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板工程培训

模板工程培训


1.2.1 模板结构
组合钢模板主要由面板、围囹、拉条、支撑、连接件 和锚固件组成。
支撑
面板
拉条 连接件 围囹 锚固件
组合钢模板结构示意图
1.2.2 面板施工
尽可能选用大尺寸面板(P9015、P6015)进行拼装。 转角部位应使用转角模板。 边角等特殊部位可使用尺寸合适的散装小模板。 面板表面应平整,没有明显变形、鼓包及多余的孔洞。 面板上的拉条孔应按既定位置和尺寸在工厂内加工成型, 不得在现场随意开孔。 采用“U”形卡拼装面板。 面板每一边肋上“U”形卡的间距不得大于0.3m,且每一 短边应至少有两个。 同一拼缝上的“U”形卡不宜朝同一方向卡紧。
备注:外露表面、隐蔽表面系指模板相应混凝土表面最终所处的位置。 备注:外露表面、隐蔽表面系指模板相应混凝土表面最终所处的位置。
1.1.5 安装允许误差
一般现浇结构模板的安装允许偏差
项 目 相邻两板面高差 模板平整度 局部不平(用2m直尺检查) 轴线位置 结构物设计位置 底模上表面标高 基础 截面内部尺寸 柱、墙、梁 全高≤5m 层高垂直 全高>5m 8 +4~-5 6 +5~0 ±10 5 5 允许偏差(mm) 2
1.1.5 安装允许误差 预制构件模板的安装允许偏差
项 目 板、梁 薄腹梁、桁架 长度 柱 墙板 板、墙板 宽度 梁、薄腹梁、桁架、柱 板 高度 墙板 梁、薄腹梁、桁架、柱 板的对角线差 拼板表面高低差 板的表面平整度(2m以上) 墙板的对角线差 侧向弯曲 允许偏差(mm) +5 +10 0~-10 0~-5 0~-5 +2~-5 +2~-3 0~-5 +2~-5 7 1 3 5 构件长度的1/1000,且≤15。
1.1.2 准备工作
模板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内容包括模板种类、立模方式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安装前必须由测量人员按设计图纸测量放样,重要 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检查校核。 模板进场前必须检验,不合格模板不得进场,施工 中损坏、变形的模板须及时拆下送厂修复。 立模前须将模板与混凝土面搭接处的杂物清理干净, 凸起的部分打磨平整,使模板下口与混凝土面贴合 严密。 模板安装前必须用铲刀、冲毛枪将混凝土面上的灰 浆等杂物清理干净。
1.1.8 模板拆除
应合理安排拆模时间,严禁提前拆模,以避免拆模 过早或拆模方法不当造成混凝土边角或表面损坏严 重。 冬季或气温骤降时拆模应满足温控要求。 应根据锚固情况遵循“先装的后拆,后装的先拆” 原则分批拆除锚固连接件,不得乱撬,防止大片模 板坠落。 拆模时应使用楔形板、手锤、轴杆等专用工具,严 禁用撬杠等强扳硬撬,以免损伤模板面板。
1.2.7.2 仓面锚固件
非基岩仓模板的拉条焊接在预埋于已浇混凝土仓面的 插筋上,插筋规格与拉条相同。 插筋埋深20cm,外露15cm~20cm,埋入一端带弯钩。 事先用红油漆将插筋插入深度标识在插筋上。
拉条 收仓面
15cm~20cm ~
20cm 红油漆标记 插筋
1.2.7.2 仓面锚固件
事先用红油漆将拉条位置标示在收仓模板的顶部,将 各排预埋插筋距模板的相对位置标识在木尺或铁尺上。 在收仓的同时,根据标识在模板顶部和木尺(或铁尺) 上的标记准确定位插筋位置,沿模板边行进边插入各 排插筋。 插筋垂直插入,直到深度标志到达混凝土收仓面。 如果插筋插入过程中碰到大骨料,应通过晃动插筋将 其移开或微调插筋位置避开。
