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

奇经八脉:有统帅、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 的作用。

十二经脉
阳明 太阴
外 (腑)
少阳
厥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
太阳
少阴
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从足走腑。 相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交接 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十二经脉流注顺序
奇经八脉


走向和分布无规律 与五脏六腑无属络关系 与奇恒之腑关系密切 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冲任督带
阴阳跷维
督脉
任脉

带脉 ——约束纵行诸脉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二)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三)传导感应 (四)调节机体平衡



经络
----既熟悉又陌生的词


经络的概念: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 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的活地图! 是人体的山川大河,无端水溪。
经络的本质?
神经论:认为循经感传是神经元之间兴奋传 递的结果。 体液论:认为中医经络中的气血指人体中的 各种体液,经络是体液运行的通道,体液运 动刺激神经产生循经感传。 能量论:认为经络是某种物理能量与信息的 传输渠道。
经络学说
----- 中医学的奇葩
起源




针刺----砭石(新石器时代) 伏羲“尝百 草而制九针” 灸法----烤火取暖治疗寒性疾病 经络----针灸、按摩、气功独特的医疗保健 腧穴----以痛为腧

针灸可治疗病症已达300多种
疗效较好的有100多种 1987年11月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 1990年 WHO宣布针灸已成为世界医学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的概念
经—原意“纵丝” 路径,直行主线 深埋在里,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网络,经脉别处的分支 浅而在表,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络的组成
(内)——内脏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十五络脉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经络
(外)

正经:有十二条,即手、足三阴经 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 运行的主要通道。
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诊断学上的应用 1、根据经络的特异联系作为诊断依据 2、根据经络循行部位作为诊断依据 3、根据经络所属穴位异常反应作为诊断 依据 (三)指导临床治疗 (四)预防保健
第三平衡系统——经络 0.1米/秒(感传) 体表内脏平衡 第四平衡系统——内分泌 以分计(作用) 全体慢平衡
经络的神奇之处


中医经络于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在我们 的生活中一年分为365天,一天 分为12个 时辰 那么在我们身体内呢,全身大约有365个穴 位,代表了我们中医的365味中药,而我们 的经络在我们身体中有12条正经,对应着 我们每天的12个时辰
孟昭威的经络第三平衡系统 汪桐提出经络的实质是二重反射假说 电磁传导通路说 克里安照相术
循经传感现象

人体四种平衡系统的速度和作用
[1]




第一平衡系统——躯体 神经 100米/秒(传导) 快速安式平衡 第二平衡系统——植物 神经 1米/秒(传导) 内脏活动平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