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首件目的: (2)二、首件依据: (2)三、首件概况: (2)四、施工准备: (3)五、盖板涵施工方案 (5)六、施工工艺、方法 (7)(一)施工工艺及方法 (7)(二)预制盖板施工方法及工艺 (13)七、质量措施 (17)八、安全保证措施 (21)九、环境保护措施 (22)十、文明施工措施 (23)十一、施工期间的通车保证措施 (23)十二、交通安全措施 (24)十三、附件 (24)省道328线大南湖至G30烟墩段公路工程第DY-2标段钢筋砼盖板暗涵首件工程开工报告一、首件目的:我合同段依据施工计划,现选择K42+552(1-2.0m)钢筋砼盖板暗涵作为涵洞施工的首件工程。
通过首件工程的施工,总结涵洞施工的机械组合,人员劳动力和合理的技术参数,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施工工艺及方案,来指导和控制全线涵洞施工作业。
二、首件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新疆省道328线大南湖至G30烟墩段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招标投标文件等。
三、首件概况:K42+552 1-2.0m*1.5m钢筋砼盖板暗涵,基础高度0.6米、宽度1.35米;墙身高2.4米、宽0.75米;涵长度18.0米、净宽度2.0米。
构造形式为分离式基础。
此暗涵主体设计方量为129.3m3,盖板设计为C35砼。
基础、台身、支撑梁采用C30抗硫酸盐砼,,进出水口为锥坡洞口,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主要工程量:四、施工准备:1、测量完成情况:项目部的导线控制及水准点复测已完成,以确保施工放样的准确性。
根据复核无误的图纸对涵洞中心桩、轴线进行放样。
2、绕涵便道已施工完毕,能够满足施工运输要求。
3、图纸已认真复核无误,保证施工的准确性。
4、施工所用各种原材料已经检验合格,各标号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已选定,并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复。
5、人员、材料、设备准备:管理人员表机具设备配置现场配备劳务人员,振捣工6人,模板工8人,钢筋工5人,技术员2人,电工1人.6、人员组织机构:由项目总工担任技术总负责;桥涵负责人、质检工程师、安全工程师、测量工程师、试验工程师在总工的指导下展开各项工作。
7、对钢材、砂石、水泥、外加剂等材料的各项检测指标,项目部工地试验室取样、送检,进行外委试验,其检测结果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满足规范规定要求。
具体详见“试验检测报告”。
8、施工现场用水共计1处,上路桩号K53+180处,从哈密市花园乡南湖水库购买,哈罗公路S235线K33+500右侧2Km处,上路距离33Km,水清澈透明,可作为工程用水及生活用水。
拌和站、预制场、土石方路基施工用水采用水车运输供应。
9、施工场地安排:在涵洞两侧空地上安排临时施工场地,进行模板、架管、施工机具及材料的堆放,场地均已进行平整,设备已调试完毕。
五、盖板涵施工方案1、涵洞所用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流水线平行施工方法。
2、钢筋混凝土盖板预制在预制场集中预制。
暗涵盖板采用25T吊车吊装并配合人工,按流水作业法施工。
3、基坑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放坡开挖,基坑开挖好后检验地质情况整平、压实,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后,并做地基承载力试验,然后进行基础混凝土施工。
4、盖板涵按设计要求4-6米设置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并用设计要求的材料填塞。
5、盖板涵台帽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时,进行盖板安装,盖板安装前,应检查成品尺寸,安装后相邻板块之间、盖板和台帽之间用水泥砂浆填塞密实。
六、施工工艺、方法(一)施工工艺及方法盖板涵施工工艺框图1、涵洞施工准备:导线及水准点的复测、各种施工材料的试验、配合比设计均已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
施工人员、机具均已到施工现场。
涵洞的施工放样工作已得到监理工程师签认。
2、基坑开挖:施工放样完成后,用灰线撒出涵洞的基本轮廓,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式施工。
比设计尺寸增宽50cm—100cm,以保证基坑成型后利于下部基础的施工。
基坑开挖至离基底设计标高0.2m时,采用人工开挖,人工清理,防止超挖。
开挖过程中应仔细核对基坑土质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
挖完及时检查基坑尺寸、高程、基底承载力,防止基坑长时间暴露。
3、基底处理:基础开挖完成后,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和项目实验室共同检查地基承载力。
若地基承载力大于设计要求可直接进行下一步工序。
若地基承载力小于设计,采取换填措施。
若须换填处理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及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换填砂砾垫层。
砂砾垫层夯实设备采用手扶式打夯机。
砂砾垫层填好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4、基础模板:模板采用大块组合钢模型,模板大面必须平整。
模板安装前应先进行试拼,并进行编号,要求模板接缝平整密实、不漏浆。
基础施工时打入地锚作为支撑,组合钢模板采用人工配合吊车进行安装,安装前要将模板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
基础模板必须支拉牢固,防止变形,侧模斜撑的底部应加设垫木。
台(墙)身钢筋如预埋在基础混凝土中,采用钢管支架固定好台(墙)身竖向预埋钢筋根部卡具,将竖向预埋钢筋固定在卡具上,检查牢靠、稳固后再浇注基础混凝土。
沉降缝的设置应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设置间距为4-6米,贯穿整断面。
涵洞沉降缝的设置应考虑板的宽度。
5、基础砼浇筑:基础模板采用预拼好的模板立模。
立模时必须保证结构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基础砼施工采用人工现浇,砼用砼运输车运至工地,采用溜槽或泵车入模。
