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动脉夹层治疗的现况

主动脉夹层治疗的现况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 年 3 月第 8 卷第 1 期 Chin J Vasc Surg (Electronic Version),March 2016,Vol.8, No.1
·3·
和 病 变 进 展 的 发 生 率 分 别 为 11.1% 、6.9% 及 27.0% , 而 BMT 组 分 别 为 19.3% 、19.3% 及 46.1% (均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显 示 BMT+TEVAR 组 长 期 随 访效果明显优于 BMT 组 。 [15] ADSORB 的研究显示 1 年 随 访 时 假 腔 血 栓 形 成 不 全 在 BMT+TEVAR 组 为 43%,BMT 组为 97%。 BMT+TEVAR 组假腔体积 缩小而 BMT 组假腔体积增加; 平均的最大主动脉 横 径 BMT +TEVAR 组 为 38.8 mm, 而 BMT 组 为 42.1 mm 。 [16] 这些研究结果均证实急性期非复杂性 夹层患者能够通过 TEVAR 治疗获益。 2.2 亚急性期 AD 的 处理 亚急性期夹层患者并 非完全稳定,但是发生夹层破裂和分支动脉缺血等 并发症要明显低于急性期。 对于亚急性期的夹层患 者,手术治疗组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为 32%,TEAVR 治疗组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 7%,而同期接受 BMT 治疗的死亡率为 10%[3]。 INSTEAD-XL 和MOTHER 两 项 旨 在 观 察 对 比 TEVAR 和 BMT 对 亚 急 性 期 夹 层 治 疗 效 果 的 临 床 研 究 显 示 :TEVAR 组 随 访 5 年 后在夹层进展、主动脉破裂和主动脉相关死亡率等 方面均要明显优于 BMT 组 。 [17,18] 因此 TEVAR 仍是 亚 急 性 期 B 型 夹 层 治 疗 的 首 选 方 案 ,TEVAR 治 疗 的适应证和急性期基本一致。 假腔和隔膜能够进行 良性重塑的窗口期可达 90 天, 亚急性期夹层植入 SG 后仍能有效地促进假腔压力的降低、隔膜的贴壁 和假腔的重构, 在亚急性期进行 TEVAR 治疗的效 果要明显优于慢性期[3]。 VIRTUE 研究纳入了100 例 复杂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包括急性期患者 50 例、 亚急性期 24 例和慢性期 26 例,其中急性期组围手 术期的死亡率为 12%, 亚 急 性 期 围 手 术 期 没 有 任 何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发生 。 [19] Desai 等 报 [20] 道了一 组 132 例夹层 患 者 接 受 TEVAR 治 疗 的 数 据 ,其 中 70 例 在 急 性 早 期 (48 小 时 以 内 ) 行 TEVAR 治 疗 , 44 例 在 急 性 晚 期 (48 小 时 至 14 天 ) 行 TEVAR 治 疗 ,18 例 患 者 在 亚 急 性 期 (14 天 后 ) 行 TEVAR 治 疗。 急性早期组围手术期死亡的发生率为 8.5%,急 性晚期为 4.5%,亚急性期无一例发生死亡;急性早 期 逆 行 A 型 夹 层 的 发 生 率 为 8.5%, 急 性 后 期 为 6.8%,亚急性期为 5.5%(1 例);全部的严重并发症 发生率急性早期为 38.7%、 急性后期为 27.3%、亚 急性期为 5.6%。 从手术的时机角度来看,由于夹层 隔膜在早期活动度更大,假腔可塑性更好,理论上 越早接受 TEVAR 治疗, 假腔 重 塑 的 效 果 越 好 ;但 是急性期夹层炎症反应程度重,容易发生逆撕等严 重并发症。而亚急性期的血管壁已经度过了炎症反
血 ( 如 肠 道 、 肾 脏 、 脊 髓 和 下 肢 );② 难 治 性 高 血 压 (指应用三种以上降压药物仍无法控制的高血压); ③难以控制的疼痛;④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收缩期 血 压 低 于 90 mmHg (1 mmHg =0.133 kPa) 或 者 休 克];⑤破裂和先兆破裂。 在所有 B 型夹层急性期, 复杂性夹层的比率约 为 20%。 复 杂 性 夹 层 需 立 即 急 诊 给 予 最 佳 药 物 治 疗 (best medical treatment, BMT), 主要的目标是降低体循环收缩期血压和减 慢心率,降低血液的剪切力以控制夹层进展、分支 动脉的堵塞和防止破裂,并同时给予镇静和止痛药 物处理。 主要应用的药物是 β-受体阻断剂,目标是 控制体循环血压在 100~120 mmHg 之间,或者平均 动脉压在 60~70 mmHg 之间,心率低于 60 次 / 分[7]。 自 从 19 世 纪 60 年 代 开 始 普 遍 采 用 BMT 治 疗 后 , 急 性 期 B 型 夹 层 的 死 亡 率 由 40% 降 低 到 10% [8]。 Genoni 等 [9]对 72 例 采 用 BMT 治 疗 的 夹 层 患 者 随 访了 4 年, 研究显示 β-受体阻断剂可使患者必须 接受手术干预的风险降低 3 倍(18% vs 55%)。 复 杂性 B 型夹层在 BMT 治疗的基础上, 需要立即行 外科治疗,包括传统的开放手术和 TEVAR 两种方 式。 和传统手术相比,TEVAR 具有显著地降低急性 期 B 型夹层围手术期死亡率的优势。 近期的一项 纳入 2000 例急性期 B 型夹层接 受 TEVAR 治 疗 患 者 和 1200 例 接 受 传 统 手 术 患 者 的 Meta 分 析 结 果 显示:TEVAR 组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为 7.3%, 明显 优于传统手术组的 19%(P<.01),同时中期随访结 果显示 TEVAR 组主动脉 相 关 事 件 更 少 [10]。 一 项 纳
