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

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文言字词的识记积累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手法及其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接受正直不屈精神的陶冶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写法的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教材、PPT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大家看着PPT上的这个卡通人物,她呀,是刚刚热播完的一部古装偶像剧中的人物,想必很多同学都知道其扮演的角色吧?谁愿意起来告诉老师?(抽生答)是的,她就是那位仙萌可爱的小师妹芙蕖。

电视剧里的“芙蕖”是一个人名,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它还是一种我们非常熟悉的水生植物的别称,猜猜看?(学生思考)答案是——莲花。

(给出莲花的百科简介及曹植《洛神赋》里用它来形容美貌无比的甄宓的句子。


再请大家看看各种颜色的莲花。

(播放相应的图片)
今天一起学习《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周敦颐的《爱莲说》。

翻到课本。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齐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板书题目、作者)
2、生字词的识记
蕃fán 淤yū濯 zhuó蔓màn
亵xiâ噫 yī鲜xiǎn有闻
注意:“噫”是文言叹词,表感慨、悲痛、叹息。

(范仲淹《岳阳楼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鲜:很少。

(齐读字词,每个两遍,要求学生于原文中做好相应的标注。


3、再次齐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三、翻译课文,联系课下注释,抓住重点字词
蕃濯蔓亵玩焉予噫鲜之
(每翻译一段,全班朗读该段一遍)
四、深入研读,共同探究
1、概括全文大意
2、题目名“爱莲说”,为何花笔墨提及菊与牡丹?(衬托:正(菊)、反(牡丹),做好板书)
3、全篇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课文里提到的莲特征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

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给出王冕的《墨梅》、郑燮的《竹石》,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五、课堂小结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花喻人(板书),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赞美它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质,侧面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六、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隐逸者君子者富贵者
借花喻人菊莲牡丹托物言志(正)中心(反)
七、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选择生活中的任何一物,利用这种手法来写一篇片段作文,要求不少于400字。

2、背诵《爱莲说》。

附上全文: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