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离心式压缩机安装施工方案
1.1.1编制说明
由于图纸资料未提供,本方案仅供投标使用,待中标后将根据施工图纸具体细化本方案以指导施工。
1.1.2编制依据
《招标文件》
《化工机器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通用规定)HGJ203—83
《化工机器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离心式压缩机)HGJ205—92
1.1.3施工程序
离心式压缩机及其驱动机(背压式汽轮机)的安装可分为整体安装和解体安装两种情况,将根据制造商提供设备的状态和具体要求进行,本方案以解体安装的情况进行说明。
具体施工程序如下:
1.1.4施工前的准备
1.1.4.1施工技术准备
1)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报业主、监理审核批准。
2)制造商提供的机器出厂合格证明及装箱清单。
3)制造商提供的机器装配图纸及安装使用说明书。
4)制造商提供的制造装配、质量检验及试运行记录。
1.1.4.2 4.2 设备验收
1)开箱验收应和业主、监理、制造商共同进行,开箱前检查箱子有无破损并记录。
2)根据装箱单验收设备,检查其型号、规格、数量及其质量情况并记录。
3)检查随机资料及专用工具是否齐全,并妥善保管。
4)开箱验收后,不及时安装的机件重新包箱或标识后进仓库放置。
1.1.4.3现场准备
1)场地平整,基础具备安装条件。
环境卫生良好。
2)压缩厂房已封闭,起重运输设备具备使用条件。
3)施工运输通道畅通,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4)现场具有机器、机件放置和保护的条件。
1.1.5压缩机安装施工工艺
1.1.5.1基础验收及处理
1)基础办理交接手续,并根据土建专业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验收。
主要检查基础的轴线、标高标识是否清晰明显。
基础的几何偏差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基础的尺寸及位置允差见下表)
2)基础外观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露筋等缺陷。
不得有疏松层、油污。
3)基础铲麻。
麻点深度不小于10mm,密度3—5点/平方分米为宜。
放垫铁处铲平,水平度小于0.5mm/m,与垫铁接触面积大于50%。
4)中心线、标高基准移置到明显处,备机器安装复验时用。
1.1.5.2机器及附件的检查
1)下机壳的煤油渗透检查,进行8小时以上的渗透,以无渗漏为合格。
2)箱体检查,箱体外观不得有气孔、裂纹、未浇满、夹层等缺陷。
3)机壳中分面应光滑、无沟槽、划纹、锈蚀等缺陷。
4)上下机壳接触应严密,自由状态时局部间隙不应大于0.05mm。
5)轴径的圆度、圆柱度、径向跳动均不得大于0.01mm。
6)隔板铸件不得有裂纹、气孔、未浇满、夹层等缺陷,扩压器和回流器的导流叶片应完整无损,隔板装入机壳时能自由落入槽中,无卡涩现象。
7)转子应无锈蚀、损伤、变形、裂纹等缺陷。
8)迷宫密封、浮环密封、轴承、轴瓦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1.1.5.3机组底座安装
1)垫铁布置。
按规范和强度计算布置垫铁组,使垫铁组的垫铁块数、组数足够,位置合理,接触面积良好。
2)机组安装时应预先提高机组高度以满足地脚螺栓的顺利装入。
3)调整机组中心使之与基础中心重合,允差5mm。
4)找正找平机组底座。
1.1.5.4压缩机及汽轮机就位
1)依次将压缩机、汽轮机吊装就位,兼顾基础、底座中心进行安装。
利用顶丝进行调整。
2)调整底座标高使压缩机、汽轮机的标高满足设计要求,然后找正找平压缩机、汽轮机,调整采用紫铜皮,用0.03mm的塞尺进行检查机体与底座间
的贴合程度。
3)找正找平的要求。
横向水平度0.05mm/m,轴向水平度0.03mm/m。
1.1.5.5二次灌浆
1)找正找平后的机组共检后,进行垫铁点焊,24小时内进行灌浆处理。
2)灌浆采用无收缩或微膨胀混凝土,其标号高于基础1—2号。
3)灌浆时注意气温的变化,并采取保护措施。
注意养护。
4)灌浆一定要捣固良好,使混凝土充分紧密与底座结合。
1.1.5.6压缩机、汽轮机的拆洗组装
1)检查下机壳供油孔有无堵塞情况,清除吹净后,把轴承装入轴承座孔中。
2)隔板安装时,隔板刨分面应与机壳同一平面,两隔板结合面应结合良好,结合面的局部间隙应小于0.08mm,隔板最终装配时应在各结合面涂防咬合剂。
3)可倾瓦轴承安装时,用涂色法检查瓦背与轴承座孔应紧密均匀贴合,接触面积不应小于80%,轴径与轴瓦接触均匀,轴向接触长度不应小于80%,轴瓦与轴承座和轴承盖的过盈量为0.00—0.02mm,其与轴的间隙应符合图纸的要求。
4)止推轴承安装时,推力轴承与推力盘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面积不应少于75%,瓦块摆动要灵活,无卡涩现象,然后推动止推盘,用百分表测量移动量,检查其间隙应符合图纸的要求。
