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2018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头孢菌素类
抗G+球菌 抗G-杆菌 酶稳定性
第一代头孢菌素(Ⅰ~Ⅷ)
头孢唑啉(Ⅴ)
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西力欣)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凯福隆)
头孢哌酮(先锋必)
头孢曲松(罗氏芬)
头孢他啶(复达欣)
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马斯平)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头孢菌素类临床常用药物特点
一代:头孢唑林,耐酶、肾毒性低,不入脑。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超广谱抗菌(对MRSA、不典型病原体、 (泰能) 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黄杆菌无效)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碳青霉烯类常用品种比较
抗革兰阳性菌 抗肠杆菌科细菌
亚胺培南 ++ +++
பைடு நூலகம்
抗绿脓杆菌
++~+++
抗厌氧菌
+++
对去氢肽酶的稳定情况 不稳定
中枢毒性发生率(%) 0.3 ~1.0
第四代 克林沙星 、加替沙星 、莫西沙星
在第三代基础上增加了对抗G+球菌的活性,增加了对厌氧菌的抗 菌活性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喹诺酮类常用抗菌药物
• 尽管近年上市不少新型喹诺酮类药物,但对阴性 菌的作用均未超过环丙沙星。对除艰难梭菌以外 的厌氧菌有效
• 耐药率已有显著升高,新型喹诺酮对肺炎球菌和 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显著增加。
• 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 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 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 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 谱广,对常见致病菌具良好作用 • 毒性低 • 肝肾功能不全者安全使用 • 价廉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磺胺药
• 肺孢子虫感染的首选用药 • 用于敏感菌所致尿路感染,肠道感染 • 皮疹、黄疸和肝脏毒性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硝基咪唑类
• 对厌氧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 • 口服可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 • 艰难梭菌感染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早期
中期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肠杆菌
院内肺肺炎克,病大原肠菌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晚期
入院天数 135
不动杆菌
1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15
20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 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简介(头孢类) • 第四部分 各类主要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性抗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大环内酯类
•抗菌谱窄,主要作用于需氧G+球菌、军团菌、衣原体、支原 体等,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用药 •不同品种间交叉耐药 •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强,故尿路感染时要碱化尿液 •在前列腺浓度相对较高 •不易进入血脑屏障 •不典型病原体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半衰期长 •组织内浓度高,体内活性超过体外
常用抗菌药物分类
抗生素类:
1、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头霉素类 氧头孢烯类 单环β-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复方制剂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常用抗菌药物分类
抗生素类:
2、氨基糖苷类
3、大环内酯类
4、林可霉素类
5、四环素类
6、多肽类
7、其他抗菌药物
菌治疗原则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 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抗菌治疗方案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重视病原学
病原学观念
用药之前 留取标本
经验用药 循证基础
经验用药 规范合理
病原明确 靶向治疗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重视病原学检查
• 每种感染性疾病均有其特异性病原微生物。 • 病原的检测是确诊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依据。 • 准确的检测是确定治疗方案的基础。 • 标本取材不佳,检验结果几乎无意义. • 区分致病菌和定植菌。 • 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除了与体外药敏试验有关,还与体
二代:头孢呋辛,低毒、耐酶,入脑但疗效不著, 头孢替安难入脑,头孢孟多有出血倾向。
三代:诱导酶产生 头孢哌酮:不耐酶,不入脑,肝胆排,肾功不全 可用,抗绿脓,凝血功能障碍。 头孢他啶 :抗绿脓最强,耐酶,入脑。 头孢曲松:肝胆排,半衰长,入脑(居首位) 头孢噻肟:肠杆菌科最强,入脑。
四代:对阳性菌作用加强,对广谱β-内酰胺酶稳定。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 抗菌药物
•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 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 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
• 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 菌药物。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常用抗菌药物分类
合成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 ✓硝咪唑类 ✓磺胺类 ✓呋喃类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常用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常用抗菌药物特点-青霉素类
• 繁殖期杀菌剂 • 水溶性好,组织分布广 • 毒低 • 对敏感菌感染疗效肯定 • 价廉 • 诱导耐药低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内药物动力学有关。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标本采集的注意点
•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 • 准确从感染部位采集,避免污染。 • 注意采集时间。 • 标本足量。 • 采用合适的器具运送标本。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
(1)部位准确:痰——清洁口腔,咳深部痰 (2)时间恰当:痰、尿——清晨;败血症——寒战前 (3)标本足量:血培养——成人8-10ml,婴幼儿1-3ml (4)即采即送
• 异帕米星稳定性优于阿米卡星,对铜绿以外的阴 性菌作用更强。
• 妥布霉素对铜绿的作用较强,但对钝化酶不稳定。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林可霉素类
•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 抗G+,抗厌氧菌。 • 克林霉素(吸收、组织浓度、抗菌活性、不良反
应)优于林可霉素。 • 抗菌作用强,用于金葡菌等G+和厌氧菌感染
*血、骨、骨髓、关节中浓度高,不入脑 *引起伪膜性肠炎(口服甲硝唑、万古霉素)
• 对糖代谢紊乱和QT延长者应慎用。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
——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 经验性治疗: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 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
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 严格控制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常用抗MRSA药物特点
• 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疗效相同,宜监测血药浓度。 • 替考拉宁对溶血性葡萄球菌无效,对其他阳性菌的疗效
与万古霉素相似。半衰期长,难以透过血脑屏障。 • 夫西地酸:对MRSA有良好抗菌活性,但对腐生葡萄球
菌以及其他阳性菌作用差,易耐药。经胆汁排泄。 • 利奈唑胺:对MRSA等阳性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长期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
++~ +++
+~++
-
++
++
- 精于医术++诚~于医德
氨基糖苷类
静止期杀菌剂 不需做过敏试验 不同程度的耳、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不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作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严重感染的选用药物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氨基糖苷类常用抗菌药物
• 阿米卡星抗菌作用较庆大霉素弱,但对铜绿作用 强
使用可导致骨髓抑制。 • 达托霉素:限用于右心血流感染,分布容积小,体外对
链球菌有效,但体内无效,被肺表面活性物质灭活,不 用于肺部感染 • 替加环素:抗菌谱广,半衰期长,除铜绿假单胞菌以外 基本敏感,不入脑。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磷霉素
• 化学合成类药物,分子小
与其他抗生素协同作用 组织分布好:蛋白结合率低,入CSF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判断可能致病菌-经验性用药的基础
• 根据感染部位 • 根据感染的临床表现 • 根据发生感染的时间 • 根据当地细菌学资料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判断可能致病菌-经验性用药的基础
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可能的致病菌
• 迁徙性脓肿——金葡菌、消化链球菌、类杆菌 • 感染部位组织坏死,恶臭——厌氧菌 • 脓液呈带荧光的黄绿色——铜绿假单胞菌 • 感染组织坏死,有黑缘——产黑类杆菌 • 组织坏死伴坏疽——产气荚膜杆菌
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
其他β–内酰胺类 药效学特点
头霉素类(对厌氧菌有抗菌活性,对产ESBLs酶菌有效) 头孢西丁 对各种厌氧菌良好抗菌活性,可入脑 头孢美唑 对需氧G+、G-、其他厌氧菌优于西丁,脆弱稍次
氧头孢烯类(兼具抗厌氧菌双重广谱作用) 拉氧头孢 可入脑,对脆弱拟杆菌强,影响凝血功能
单环类 氨曲南 抗铜绿等G-杆菌,窄谱,胆汁排泄率高,耐酶
美罗培南 + ~++ ++++
+++ +++ 稳定 <0.1
帕尼培南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