浇筑中控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如超过2m,应采用减速装置如溜槽或串筒浇筑,在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m。
分层浇筑:应根据结构物高度和宽度,确定分几层浇筑,上层与下层放料厚度不大于30cm,每层振捣班组应协调施工,不得漏振。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应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100mm的距离;浇注上层混凝土时应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100mm;;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基础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收面抹平,待定浆后压光或拉毛。
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
其养生期不得少于7天。
6、绑扎台(墙)身钢筋6.1先对已浇筑在基础里的台身竖筋位置进行校正,然后采用以定位钢管加竖向、横向钢筋定位卡具铺设水平钢筋。
6.2钢筋绑扎时,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每点都必须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以相隔交错绑扎。
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
绑扎时如果采用一面顺扣时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十字花扣。
绑扎时必须保证钢筋不移位,网片不歪斜变形。
6.3绑扎成型后,要根据保护层的厚度,在安装侧模前绑扎高强度塑料垫圈或高强度砼垫块,成梅花形布置,间距1米。
7、支模板并浇筑台(墙)身7.1在基础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上放出墙身模板位置线,植入定位筋,并将基础顶面与台(墙)身接触部分砼面的表面浮浆凿除、清扫干净,洒水润湿。
7.2组合钢模板安装前应根据台(墙)身高度、宽度和涵底铺砌层的标高进行模板组合设计。
设计中应注意新模板在外露面上,旧模板在内的原则,出露原地面以上台(墙)身外露面砼模板应为新模板和大模板,模板应按一个顺序拼接,以使砼模板缝少、且匀称好看为原则,模板后面的加劲、背衬应底密上疏,分段拼接固定,重量合适,固定牢靠,便于运输、起吊、拆卸、安装。
组合钢模板采用人工配合吊车进行安装,安装前应将模板清理干净,按模板组合设计图进行试拼、调整,然后涂刷脱模剂。
7.3两侧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孔连接,模板内应根据对拉螺栓的位置,设方木作为内支撑,浇筑砼时边打边拔。
7.4墙(台)身模板上口尽量在同一水平面上或在模板上弹出混凝土浇筑线,严防墙(台)顶部标高不一。
7.5模板安装完成后,浇筑砼,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合,罐车运至现场,吊车吊装通过串筒入模浇筑。
7.6.1浇筑中控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如超过2m,应采用减速装置如溜槽或串筒浇筑,在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m。
7.6.2分层浇筑:应根据结构物高度和宽度,确定分几层浇筑,上层与下层放料厚度不大于30cm,每层振捣班组应协调施工,不得漏振。
7.6.3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应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100mm的距离;浇注上层混凝土时应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100mm;;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7.6.4台身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台身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收面抹平,待定浆后压光或拉毛。
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
养生期不得少于7天8、台帽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8.1台帽钢筋笼在现场钢筋场地绑扎,整体就位。
8.2台帽模板应根据其设计形状尺寸,现场拼接组合。
8.3设计上台帽与墙身平齐,没有出台,则台帽混凝土与墙身混凝土同步浇筑。
8.4浇筑台帽混凝土时,可根据设计标高用长直尺边量测边收光,保证台帽顶面标高和直顺度、平整度,一般台帽顶面标高宜比设计值低2-4mm。
锚栓钢筋的预埋:按间距做好卡具,通过卡具边预埋边定位;锚栓筋顶部标高用拉线法加钢板尺控制。
8.5涵洞盖板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在预制场集中预制。
9.支撑梁的浇筑钢卷尺准确放出支撑梁的位置,按规范要求现场绑扎支撑梁钢筋。
正确安放钢筋笼,整体就位后在进行支模加固,待检验合格后,再浇筑混凝土。
10.帽石浇筑待盖板安装完毕后,按设计图纸确定好帽石尺寸后,支模加固牢靠后,在浇筑混凝土。
11、暗涵盖板板间缝处理:将直径2-3cmPVC管用铁丝固定在暗涵板底板缝间,检查是否漏浆,如有用双面胶带处理,用盖板砼同标号的砂浆灌实盖板间缝隙,待其强度达到70%(一般气温在10°以上,2天左右时间)以上后,用盖板砼同标号的砂浆在盖板顶板间缝处做圆弧状砂浆抹带,宽5-10cm,厚2cm。
板与台帽背墙的2-4cm间隙用盖板同标号砼填塞密实。
抹带砂浆达到100%强度,在暗涵顶填土前,抹带处及板与台帽背墙处刷热沥青,铺油毛毡一层做好防水处理。
12、防腐沥青材料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标准。
涂刷前,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洁净,并至少晾干10d,然后用刷子在台后墙面、铺砌以下墙面及基础周围的混凝土表面彻底刷上二道防腐沥青,每层均应在完全吸收后才能涂刷下一层,每层厚度应不小于1.5毫米,在封层硬结前不应与水或土接触。
当混凝土或前一层未干或气候条件不适应时不应涂刷。
13、台背回填13.1施工方法及要点13.1.1按设计图纸放样出台背底宽及结构物锥护坡位置13.1.2对于暗涵台背要求自台后3m范围内填筑天然砂砾,向外1:2坡填至路床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