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调查重点1.土壤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其土壤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肥力特征,据此提出改良利用该土地资源的依据、措施,此过程为土壤调查。
2.土壤制图: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缩绘成平面图,此过程为土壤制图。
3.工作底图:指绘制土壤图的基础图件,具体指地形图,航、卫片。
4.土壤草图:指在野外直接在工作底图上绘制的土壤图称土壤草图。
5.地形图:a在常规调查手段中,直接用作草图绘制且成图时作为转绘成图的基础图料;b在遥感调查中,地形图可作为解释、纠正、转绘的基础。
6.土壤剖面:形式上讲是指一个观察描述土壤的垂直切面,代表的是具三维空间的立体图谱。
来源分:a自然剖面;b人工剖面7.主要剖面(基本剖面、代表剖面):是为全面研究土壤形状、特点与成土条件和改良利用之间关系的剖面。
要求能看到所有的发生层(ABC三层),平原最少挖1米,挖完后要对主要剖面进行详细描述、记载。
标记⊕18.检查剖面(对照剖面、次要剖面):为检查主要剖面中观察到的土壤属性的稳定性和变异程度而设置的剖面。
要求(AB层)主要发生层,2-4个,标记⊙1-19.定界剖面:为了确定土壤类型边界而设置的剖面(土种边界)。
标记×10.土层:是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
有异必分。
11.土壤发生层:是经过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
用一定特殊特征归纳总结出。
12.诊断层:经过一定成土过程,在剖面上发育形成,能鉴定土壤类型特征标志的层次。
13.障碍层:对土壤利用和作物生长有特殊影响的土层。
14.土壤发生型:是土壤的发生发育类型,是发生学土壤层次生的组合形式,是划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标志。
15.土体构型:在土壤发生范围内,具有各种性质,形态的土层的相互结合状况,是具有质和量的指标,用以确定基本分类单元。
16.路线调查法:按一定路线,分组、定向、齐头并进的方法。
17.放射调查法:不同起点,按不同路线,同时完成区域调查的方法。
18.土壤组合制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壤类型,由于比例尺的限制,每种土壤类型都不够上图面积,把这些无法单独构成图斑的类别组合到一起作为一个制图单元,勾绘出图,这种情况叫做土壤组合制图。
19.样块法:用其中任何一种代表图斑。
20.面积比法:选择最大面积的类型代表图斑。
2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的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利用的结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2.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和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北人类利用的土地。
23.环境要素(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24.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25.环境调查:利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能够反映与组织有关的环境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状况的信息,为研究环境变化规律,预测未来环境变化趋势,进行组织活动的决策提供依据。
26.污染源:能够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场所、设备等。
27.污染因子: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污染物的泛称,涵盖涉及环境污染的所有范畴。
一、比例尺种类特点以及影响因素?a详比例尺:1/200-1/5000,村级、乡镇级及小型农林实验场;变种、土种b大比例尺:1/10000-1/2.5万,国营农场,乡镇级或县级调查;土种、复区c中比例尺:1/5万-1/20万,县级、市级或中等河流流域;图属、亚类、复域d小比例尺:<1/20万,省级、国级或大的河流流域;土类、亚类、复域影响因素:a农业用地方式b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复杂状况。
c调查面积大小。
二、怎样选择工作底图?地形底图除了带有等高线外,应具有精确和足够的地物点,正确的地形和水文地理网,地形底图的精度对土壤调查的成图精度影响很大,因此调查人员要向测绘部门搜集调查地区的最新测制的相当比例尺的地形图,地形图的比例尺要大于成果图的比例尺。
三、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思想上、组织上、业务上、物质上的准备。
四、各成土因素需调查研究的内容和方法?a气候因素内容:近代气候(来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能、温度、降水、干燥度、微域小气候变异、其他气候状况);古气候方法:1.地理景观研究法 2.小气候观测法3.相关分析法b地形因素内容: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中地貌(河流上游:河床、河漫滩、阶地河流下游:河床)方法:1.分析资料法 2.实地观察法c母质因素内容:残积物运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海积物风积物冰碛物)方法:1.分析资料法(地质图或地貌图) 2.实地调查法(剖面露头)d地表水和地下水内容:地表水(河流数量、水量、流向、种类、对地下河的影响)可分为季节河(洪水河、间歇河)及常年性河流(排泄型、补给型、排泄补给型)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埋深、矿化度、水的化学类型)方法:1.分析资料(水文图)2.实地调查法e生物因素内容:植被类型(森林土壤、草原土壤)指示植被(褐土酸枣、荆条)农作物长势(产量表示)珍稀植物方法:1.分析资料法(次要)2.实地调查法(主要)代表样方乔木:郁闭度高度树龄树种灌木:种类覆盖度草本:优势度(种)亚优势种覆盖度指示植被:种类数量长势f人类活动内容:非农业性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措施(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方法:1.群众访问 2.对比法:区域对比、年度对比五、用辩证的观点对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举例说明?a在某一特定地区对土壤形状发生及发展的影响,总有一个因素起到主导作用,而其他因素属于从属地位。
