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风险防范与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经济主体及产权人的资产产权交易、投融资业务也逐渐增加,对资产价值的估值需求使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愈加的迅速。
但与此同时,受评估环境和风险评估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本文就资产评估风险类别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标签:资产评估风险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1 资产评估风险的类别及内容
1.1 资产评估的风险类别资产评估就是指对资产价值形态的评估。
资产评估是由专门的评估机构或人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和标准,在统一的货币计量尺度下进行的资产评定和估算行为。
资产评估活动对评估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
资产评估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只有其专业素质过硬才能从事相应的资产评估活动。
同时,为保证资产评估质量,资产评估人员在进行评估活动时必须严格恪守职业道德。
然而,即便如此,实际资产评估中仍存在着一定的资产评估风险,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根据资产评估风险的产生原因,我们可将资产评估风险分为立法风险、管理风险、职业风险和结果使用风险。
1.2 资产评估风险的内容
①资产评估立法风险。
资产评估立法风险是指受人们认识能力限制,国家制定的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实际评估需求不相适应,导致其评估指导和参考价值下降,进而造成的资产评估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4号-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第三条:财政部是资产评估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制度,负责全国资产评估机构的审批和监督管理。
与《证券法》第一百六十九条: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审批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制定相抵触。
法律与法规分别有不同的规定,致使各行政部门不承认对方所控制和领导的领域。
没有明确的规划会使得评估人员的不到正确的信息,无法做出正确的评估报告,继而带来评估的风险。
②资产评估的管理风险。
资产评估管理风险是指资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在行使其评估管理职能时承担的风险。
资产评估的管理职能包括规划职能和控制职能。
前者包括行业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的建设等;后者则侧重于对评估机构评估人员的资格认证、职业标准的认定等。
在我国,产生资产评估管理风险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目前的行政主管部门不统一,任务及责任分配也有待提高,除财政部门外,国土资源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如林业部门。
农业部门)等均为行政主管部门;此外,资产评估行政管理部门在具体实施管理职能时由于管理的不完善而导致资产评估工作不能正常有序地进行。
③资产评估的执业风险。
资产评估的执业风险是指评估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达不到专业的标准而导致的风险。
众所周知,资产评估人员的专业素
质直接影响着其评估结果和质量。
若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低下,就不能准确评估出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而导致当事人的利益流失。
因评估师个人水平高低,工作经验,理解能力以及获得的信息和所处的立场不同,得出的评估结论会有所差异,负责审查的专业人士与评估师的理解会存在差异,不同的负责审查的专业人士理解也会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不能被正确理解或者差异较大时就会带来风险,即执业风险中的执业能力风险。
④资产评估使用结果风险。
资产评估使用结果风险是指资产评估报告书及评估结果的使用人由于对资产评估报告书及评估结果使用不当而造成损失所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未按照评估报告书所注明单位评估目的使用评估报告及结果。
每一个评估目的对应着一个评估方法和结果,评估目的不同其结果必然不同,未标明评估目的就会混乱评估方法,进而影响到评估的结果,因而必须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方向。
在使用资产评估报告书时,如果没有充分考虑评估期以及后续事项的可能结果,就容易导致资产评估价值出现上下浮动,进而引发评估使用结果风险。
2 资产评估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1 健全资产评估法律法规制度,规范评估行为资产评估的法律不健全,不统一是造成资产评估风险之一,由于管理部门的分工以及管理范围不明确,责任分担模棱两可,因此应尽快建立起统一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及管理范围,以此保证资产评估行业的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
①完善《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基本准则》,使资产评估管理更具有权威性。
资产评估准则不仅要包括职业道德准更要有质量控制准则和后续教育准则,确保资产评估体系的完整及评估管理的法律依据完备。
②制定和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法》。
现阶段,我国注册评估师的法律仍处于空白时期,没有相关法律,很显然,这无法适应日益发展的资产评估行业,所颁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法》不仅要包含总则,考试方式,业务范围等,还包括与之对应的法律责任,法律依据等,进而更好的发挥资产评估师的作用。
2.2 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监督体制,降低执业风险①促进法律与社会的结合,开展社会监督。
新的法律的产生既要考虑到其对于社会的可操作性、规范性,还要明确其实施的能力和效果,健全的法律法规离不开社会群体,公民意识是社会规范的内在支撑,通过宣传等方式使广大群众抛弃改变旧观念,形成新的法律概念,这样的社会监督不仅有利于伦理价值制度化,更能减少评估人员失范行为。
②培训资产评估专业人员。
资产评估是一项复杂又繁琐的工作,需要专业职能强,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
评估人员要对市场的经济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了解评估发展变化,及时更新经济发展变化知识。
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估队伍,需要有严格的入队选拔,分层管理,后续教育和考核制度。
③建立资产评估师分类分级制度。
要想降低资产评估风险系数,就要从评估人员个人业务能力入手,除了提高個人专业知识技能,评估人员自主学习外,还要建立分类分级制度。
该制度不仅可以规范资产评估市场、维护公共利益、促进资产评估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更能避免资产评估风险的控制,降低风险系数。
2.3 完善资产评估过程风险控制与防范①资产评估人员接受委托的风险控制。
资产评
估机构时以及评估师在接受新的委托时,要明确评估规则,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签订协议之间要认真考察所评估的对象,对于接受的评估主题进行系统的了解,要严格区分各项评估责任,与委托方认真协商委托约定,明确双方责任,待一切明確之后签订评估委托书。
②资产评估准备阶段的风险控制。
企业应该根据资产评估的规模和类别等分派不同的评估人员,资产评估涉及范围太广,包括无形资产评估,房地站资产评估等,要求一个评估人员熟悉并擅长每一项评估项目有些困难,因此根据评估类型选好评估人员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对于人员分配的合理性,还要在职责的分工,评估人员组织的分工以及时间的分工上合理安排。
③实施资产评估过程的风险控制。
作为资产评估业务最重要最关键并起着决定作用的实质性阶段,资产评估的实施阶段,调查、评定、估算以及制定工作底稿无疑成为了重点。
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应对其接受委托的资产进行调查、评定、估算并得出结论。
并将所得到的信息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给委托人以及在资产评估机构形成备份,资产评估实施阶段形成的书面文件在形成底稿之后,可以成为考核和评定资产评估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也可以为评估机构负作为责人审查,指导,监督,选拔提供的依据。
④形成报告阶段的风险控制。
评估报告必须符合约定的项目,内容及要求,并做到使用方法准确,条理清晰,用词恰当,使委托人一目了然。
一份完整的评估报告还包括完成这项工作的日期、所用信息来源、使用方法和原理、观点成立条件和假设,以及评估人员自己的观点。
同时,资产评估人员还要在此基础上做到条理清晰,用词严谨。
⑤归档阶段的风险控制。
每一项资产评估报告的形成离不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因此在评估报告归档阶段要注意按规范要求整理好所涉及的资料,尤其是能够起到证据的资料,要按规定进行保留,做好档案归档及管理工作,以便今后及时查找和使用。
在资产评估收尾阶段,资产评估人员应该强化其风险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收集和整理相关风险信息,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应对措施,以防资产评估监督机制失灵,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
3 总结
资产评估师一项复杂的,综合的财务管理工作,它应市场经济而发展,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资产的扩大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资产评估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只有充分认识到风险变成现实的危害,才能在根本上降低风险的系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产评估司.我国资产评估事业任重道远[J].中国财政,1991(01).
[2]韩静.资产评估风险预警机制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09).
[3]潘学模.资产评估风险类别分析[J].中国资产评估,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