1.2.3 围囹施工
一般采用两根壁厚3.5mm的钢管并排连接形成纵、横 向围囹。 纵向围囹间距75cm,横向围囹间距70cm~90cm。 混凝土浇筑层厚≤2.5m时采用Φ48(外径)钢管;混凝 土浇筑层厚>2.5m时可采用Φ60(外径)钢管,也可采用 Φ48(外径)钢管并加密纵向围囹间距。 当采用槽钢或方钢作围囹时,其布置形式和规格必须 经过强度和刚度验算。 横向围囹必须保持连续,对接或搭接接头不宜布置在 面板竖向拼缝处,且不宜布置在同一截面上。
模板工程培训
1 模板施工
1.1 模板施工一般要求 1.2 组合钢模板 1.3 有支腿多卡模板 1.4 键槽模板 1.5 牛腿反坡段承重模板 1.6 拦污栅墩模板 1.7 廊道定型模板 1.8 混凝土预制模板
1.1 模板施工一般要求
1.1.1 基本要求 1.1.2 准备工作 1.1.3 支撑固定 1.1.4 接缝填堵 1.1.5 安装允许偏差 1.1.6 涂刷脱模剂 1.1.7 模板维护 1.1.8 模板拆除
仓外支撑
1.2.5 支撑施工
不具备打外支撑条件的墩、墙、柱模板可采用对撑。
对拉 对撑
1.2.5 支撑施工
廊道侧墙等对称浇筑的仓号宜采用Φ48钢管或方木作 作剪刀对撑。
用钢管作剪刀对撑
1.2.6 连接件施工
面板与纵、横向围囹之间宜采用M12钩头螺栓和“3” 形卡连接。 钩头螺栓间距应不大于0.6m,纵、横围囹上的紧固螺 栓间距应不大于2m。 连接件连接 必须到位、 牢固。 地脚螺栓必 须上紧,并 且紧固力要 均匀。
1.2.4 拉条施工
一般情况下应采用I级钢作模板拉条。 拉条应顺直,不得弯曲。 拉条纵、横向间距应与纵、横向围囹的间距相同。 垂直面模板拉条的坡度以1:1.5~1:1.0为宜。 拉条与锚筋等采用环、钩连接时钩口应采取封口措施。
拉条钩口用短钢筋点焊封口
1.2.4 拉条施工
拉条紧固程度要基本一致。 拉条与螺杆及插筋之间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采用单 面焊时焊缝长度为8倍拉条直径,采用双面焊接时焊 缝长度为4倍拉条直径。 对于有外观 要求混凝土 外露面,拉 条固定宜采 用套筒(接 安)螺栓。
◆ ◆
1.2.7.1 基岩面锚固件
锚筋插入要求:
◆ ◆ ◆
锚筋一般外露20cm,埋深30cm; 锚筋插入孔内的位置要正,并且要插到孔底; 当因钻孔倾斜或塌孔而插不到设计深度时应重新 开孔。
孔内注浆要求:
◆ ◆
注浆要饱满,插捣要密实; 砂浆水灰比要小,强度要高。
1.2.7.1 基岩面锚固件
采用“先注浆后插筋”法时,砂浆注入量为孔容的 1/2~2/3时方可插入锚筋。 锚筋插入后孔口无砂浆外溢时,应将锚筋拔出,补注 砂浆后再将锚筋插入。 锚筋插入孔内后孔口必须用楔子楔紧。 锚筋安装后不得晃动,在锚固材料凝固过程中不得敲 击、碰撞锚筋,必要时应在孔口采取固定措施。 锚筋孔内砂浆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开始下一道工序 施工。
1.1.6 涂刷脱模剂
混凝土开仓前必须在面板上涂刷脱模剂。 脱模剂质量要合乎标准。 涂刷前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 涂刷前脱模剂要搅拌均匀。 涂刷要均匀成膜、不漏刷、不积存。 如已涂刷的脱模剂薄膜因故脱落,应补刷。 避免脱模剂污染或侵蚀钢筋和混凝土。
1.1.7 模板维护