例如水稻土主要受人为耕作影响。
b在区域景观中,任何一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不是孤立的,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例如半干旱半湿润山区水系携带大量迁移物在山麓形成坡积扇,扇顶,扇缘土壤分布规律不同。
c在区域景观中,各因素及土壤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河谷地形变化,不同地形部位形成不同土壤。
六、怎样设置土壤剖面和调查路线?遵循原则:从土壤调查要求出发,全面考虑剖面点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剖面设置:1主剖面:a中小比例尺中只考虑主剖面,主要大中型地貌类型;b大比例尺考虑大中小细微的地貌类型。
2检查剖面:在主剖面周围,要考虑一定密度和均匀性。
3定界剖面:在可能出现在土壤类型变化的区域。
调查路线:a概查路线:概查时走的路线,尽量把土壤类型看全。
原则:用最短距离穿过不同地貌单元和地理景观,在平原区要垂直穿过河流或水渠,在山区要垂直穿过分水岭。
b详查路线(每天所走路线)七、怎样用罗盘进行定点标图?先地图定向在地图定点,罗盘斜边紧贴地形图东或西侧图廓线,转动图纸直到指针端点与罗盘零直径端点重合。
地形图定点方法主要有交汇法(前、后)、极坐标法、地物追踪法。
八、土壤剖面描述的内容和方法?内容:1.土壤颜色:代表土壤所含矿物质不同;方法:a目力描述b目力比色2.土壤结构:在自然状况下,由于自然因素作用和人类耕作,使土壤颗粒间相互胶结成不同形状、大小和性质的团聚体。
团聚体分类方法:a三向延伸:块状、核状、粒状、碎屑状、沙土;b二向延伸:柱状、棱柱状;c单向:片状。
3.土壤质地:沙土,观看单粒状;沙壤,左手搓光滑;轻壤,加湿不光手指粘土,土坷垃少;中壤,加湿搓手指有光面,土坷垃多;重壤,粘手土坷垃很多很硬;粘土,咬时不牙碜。
4.土壤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物质。
化学形成CaCO3,生物形成的虫孔、根孔。
记录种类、数量、出现土层。
数量用百分比表示。
5.石灰反应:CaCO3含量多少的反映用10%HCl滴定无泡无响0 <0.2% 无泡有响+ 0.2-0.3% 弱泡有响++ 3-6% 强泡+++ >6%6.pH值,用试纸测7.其他:干湿程度、紧实度、孔隙、根量、侵入体。
九、为什么分析生产特性时要有地理、作物的观点?举例说明如蒙金土土体结构类型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土体的水分保持对作物生长有重要作用;但是上砂下粘的土体构型在南方多雨地区容易滞水使作物受害。
因此评价土壤生产性时必须与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相结合。
块根块茎作物一般要求土壤质地疏松,满足块茎膨大根系吸水要求,谷类则要求较细的土壤质地,满足后期籽粒灌浆的要求,所以种植不同作物的土壤对其生产特性有不同影响。
十、大比例尺制图概查五项任务是?a通过概查了解和掌握测区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情况;b通过概查了解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并拟定出初步的工作分类系统;c通过概查要为详查做准备,制定出详查的工作计划和操作规程;d通过概查要检查工作底图的实用性;e如果使用的遥感影像作为工作底图,需建立相应的判读标志。
十一、论述大比例尺野外制图工作方法?一概查:五项任务;二详查:1顺序:点-线-面(主剖面点-边界线-面)2实地寻找土壤边界线,方法:渐近法(内插法)。
十二、土壤边界与成土条件的关系?a地形:土壤的分布往往与地形规律一致,土壤类型边界线直接随地形变化而变化。
一般等高线作为土壤分异的自然界线b母质:受地质构造影响岩层发生褶皱断裂,侵蚀后不同岩石处于同一等高线,确定边界时必须考虑母质分布规律。
c植被:自然植被保存较好,植被类型结合一定生境条件可以判断边界。
指示植物对寻找土壤边界也有一定意义。
d人为影响:古老农区耕作土壤经过人为长期耕作改善,减少了自然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基本上与河道、渠系、道路、田块一致多成几何形状。
十三、土地资源调查的类型和一般程序?类型:a土地构成要素及土地质量的调查;b土地类型调查;c土地利用现状调查;d专项土地调查;e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
程序:一,准备工作:人,物计划,工具。
二,外业调查:路线-工作分类-室内预测。
三,内业工作:室内转绘。
10.环境调查的流程和方法?流程:a项目接触及需求分析;b事前调查;c调查方案,布点采样,测定指标,耗材,预实验;d野外调查,样品,定量分析;e客户报告。
方法:技术上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先进精度上人工、自动。
11.环境调查的对象?a污染源调查;b环境质量状况调查;c环境污染造成危害的各种成分。
12.污染源分类?自然污染源:生物(蚊、蝇、老鼠)非生物(火山、地震);人为污染源:生产性(工业农业、交通、科研等)生活性(医院、住宅学校)13.工业污染调查内容?1.工业企业生产和管理a概况:名字,厂址,所有制性质、规模、产量、产品、产值;b生产工艺:工艺原理、流程、技术指标、设备;c能源和原材料:种类、产地、成分、单耗、总耗、资源利用率;d水源、供水类型、水质;e生产布局;f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