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质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质教案

《百家争鸣》第一课时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

但是,教材在这方面的结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几乎只是在介绍各派学说的观点,而没有能够很好体现地“争鸣”这一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体现“争鸣”这一重要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

另外,关于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进而体现整节课的深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2)课前让学生分工合作,分组收集资料,并作一定分析,并能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进行联系和简单运用。

同时将有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

一、导入新课: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课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同学们还记得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吗?——(众答:儒家)对,那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儒家这一学派,还有其他派别吗?——(众答:有)对,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大家可以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到春秋战国的哪两种局面?——(学生:乱,闹)那在这样一个乱纷纷的时代里,诸子百家们到底在闹什么?诸子是谁?百家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在今天的新课《百家争鸣》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6页。

二、进入新课:知识模块一可以采用教育论坛。

专家访谈的形式进行展示。

知识模块二可以用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的内容。

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一)老子自主阅读课本P36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

代表作:《道德经》。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自主阅读课本P36—38内容,完成第2题。

2.请你写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政治主张:核心思想“仁”,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成就:A.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

B.注意因材施教。

C.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E.编成《春秋》。

(三)百家争鸣自主阅读课本P38—39内容,完成第3—4题。

3.阅读《百家争鸣》子目,完下成列表格。

4.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原因:(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并且势力不断壮大,他们要求获得政治上的权利,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为他们解决社会大变革中的一系列问题;(2)一批士人四处游学、讲学,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促使他们不断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探索,由于士人成分复杂、立场不同,因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3)各国国君为了实现称霸的目的,需要不断招揽人才;(4)孔子创办私学,使私人办学盛行,为各学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交流预展】1.组内交流:(1)由组长检查自学成果;(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1.(1)想一想: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公元前381年某天,楚国一人少年因家中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钱财,邻人把他告到国王那里去了。

如果你是国王的谋士,你建议国王怎样处理?(分别从儒、墨、道、法四家的角度处理)三、课堂小结: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巍巍泰山,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略。

第8课百家争鸣(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重点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随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发挥主动性,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情境导入生成问题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的内容。

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老子自主阅读课本P38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代表作:《道德经》。

知识模块二孔子和儒家学说自主阅读课本P38~39内容,完成第2题。

2.请你写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政治主张: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教育成就:A.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

B.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C.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E.《论语》。

知识模块三百家争鸣自主阅读课本P40—42内容,完成第3—4题。

3.阅读《百家争鸣》子目,完下成列表格。

4.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原因:(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并且势力不断壮大,他们要求获得政治上的权利,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为他们解决社会大变革中的一系列问题。

(2)一批士人四处游学、讲学,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促使他们不断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探索,由于士人成分复杂、立场不同,因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

(3)各国国君为了实现称霸的目的,需要不断招揽人才。

(4)孔子创办私学,使私人办学盛行,为各学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交流预展】1.组内交流:(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1.(1)想一想: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公元前381年某天,楚国一人少年因家中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钱财,邻人把他告到国王那里去了。

如果你是国王的谋士,你建议国王怎样处理?(分别从儒、墨、道、法四家的角度处理)归纳总结整体感知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请问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核心是( A )A.“仁”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 D.“法治”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C ) A.提出“仁”的学说B.提出“为政以德”C.创办私学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3.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B )①因材施教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③温故而知新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A.①② B.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4.“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学派是( C )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哪一主张是出自孟子的著作( B )A.因材施教 B.轻徭薄赋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6.初三某班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他们的主张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相似( B )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7.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C )A.新兴地主的产生B.频繁的争霸战争C.社会大变革D.井田制瓦解8.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的是( D )A.庄子 B.孙武C.墨子 D.韩非9.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图1体现了道家思想;图2体现了法家思想;图3体现了儒家思想。

(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方面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例说明。

依法治国(法家),构建和谐社会;资源可持续利用;用和平方式,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保护环境(儒家);等等。

(3)你认为哪家观点最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并说出理由。

法家,法家提倡的改革和法治更适合当时的乱世局面。

(4)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

(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任意选择三家中的一家即可。

比如:喜欢儒家思想,因为:儒家主张“仁”,可以使我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体贴别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

又比如:喜欢道家思想,因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和齐物论,可以化解压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还比如:喜欢法家思想,因为法家主张历史进步、法治和中央集权,可以使我们明确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向上,同时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