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盘县水塘小凹子煤矿为设计能力为15万t/a的新建矿井,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由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设计研究所于2003年12月编制完成,并经省煤炭管理局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其《安全专篇》也由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设计研究于2004年3月编制完成并经贵州省安全检察局盘江分局审查获得批复,于2005年4月获得采矿许可证。
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于2005年6月开始动工建设。
后由于实际施工中矿方未能征得原设计风井井口位置所需的土地,因此必须对原《开采方案》进行修改与变更。
于2006年11月我矿委托贵州工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了《开采设计方案》与《安全专篇》的变更设计,《开采设计方案》经贵州省煤炭管理局专家评审通过获得批复,其《安全专篇》由贵州省安全监察局盘江分局审查通过获得批复。
在经过全矿上下职工的共同努力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变更的《开采设计方案》与《安全专篇》组织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
根据矿井建设项目的工程大小按计划定时间、定人员分项落实与施工。
于2007年12月矿井施工建设工程与安全设施、设备安装工作已基本结束,矿井五大生产系统齐备,机构管理制度健全,人员培训、持证上岗等工作就绪,已基本具备矿井联合试运转生产条件。
根据我矿各项建设施工的实际情况,由煤矿组织各生产部门负责人制定联合试运转期间的运转方案。
第一节矿井运转的系统、范围与期限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水塘小凹子煤矿就是设计生产能力为15t/a的新建矿井,《开采方案》与《安全专篇》由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与编制。
水塘小凹子煤矿从2005年6月开始按《开采方案》与《安全专篇》进行矿井的施工建设工作,于2007年11月矿井矿建工程基本竣工,准备进行对煤矿五大生产系统申请联合试运转工作。
试运转期间主要对全矿井的生产系统(采掘、通风、排水、运输、机电等的几大煤矿生产系统)进行联合生产试运行试验,经过各系统的联合运转生产情况的试验,来测定煤矿在正式投产后就是否满足设计生产能力与安全生产的需要,特制定本方案计划进行实施。
联合试运转期限为一个月。
(一)矿井位置及交通情况小凹子煤矿位于盘县南部水塘镇境内,盘县经水塘至响水公路从本井田经过,矿井距南昆铁路鲁番火车站25KM,距威箐火车站45KM,矿井距响水镇(小雨谷火车站)50KM,距盘县城关镇约12km,盘县经水塘至响水公路从本矿区南部边界外缘经过,南昆铁路支线威红铁路从煤矿外围西部经过,交通较方便。
(二)地形、地貌及气象1)地形地貌盘县水塘小凹子煤矿位于水塘向斜中段,总体为谷底地貌属中低山地形。
小冲沟较多,均呈树状展布,主要冲沟的走向与地形坡向基本一致。
水塘河以西为反向单面山,地形起伏较大。
水塘河河谷地带相对平缓。
井田内总体地势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南部边界中部附近,标高1547、5米,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北边界处的水塘河河床,标高1440米左右,相对高差107、5米。
2)河流水塘河自西向东贯穿整个井田,水塘河为山区雨源型河流,流量变化较大,雨季河水瀑涨,枯季河水较小,水量主要受大气降雨的控制。
采取适当的去水措施,可满足矿井的生产用水。
3)气象及地震本区属于北亚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春季干燥夏季湿润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5、2℃每年5—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1382、9㎜,年平均风速1、6米/秒,全年以NE风为多,夏季SSW风,年静风频率为43%。
根据贵州省城乡环境保护厅[1992]230号文与《贵州省地震烈度规划》,井田范围内地震烈度为6度区。
(三)矿井开采1)矿井生产状况水塘小凹子煤矿目前已按《设计方案》的井口位置布置了工业广场,生活生产设施已基本具备。
以掘出了主、副斜井与回风斜井,主、副斜井均在+1368m水平标高落平,落平后布置了井底车场,并已掘出运输石门顶板揭17#煤层,沿17#煤层掘进运输大巷,并掘出了运输上山、回风上山、人行上山。
风井布置在17#煤层与19#煤层露头之间。
风井落平后向煤层方向掘进了回风石门回风石门已底板揭穿17#煤层,现已形成了全矿井的通风系统。
首采工作面1171掘进工作已经结束准备进行回采工作的安装与准备。
掘进工作面1172目前正在掘进施工过程中,分别掘进1172运输顺槽工作面与1172回风顺槽工作面。
2)矿井开拓方式煤矿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
主斜井(断面5、2㎡)主要负责矿井的进风、煤碳运输工作,副斜井(断面5、2㎡)只要担负矿井的进风、排矸、排水管路铺设、运料与行人。
回风井(断面5、2㎡)主要担负矿井的回风、瓦斯抽放管路铺设等。
3)矿井开采根据设计方案采用长壁后退式DW-25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HDJA-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进行支护,支柱排距1米,柱局0、5米,三四排管理,最大控顶距4、2米最小控顶距3、2米,根据要求设齐戗柱与密集支护,顶板采用全部跨落法进行管理。
4)巷道掘进巷道掘进支护采用11#工字钢(金属梯型柱梁)进行支护,棚距0、7米,上净宽1、8米,下净宽2、6米,净高2、0米。
