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二课 倒幕运动

人教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二课 倒幕运动


思考: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
影响? ⒈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⒉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动摇了幕府统治; ⒊加速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客观上刺激日本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 ⒋先进思想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要 求变革呼声更加强烈。
明治维新的背景
旧制度
阻碍
封建落后 闭关锁国 封建领主经济开始 瓦解,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逐渐发展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一成一败。结合其 目的和过程,简要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 因
洋务运动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洋务派为维护封建统治 而实行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明 治维新是明治政府为实现民族振兴、建立近代化国家而进 行的改革。
它推翻了幕府统治,并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全面而行之有效
大 政 奉 还 图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 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 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等大城市在内的幕 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 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 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一、镰仓幕府 (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 (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 (1603——1867年)
德 川 家 康
内忧:德川幕府统治陷入危机
政治上: 实行身份等级制 闭关锁国 外交上:
社会阶级对立 激化社会矛盾
造成近代日本的落后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受阻
经济上:限制工商业
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为什么戊辰运动后期西方列强持中立态度 而不是维护幕府?
1。日本自身资源贫瘠,不足以引起西方列强将其吞并为殖民地的 欲望 2。地理战略位置上来说,日本是个四面环海岛国,难引起领土纠 纷 3。当时国际形势上,欧洲列强完成手工工业化向机器工业化的巨 大转变,处于原始资本积累过程,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得欧洲列强 无暇发动更多对日本的战争 4。日本完成明治维新可以为西方列强完成资本主义垄断打开东方 的市场 5。明治政府乃至全日本国民对用坚船大炮打开日本国门的西方列 强心存敬意,虚心学习,国际关系呈现一种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 低调,使得西方列强对其麻痹大意(这是日本最大的成功) 6。美国得到德川幕府开放长崎以外其他港口作为通商的优惠条件
P113:请分析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⑴取得天皇密诏,取得政治主动权。 ⑵ 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更多大名 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 ⑶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战斗力较强。 ⑷三井等大商人提供更多财政支持; ⑸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 ⑹西方列强宣布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 给倒幕派。
戊辰战争 戊辰战争的爆发及主要经过 战争胜利的原因 尊王攘夷运动的兴起。 “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运动的终结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二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专题内在知识结构
从锁国到开国 倒幕与明治政府 明治维新 走向世界
内忧:幕府统治危机
尊王攘夷
改革旧制度 发展新经济 文明开化
制定宪法 崛起东方
外患:黑船事件
倒幕运动
社会危机全面加剧
戊辰战争
建立新军队
对外扩张
历史条件与过程
措施
影响
日本的幕府时代
幕 府 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 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 (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 府。从公元1192年到1867年,在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 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过镰仓幕府、室町 幕府、德川幕府三大幕府的统治。
基础:中下级武士、部分大名、富农、工场主、 商人、新兴地主等,称为尊攘派。 活动:尊攘派除了刺杀与西方列强势力勾结 的幕府当权者外,还屡屡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 家商人和外交官,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西方 列强船只,引起了西方列强的武装干涉。 武装: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中,由中下级武士领 导的有广大人民参与的武装力量,1863年高杉晋作 在长州藩组织“奇兵队”,抗击西方侵略者,该组 织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在尊王攘夷运动中发挥了很 大的作用。
十 九 内忧 世 纪 中 期 的 日 本 外患
新经济
导致
幕 府 危 机
倒 幕 运 动
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美国用大炮打开日本大门 日本的民族独立受到威胁, 有识之士吸取中国的教训
民 族 危 机
“尊王攘夷”
原因: 民族危机加剧、幕府反动统治 标志: 暗杀井伊直弼 任务: “攘夷”——抵御外国侵略 基础: 中下级武士、部分大名、富农、 工场主、商人等 武装: “奇兵队” 局限: 对幕府存幻想 结局: 失败
樱田门事件
井伊直弼是日本江户幕府 末期的大老(辅佐将军政务的 最高官职)。 1860年3月24 日,来自水户和萨摩藩的18 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 会,在江户樱田门外,对井伊 直弼发动了袭击,尽管有60 名警卫保护,井伊直弼还是被 砍下了头。这就是日本历史上 著名的“樱田门事件”。
武士为什么要刺杀井伊直弼?
异: 1、战略中心: 前者中心是攘夷,后者中心是倒幕; 2、对内对幕府、天皇的立场: 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没有明确提出推 翻幕府统治的要求;倒幕派主张武装推翻 幕府统治。前者拥立天皇仅在口号、天皇 地位、权力未发生根本变化;后者迫使幕 府“大政奉还”,并推翻了幕府。
• 3、对外立场不同: • 尊攘派以赶走外来侵略为中心任务,采 取攘夷排外政策;倒幕派认识到幕府的封 建落后统治无法抵挡外来侵略,必须振兴 工商业,实行开国政策,扩大对外贸易, 所以为了倒幕而要求开国,于是放弃了攘 夷论。 • 4、结果: • 尊王攘夷运动失败,武装倒幕彻底打跨 幕府胜利。
根源:黑船事件以后,日本民族危机的加深。 直接原因: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政策,引起许 多有民族责任心的武士不满。 标志:1860年3月24日,来自水户和萨摩藩的18 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城 的樱田门外,刺杀了井伊直弼(井伊直弼在幕 府将军德川家定病重期间掌权后,与美国签 订卖国条约,对内打击改革派)。 任务:尊王攘夷—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课堂小结
尊王攘夷
内忧外患 失败 倒幕运动
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 1868年 戊辰战争 彻底结束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
课堂小结
倒幕 运动 尊攘派变成倒幕派 和明 倒幕运动的 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治政 兴起 农民和市民暴动,极大地支持、 推动了倒幕运动的发展。 府的 大政奉还 成立
战争爆发的原因
三、戊辰战争 1.根本原因: ① “大政奉还”后,但幕府还拥有庞大的领地和人数 众多的军队,实际上仍然掌握着国家大权。 ②大多数大名仍然在观望 2.直接原因:1868年倒幕派强迫幕府“辞官纳地” 3、目的: 彻底打败幕府,真正掌握国家政权 4.概况: ①1968年1月,伏见、鸟羽战役打败幕府军队 ②1868年4月,德川庆喜不战而降. ③1869年彻底打败幕府,结束战争。
2.尊王攘夷运动的终结
1863年秋天,幕府发动兵变,把长州藩 的尊攘派驱逐出京都,很多支持尊王攘夷运 动的公卿和长州大名毛利父子被免职。毛利 父子原想同幕府妥协,但遭到幕府拒绝。遭 到拒绝的毛利父子在长州藩重用高杉晋作等 尊攘派人士。尊攘派以长州藩为根据地,准 备卷土重来。
大久保利通
木户孝允
西乡隆盛 (1827——1877)
西南强藩
1865年2月,长州藩高 杉晋作掌握藩政,萨摩 藩西乡隆盛、大久保 利通掌握藩政,1866 年3月,萨长两藩结盟
长州
肥前 萨摩
土佐
思考:为什么西南强藩会成为倒幕 运动的根据地? 1、政治:长期受幕府排挤 2、经济:采取了一些自强的改革措 施,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实力强大。 3、军事:密切同英国的关系,从英 国进口先进武器;萨摩、长州缔结 军事同盟。 4、领导:高杉晋作等人具有富国强 兵的变革思想,采取正确的斗争策 略:夺取了西南强藩的实权,联络 更多的藩参加倒幕,争取到天皇的 支持。 5、群众基础: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 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为倒幕运 动奠定基础。
(1830-1878)(1733——1877)
维新三杰
二、倒幕运动的兴起 1、原因: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要克服民
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 决条件 2、目的: 推翻幕府统治
3、领导: 高杉晋作及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
西乡隆盛
4、根据地:西南强藩,长州、萨摩、土佐、水户肥前等 5、大政奉还: 联络更多的藩参与倒幕运动,从英国进口先进 ①倒幕派: 武器,争取取得天皇的支持 ②幕府: 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保住实际权力 ③结果: 大政奉还
(二)倒幕运动的结果:日本进入明治时

