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中弦长问题的解决策略
张秀梅 张建强
弦长问题在高考题及模拟题中经常出现,从理论上讲,利用弦长公式
a k x x k AB /1||1||2212∆+=-+=就能解决问题。
但实际中,除个别简单题(本文从略)
外,直接利用弦长公式会使问题变得非常繁琐。
本文试图对此进行系统的总结,给出不同类型题目的解决策略。
一、两线段相等
类型I 有相同端点的不共线线段 例1、(2204,北京西城区二模)
已知定点)4,2(--A ,过点A 做倾斜角为︒
45的直线L ,交抛物线)0(22>=p px y 于A 、
B 两点,且||||||
AC BC AB 、、成等比数列
(1)求抛物线方程;
(2)问(1)中抛物线上是否存在D ,使得||||
DC DB =成立?若存在,求出D 的坐标。
策略分析:由于D 、B 、C 三点不共线,要使得||||
DC DB =成立,只需取BC 中点P ,满足BC DP ⊥。
由于这种类型题目的常见性与基础性,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作为练习: 例2、(2005,孝感二模)
已知)2()2(),,1(),0,(b a b a y b x a
-⊥+==
(1)求点P(x,y)的轨迹方程C ; (2)若直线L :b kx y +=(0≠k )与曲线C 交与AB 两点,D(0,-1),且有||||BD AD =,试求b
的取值范围。
类型II 共线线段
例3、直线L 与x 轴不垂直,与抛物线22+=x y 交于AB 两点,与椭圆2222=+y x 交于CD 两点,
与x 轴交于点M )0,(0x ,且||||
BD AC =,求0x 的取值范围。
策略分析:不妨设A ),(11y x 在B ),(22y x 下方,C ),(33y x 在D ),(44y x 下方,由于ABCD 共线,要使
||||BD AC =,只需4213x x x x -=-,即4321x x x x ==+,结合韦达定理可得结果。
二、三线段相等 类型I 正三角形
例 4、(2003,北京春招)
已知动圆过定点P(1,0)且与定直线L :x=-1相切,点C 在L 上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M 的方程;
(2)设过点P 且斜率为3-的直线与曲线M 相交于AB 两点
①问三角形ABC 能否为正三角形?若能,求点C 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
②问三角形ABC 能否为钝角三角形?若能,求点C 纵坐标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说明理由。
策略分析:对于本题涉及的正三角形问题,其突出特点是,落在直线上的两个顶点实际是已知的。
所以,只需设C (-1,y ),根据||||
AB BC =和||||AB AC =分别列方程求y 值,判断两个y 值是否相等。
例5、(2005,学海大联考六)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1,0)、B(1,0)、P(x,y))0(≠y ,设,,,与x 轴正方向
的夹角分别为αβγ,且πγβα
=++
(1)求点P 的轨迹G 的方程;
(2)设过点C )1,0(-的直线L 与轨迹G 交于 不同的两点MN ,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E )0,(0x 使MNE ∆为正三角形?
策略分析:设直线L :y=kx-1,由韦达定理求出MN 中点F 的坐标,再根据1-=∙MN EF
k k ,求出
)0,34(
2
k k E --;利用弦长公式求出|MN |,再根据||||2
3
EF MN =解得3±=k 。
注意代入∆验证。
类型II 共线线段 例6、(2004,广东高考卷)
设直线λ与椭圆
116
252
2=+y x 相交于AB 两点,λ又与双曲线122=-y x 相交于CD 两点,CD 三等分线段AB ,求λ的方程。
策略分析:实质是||||||
DB CD AC ==。
当λ与x 轴垂直时,λ方程为241
25±
=x ;当λ与x 轴
不垂直时,先由||||DB AC =,利用例3的方法,求得0=k 或0=b ,然后分类讨论求出ABCD 的横
坐标,利用
3=,得出1316±
=b 和25
16±=k 。
三、线段成比例
类型I 两个已知点一个未知点 例7、(2005,黄冈调研)
已知椭圆C 的方程为)0(12222>>=+b a b x a x ,双曲线122
22=-b
x a x 的两条渐近线为21,L L ,过
椭圆的右焦点F 做直线L ,使1L L
⊥,又L 与2L 交于点P 。
设L 与椭圆的两个交点由上到下依次为AB ,
(1)当21L L 与夹角为︒
60,双曲线的焦距为4时,求椭圆C 的方程; (2)当λ=时,求λ的最大值。
策略分析:F 点和P 点的坐标皆可求,根据定比分点公式,求出A 点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即可。
类型II 一个已知点两个未知点 例8、(2004,全国卷)
设双曲线C :12
22=-y a
x (a>0)与直线L :1=+y x 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
(1)求双曲线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 (2)设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为P ,且PB PA 12
5
=
,求a 值。
策略分析:设A ),(11y x 、B ),(22y x 、)1,0(P ,由12
5
=知21
12
5
x x =
,于是,2211217x x x =
+,2
22112
5x x x =,前式平方除以后式消掉2x ,结合韦达定理即可求出a 。
注:更一般的,若某直线与圆锥曲线交点AB ,且
PB PA λ=,其中,),(00y x P ,则
)()(0201x x x x -=-λ,可以算出)()(0201x x x x -+-和))((0201x x x x --,利用例
8思想
求
解
;
或
者
,
使
用
以
下
技
巧
2
210212
2102122101020201)()(22)(1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λλ,结合韦达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