5)转子安装以止推轴承定轴向位置,以支撑轴承定径向位置,并测定径向、轴向跳动值符合图纸的要求。
6)各轴承在最后安装时,应涂以润滑油。
7)迷宫密封安装时,检查其间隙符合图纸要求。
8)浮环密封装配后应活动自如,不得有卡涩现象,其装配间隙符合要求,一般先装迷宫密封试车,试车后再把浮环密封换上。
9)机壳闭合前,应检查机内各部间隙,并确认机壳内部清洁无异物,机壳内的紧固或定位螺栓应拧紧、锁牢,各部零部件均已安装,然后在中分面上涂密封胶,装上导向杆,将上机盖平稳的闭合,安装定位销,检查轴封部位不得有错口现象,再按图要求的顺序把紧螺栓,先用60%的扭矩初步把
紧,然后用100%的扭矩把紧。
10)盘动转子应转动灵活,无异常响声。
11)汽轮机的拆装类似压缩机的安装。
1.1.5.7联轴器的对中
1)以图纸规定的基准轴心为基准,找正机组。
2)用千分表来测量联轴器的轴向、径向跳动量。
找正时同时盘动两轴,相隔90°位置测量一次,需要调整时,用斜铁或顶丝调整其同轴度、平行度。
调整时松开气缸下部的定位块,以便移动机组。
3)找正完毕后,定位块复位。
4)配管结束后,复查对中情况,合格后安装联轴器及其护罩。
1.1.5.8附属设备的安装
附属设备及油站设备的安装位置及标高,应按照图纸施工。
并符合设备安装规范的要求。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注:H——立式设备两端点距离
L——卧式设备两端点距离
D——卧式设备的壳体外径
1.1.5.9油系统管路的安装
油系统管路在下料后应进行人工清理,清除管内灰尘及其它异物,磨去切割时产生的毛刺等,对不锈钢管,还可以进行蒸汽吹扫,清理后方可进行焊接工作。
焊接工艺采用氩弧焊打底、手工盖面的工艺(或采用全氩弧焊),保证焊口内壁平滑,已预制并清理干净的管段应及时将起端口封闭,防止进入异物。
油系统管段安装时,应保证各管段、阀门、过滤器等清洁。
油系统管路试验、清洗后,转入试车阶段。
(先进行管路油循环,合格后进行压缩机系统油循环,具体实施时编制出详细的施工方案。
)
1.1.6设备的现场保护
1)进入现场的设备必须全过程进行保护,施工间隙要保证包扎、覆盖好,以保证设备的内部清洁。
2)设备吊装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机索具的保护,防止损伤设备,考虑设备重量、规格,保证安全吊装和防止碰击。
3)作好现场的防火工作。
1.1.7质量保证措施
1)压缩机安装前,施工部门必须编制专用施工方案,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按照规范和施工方案施工。
2)划分A、B、C三级质量控制点,严格工序控制。
3)在保管中根据零部件规格、型号及材料品种不同,应分别设置防潮,防水,防冻,防挤压变形(成型制品)、防尘等设施,挂牌摆放。
4)加强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严格技术交底制度,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审阅图纸,掌握设计意图和图纸技术要求。
5)认真做好“三检一评”工作,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并做好各项施工记录及原始检查记录,保证技术资料齐全,并与工程同步。
6)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为提高施工质量提供环境保证。
7)教育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认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和争创优质工程活动。
成立质量保证体系,全过程强化质量管理。
1.1.8安全技术措施及环境保护
1)参加压缩机安装的全体人员,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必要时进行
安全技术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得独立操作。
2)设备清洗区内严禁烟火,并应通风良好;安装现场设置防火用品。
3)机组及零部件安装和吊运时,应与起重工密切配合,吊装曲轴、活塞等
部件时,所用绳扣应加胶皮管或用棕绳扣。
4)拆装设备的零部件时,应放稳垫平。
装配时,严禁用手插入零部件的连接面或探摸螺孔。
取放垫铁时,手指应放在垫铁堆的两侧。
5)行车的操作必须设专人负责,在运行和起升过程中,必须有专人指挥。
6)施工完毕或告一段落时,要将工机具及施工场地清理干净,将设备、物品覆盖,防止尘埃侵袭。
7)作好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防止物品的损坏或丢失。
8)施工现场必须有足够的消防水源,消防道路保持畅通。
9)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10)及时清理施工垃圾、易燃.有毒物品要移至规定场所。
11)注意环境保护,油循环、试车时减少油品的跑冒滴漏及施工机械造成的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