模板及支架上严禁堆放超过设计荷载的材料和设备。 未经专门设计不得在模板及支架上设置脚手架、人行 道等。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理模板上已凝结的灰浆, 保证模板表面光洁、无污物。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有专人值班,对模板及时进 行检查和调整;如有变形或位移,应立即采取措施, 使模板的变形和位移控制在模板安装允许偏差的1.5 倍以内,否则停止浇筑,并做好记录。 振捣过程中防止振捣器碰撞预埋锚筋,以免锚筋松动 或面板定位锥孔变形,定位锥孔一旦产生变形必须及 时矫正。
1.1.3 支撑固定
模板底部支撑必须牢固,以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 过程中不产生向下的位移。 常规模板用于永久外露面(含过流面)不得有钢筋头 外露,必须采用定位锥或接安螺栓。 使用接安螺栓时应事先标出丝扣旋入的深度,并且 接安螺栓应贴紧模板。 建筑物分层施工时,应逐层矫正下层偏差:即当下 层已存在偏差的情况下,上层模板支模时要与下层 相衔接,在上层模板顶部将偏差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矫正过来,而不是在上层模板的下口矫正模板偏差, 以免出现错台。
1.1.4 接缝填堵
模板之间的接缝必须平整、严密,模板下口、模板与 模板间及模板与拦污栅槽埋件间接缝处必须贴双面胶 带或进行刮灰处理,防止漏浆。
双面胶带 原子灰
1.1.4 接缝填堵
错误做法: 错误做法:模板固定后再用双面胶带塞缝
1.1.5 安装允许误差 一般大体积混凝土模板的安装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mm) 项 目 外露表面 相邻两板面错台 模板平整度 局部不平(用2m直尺检查) 板面缝隙 外模板 结构物边线与设计边线 内模板 结构物水平断面内部尺寸 承重模板标高 中心线位置 预留孔、洞尺寸及位置 截面内部尺寸 +10~0 ±20 +5~0 5 +10~0 5 2 -10~0 10 2 15 2 隐蔽表面 5
“3”形卡连接到位 形卡连接到位 “3”形卡连接不到位 形卡连接不到位
1.2.7 拉条锚固件施工
1.2.7.1 基岩面锚固件 1.2.7.2 仓面锚固件
1.2.7.1 基岩面锚固件
基岩首仓模板的拉条应焊接在Φ25锚筋上。 锚筋应采用Ⅱ级钢,其埋设可选用“先注浆后插筋” 法或“先插筋后注浆”法。 锚筋孔的位置应选在比较完整的岩石上或密实的混凝 土上,孔位应按测量放样点用红油漆标出。 可采用手风钻造孔,钻孔位置应准确,柱子锚筋位置 允许偏差2cm,钢筋网锚筋5cm。
1.1.3 支撑固定
止水定型钢模板必须采用定型围囹加固,并且在安 装过程中应保证止水片不被损坏。
止水定型围囹
1.1.3 支撑固定
模板拉条必须焊接在预埋锚筋上,不得焊接到设计 受力钢筋上。 一根预埋锚筋上一般只能连接一根拉条,只有在拐 角部位可以连接两根拉条。 模板调整完毕后应及时固定,以防止模板发生位移 和偏斜。 模板支撑应稳固,焊接要牢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 中不能发生移位和变形。 严禁在模板上使用电焊开孔,需要时应采用钻孔, 以孔径比拉杆头直径大1mm为宜。 调整模板位置时不得直接使用用铁件敲砸面板。
1.2.7.1 基岩面锚固件
钻孔孔径应大于锚筋直径20mm以上,钻孔应向模板倾 斜15º~30º,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 拉条与锚筋采用环、钩连接时,钩口应采取封口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