超前支护采用前探梁进行支护。
矿井布置开采符合《开采方案》与《安全专篇》的设计要求。
(四)矿井通风1)根据设计要求矿井初步形成全矿井的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列式,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采用抽出式;回采工作面采用U 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接风筒压入式通风初期通风线路为:新鲜风从主、副斜井1368运输巷运输上山(行人上山) 工作面运输顺槽工作面工作面回风顺槽总回风巷回风斜井引风道地面。
2)风井数目三个,主井、副井为进风井。
回风井位于主斜井南约355米,该处安设使用BK-54防爆轴流式主扇风机两台功率45KW 、风量980-2150m3/min、风压240-1300pa(其中一台使用、一台备用)。
三个井筒均为开采全井田服务。
3)首采工作面为1171工作面,利用矿井主要通风机全负压通风,回采工作面设有独立的进回风系统。
掘进工作面利用压入式局部通风机辅助通风(1172回风顺槽、1172运输顺槽两掘进头,均采用5、5×2KW 的对旋式矿用防爆局部通风机与风筒进行通风,风机安设在离掘进巷道口10米以外的进风侧的新鲜风流中。
)并设有独立的进回风联络巷,掘进工作面与采煤工作面不构成串联通风。
(五)矿井安全综述1)安全管理职能机构水塘小凹子煤矿由法人代表(矿长)主要负责全面管理;总工程师、安全矿长、生产矿长、工程技术员协调管理;下设通风、安全、机电运输、调度、瓦斯监控等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的三级管理模式。
2)安全制度煤矿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措施。
指导煤矿安全生产。
3)安全监控及瓦斯抽放○1矿井安装有一套KJ73型瓦斯监控系统,对井下各工作地点的安全状况进行全天24小时的监测监控。
○2矿井已经完成瓦斯泵房的所有建设工程安装了两台2BEA-303型水环式真空泵功率(55KW)(一台使用、一台备用),基本完善了矿井的抽放系统,准备进行井下钻场的布置启动瓦斯抽放。
4)机电○1煤矿以引入双回路对矿井进行双回路供电。
I回:乐木10KV电源(引自乐民镇变电所。
距矿区31km)。
II回:盘木10KV电源(引自老教场变电所,距矿区13 km)。
○2矿井电源直接由10KV线路接入工业场地,再通过变压器以380V电压供入井下与地面使用。
井下供电按规定以实现了“三专两闭锁”与电气设备的“三大保护”等装置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3矿井控制、通讯、信号设备均选用矿用本质安全型。
井下电话选用本质安全型电话,并使用矿用电话电缆。
照明、灯具均选用矿用防爆型。
5)运输○1本矿主斜井、副斜井、运输上山采用绞车提升。
提升下山、运输大巷、工作面运输顺槽等采用铺设600 mm轨距15kg/m轨道,采用绞车提升与矿车运输。
○2使用的运输设备均为正规厂家提供与生产,符合煤矿使用标准的防爆合格产品。
第二节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机构与人员(一)运输系统1、试运转期间绞车的运行情况必须如实填写运行记录与检修情况,由绞车工认真填写每班的绞车运行记录与交接记录。
钢绳、轨道、矿车等运输设施质量、维护的完好情况。
2、试运转生产期间的原煤生产进行运输的能力测定,就是否满足矿井生产运输能力。
3、主要提升绞车按设计选用JT-1、2型单滚筒矿用绞车,绳速2、5m/s;最大张力3000㎏;配套电机75KW、380V。
测试主要提升绞车的提升实际能力就是否满足设计生产能力。
对每班的提升量作详细的记录。
4、主斜井提升下山、副斜井提升下山、运输上山防跑车装置的完善情况,在试生产期间的使用与质量就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4、测试人员由各班绞车工、电工、把钩工等工种配合,由机电矿长(殷石生)、生产矿长(严加红)、安全矿长(黎谷顺)负责检查与测定。
(二)采掘系统1、采、掘工作面运行情况就是否正常,现场管理及隐患排查、支护质量等要求的落实情况。
2、就是否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的规定组织各工作面的施工。
3、采、掘工作面的电气、设备、线路运行就是否正常、并符合规程要求。
4、采、掘工作面的文明生产。
5、由生产矿长(严加红)、安全矿长(黎谷顺)负责、郭景克(工程师),各班组长配合完成测试工作。
不定期由矿测试机构人员入井检测。
(三)机电1、对每天的电气、设备、线路及时进行检查与维护,保证煤矿生产几大系统的电气、设备的能正常运转。
2、认真检查与记录试运转期间的供电质量、设备运转等方面能否满足矿井生产需要。
3、对主扇、主要绞车、水泵、压风、监测监控系统等设备设施的维修、检修如实登记与记录。
4、矿井引入的双回路供电(分别为:乐木10KV电源与盘木10KV 电源),并备有3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的自备电源,在试运转生产期间检查供电线路的质量对生产影响,就是否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5、矿井井下供电按规定实现了“三专两闭锁”装置,并对井下的电气、设备完善了“三大保护”装置。
试运转生产期间随时进行测试,并按规定进行每天的检漏跳闸试验由电工做好每天记录。
就是否能满足矿井的安全生产。
5、由机电矿长(殷石生)负责,各班电工配合进行测定试运转期间的机电运行情况。
(四)通风系统1、检查矿井的各种通风设施与通风构筑物(风门、防爆门、风墙等)的工程质量就是否满足要求,矿井联合试运转生产过程中矿井通风能力就是否满足安全的需要。
2、根据矿井的总风量(总进风量为1345min/m3;总回风量为1389 min/m3),合理进行矿井风量分配与调整。
能否满足井下各用风地点供风需要并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有效的稀释与排放矿井有毒有害气体。
由测风员按规定制度定期进行矿井各地点的风量测定,认真准确填写好测风记录与牌板。
3、主扇风机运行及仪器、仪表、反风装置检修与主扇到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