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因为自然数在小学里已经非常熟悉,因此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知识)㈢做一做(多媒体显示,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请学生回答)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哪些表示测量结果?哪些属于标号和排序?⑴ 200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03所;⑵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⑶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8米,地上70层,至1993年为止,是世界第5高楼;⑷信封上的邮政编码325608⑸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中的号码1363;⑹.今天的最高气温是35℃(补充3小题,加强巩固自然数的作用)㈣小组讨论问题1:我们知道小学里先学自然数再学分数,但你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你能用自然数表示四人均分一个西瓜,每人可得多少西瓜吗?(用分配等实际问题说明自然数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问题2:在解答下列问题时,你会选用分数和小数中的哪一类数?为什么?⑴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⑵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使学生理解什么时候用分数,什么时候用小数,关键是怎样方便简单)问题3:分数可以转化为小数吗?怎样转化?如18= ;415= ;23= 。
指出: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分子当被除数,分母当除数,因此分数可以转化为小数。
问题4:小学里学过的小数怎样转化为分数?如 1.68= ;0.00062= 。
问题5:小学里还学过一种数叫什么数?(百分数)它可以看成分母是多少的分数?指出:小学里学过的小数和百分数都可以看作分数。
㈤合作学习请讨论下列问题:1如图1-1(见书本P:3)你能帮小慧列出算式吗?如果用自然数怎样列算式,用分数呢?(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后请小组代表书写算式并计算,同学和教师一起批改)注意:列式时,市内交通和检票时间选用30分还是40分,学生可能会混淆,可让学生通过联想情境,在保证不会误了上火车的情况下,小慧最迟什么时候从温州出发,那么杭州市内乘公交和检票时间应假设用最长时间。
2某市民政局举行一次福利彩票销售活动,销售总额度为4000万元。
其中发行成本占总额度15%,1400万元作为社会福利资金,其余作为中奖者奖金。
⑴你能算出奖金总额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算的?⑵为了使福利资金提高10%,而发行成本保持不变,有人提出把奖金总额减少6%。
你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吗?你是怎样获得结论的?(第二小题,涉及到得数量比较多,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是这节课的难点,要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
有同学可能这样思考:因为发行成本不变,所以只要计算奖金减少部分是否多于或等于福利资金提高部分,如果是,那么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如果不是,那么这个方案是不可行的;也有同学可能这样思考:将变化后的福利资金,奖金总额,发行成本的总和与销售总额度比较,如果是小于或等于,是可行的,如果是大于,是不可行的。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指出:从上面两题可以看出,通过数的运算,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说明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应用于实践。
思考:上面问题2中的第⑵题可以用如下的算式求解:2000×6%—1400×10%=120—140算式中被减数小于减数,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进行运算?能否用我们已经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来表示结果?(用实际问题说明自然数、分数又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使学生了解数还需作进一步扩展的必要性)㈥巩固提升见书本P4课内练习1、2、3,其中第2题,让同桌两位同学先各自估计,然后一起测量,培养同学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㈦谈一谈收获请学生总结这一节课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谈一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㈧布置作业必做:课后A组题,全部学生都要完成,选做:课后B组题,有能力学生完成。
吴财华乐清市虹桥镇一中教师,乐清市第七届教坛新秀1.2 有理数虹桥镇一中温州市教坛新秀范丽娟一、背景知识《有理数》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中的第二节,这一章是开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的大门。
《有理数》是本章的第二节。
本节内容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引入确实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感受到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是在小学学习自然数和分数之后,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充,是自然数和分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绝对值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灵活运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将有理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负数、学习有理数;运用有理数表示现实生活问题中的量;让学生经历有理数概念的形成及运用过程,领会分析、总结的方法。
3、情感与能力目标:通过提供适当的情境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讨论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启迪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和对有理数进行合理的分类。
难点:用有理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量。
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如图表示某一天我国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请同学们合作讨论下列问题:1、-20℃、-10℃、5℃、0℃、10℃这几个量分别表示什么?2、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某一种量,请讲出来。
把学生讲出的较恰当的量写到黑板上,再引导学生把与之相对的量分别写在后边,如:零下20℃——零上10℃,降低5米——升高8米,支出100元——收入500元。
指出这样的量就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从以下方面加以理解。
(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意义相反,与值无关。
(2)区分“意义相反”与“意义不同”。
反问学生:以上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用我们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表示出来吗?显然是不能的。
为了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负数。
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规定为正,用学过的数(零除外)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可以放上正号“+”来表示(常省略不写),;把另一种与之意义相反的量规定负,用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负号“-”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负号不能省略)。
如:“+2”读做“正2”、“-3.3”读做“负3.3”等。
这样我们学过的数中又增加了新的数——负整数和负分数;相应地我们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分别称为正整数和正分数。
(二)运用新知 体验成功填空:1)规定盈利为正,某公司去年亏损了2.5万元,记做__________万元,今年盈利了3.2万元,记做__________万元;2)规定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为正,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于海平面918米,记做海拔__________米;吐鲁番盆地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5米,记做海拔__________米;3)汽车在一条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规定向北行驶的路程为正。
汽车向北行驶75km ,记做________km (或_______km ),汽车向南行驶100km ,记做________km ;4)下降153-米记做153-米,则上升1102米记做__________米; 5)如果向银行存入50元记为50元,那么-30.50元表示__________;6)规定增加的百分比为正,增加25%记做__________,-12%表示__________.利用第3)题说明在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把哪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是相对的.例如我们可以把向南100米记做+100km ,那么向北记做-75km.但习惯上,人们常把上升、运进、零上、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
(请同学独立完成,然后同桌同学相互评价。
)(三) 师生互动,继续探究(合作学习)读一读这些数0,880,-2000,+123,-233,-2.5,+3.2,+918,-155,+75,-100, 153-,1102+,25%,-12%,请根据你认定的数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特征。
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估计可能出现的正确结论有:1880,123, 3.2,918,75,10,25%,22000,233, 2.5,155,12%++++++----正数零负数;880,123,918,75,13.2,10,25%,22000,233,155,100,12.5,5,12%3++++++-------正整数正分数零负整数负分数 880,123,918,75,02000,233,155,100,113.2,10,25%, 2.5,5,12%23+++----+++---整数,分数;880,123,918,75,2000,233,155,100,13.2,10,25%,212.5,5,12%3+++----+++---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对于较为正确的分类,并能说出特征的都将给予肯定,重视个体差异,体现多元评价的思想,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然后教师给出规范的分类: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