1868年,江户改名东京,新政 府宣布改元“明治”。1869年,明治政 府正式迁都东京。 (三)倒幕运动成功的意义 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 确立了为明治政府的统治,为维新变法 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思考题: 在倒幕运动中,尊攘派与倒幕派有何 日本资产阶级还不成熟,相对软弱,没有领导政治 和军事的经验。同时,他们大多数是商业和高利贷 异同?同: 资产阶级,又同土地有联系,非常害怕农民运动。 1、原因: 武士是日本统治的基础,社会影响和活动能量较 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 大。武士具有比较丰富的军事经验。由于封建经济 2、目的: 的解体和欧美资本主义的侵略,下级武士的经济状 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 况和政治地位日益下降,为了生存,他们与资产阶 3、斗争对象: 级联系。因而他们既反对幕府,又能够反映资产阶 指向外来侵略者和幕府的反动统治。 级的观点和利益。 4、对天皇的态度: 都拥护天皇,并以天皇名义讨伐幕府。 性质:不是资产阶级革命。①领导力量是中下级武 4、领导力量基本一致: 士,而非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结果也是中下级武 中下级武士为主,大名和工商业者支持; 士为首的新官僚集团掌握了政权;②目的:是推翻 5、根据地基本一致:西南强藩。 卖国腐朽的幕府统治,而非发展资本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