主动 脉 夹 层 (aortic dissection,AD)是 指 主 动 脉 内膜破裂,血液从内膜破裂口进入血管中层,使主 动脉壁分离,形成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改变。 l761 年 ,Morgani 首 次 描 述 了 主 动 脉 夹 层 的 特 点 ,1820 年 ,Lacnnce 命 名 为 主 动 脉 夹 层 动 脉 瘤 (aortic dissection aneurysm,ADA)。 随后研究发现,动脉瘤 是部分夹层慢性期的表现,并非所有夹层都有动脉 瘤变。 虽然之后有胸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分离 等命名,但都不能概括疾病的全部,目前统一称为 主 动 脉 夹 层 。 1934 年 ,Shenan 全 面 复 习 并 分 析 了 300 例主动脉夹层 的 尸 检 结 果 ,对 AD 的 概 念 作 出 了明确定义。 AD 是一种起病 急 骤 ,预 后 相 当 凶 险 的主动脉疾病,目前仍是心血管系统处理最为棘手 的疾病之一。 1 AD 的分型和分期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 年 3 月第 8 卷第 1 期 Chin J Vasc Surg (Electronic Version),March 2016,Vol.8, No.1
主动脉夹层治疗的现况
·1·
·述评·
王利新,符伟国(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血管外科 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上海 200032)
入 10446 例 急 性 期 B 型 夹 层 患 者 的 研 究 显 示 , TEVAR 治疗复杂性夹层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0.6%, 而手术组为 19%(P<0.01) 。 [11] Hanna 等 的 [12] 研究显 示 TEVAR 治 疗 后 5 年 和 7 年 时 的 生 存 率 均 可 达 84%。 Hogendoorn 等 的 [13] 研 究 则 显 示 TEVAR 治 疗 可显著提高患者质量调整后的生存年数。这些和其 他 相 关 的 临 床 研 究 结 果 证 实 了 TEVAR 在 B 型 夹 层急性期的治疗效果,促使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于 2014 年批准了 2 种人工血管内支架 (美敦 力 公 司 的 Valiant Captiva 和 戈 尔 公 司 的 Conformable TAG) 用 于 治 疗 B 型 主 动 脉 夹 层 [3]。 TEVAR 目前已经成为急性期复杂性夹层的首选治 疗方案。 2.1.2 非复杂性 AD 的处理 历史上,非复杂性的 夹层主要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 但是 BMT 治疗的 问题是虽能够有效降低急性期死亡率,但是不能控 制夹层假腔的瘤 样 扩 张 。 Watanabe 等 报 [14] 道 B 型 夹层接受 BMT 治疗随访 4~7 年假腔瘤样扩张的发 生率为 14%~40%, 这部分患者最终不可避免的需 要手术干预。近年来多个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显 示 BMT 治疗后 AD 假腔的重塑和长期随访结果要 劣于 TEVAR 治疗。 INSTEAD 研究筛选了 597 例患 者 ,140 例 符 合 入 选 标 准 , 其 中 72 例 患 者 接 受 BMT+TEVAR 治 疗 ,68 例 接 受 BMT 治 疗 。 随 访 2 年 ,BMT +TEVAR 组 发 生 假 腔 的 重 构 的 患 者 为 91.3% , 而 BMT 组 为 19.4% ;5 年 随 访 结 果 显 示 , BMT+TEVAR 组的全因死亡率、主动脉相关死亡率
·2·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 年 3 月第 8 卷第 1 期 Chin J Vasc Surg (Electronic Version),March 2016,Vol.8, No.1
图 1 B 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流程 (注:BMT: best medical treatment;TEVAR:thoracic aortic endovascular repair; OS: open surgery)
传 统 上 AD 根 据 解 剖 存 在 两 种 分 型 方 法 : 即 Debakey分型和 Stanford 分型。 Debakey 分型依据夹 层累及的范围进行分型。 Ⅰ型: 夹层起自升主动 脉, 跨越主动脉弓并且累及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 Ⅱ型:夹层起自并仅累及升主动脉;Ⅲ型:夹层起自 降主动脉并向下蔓延, 仅累及降主动脉者为Ⅲa 型;夹层超越肾动脉水平者为Ⅲb 型。 Stanford 分型 以近端破口位置作为依据。Stanford A 型:近端破口 位于升主动脉,包括 DebakeyⅠ型和 DebakeyⅡ型。 Stanford B 型 : 近 端 破 口 位 于 降 主 动 脉 , 包 括 Debakey Ⅲa 型和 Debakey Ⅲb 型, 其中 B 型夹层 所 占 比 例 约 为 25%~40% [1]。 在 实 际 临 床 应 用 中 , Stanford 分型相对更为 简 单 明 了 ,可 以 快 速 地 在 急 诊室指导分诊和治疗。A 型夹层由于需要在急性期 内开胸深低温停循环进行开放手术治疗,传统上归 于心胸外科范畴。 而 B 型夹层可以进行胸主动脉 腔 内 修 复 治 疗 (thoracic aortic repair, TEVAR), 在 大多数单位由血管外科负责诊疗。 本文将以 B 型 夹层的治疗现状进行概述(图 1)。 夹层的分期目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