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关于智慧社区建设几点看法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开始融入各大城市建设。
智慧社区是一个新名词,最早的实践是在 2009 年 9 月,美国的迪比科市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一个由高科技充分武装的 6 万人社区。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得到国家高度重视。
十八大报告中有十八处提及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网络、信息公开等关键词,充分体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影响,也反映了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
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体现了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强调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融入智慧城市的概念,而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社区是最佳切入点和落脚点。
息资源与服务,这些智慧社区的探索建设,对我们创建智慧社区建设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性和示范性。
为了更好的了解社区信息化建设现状,笔者走访了所在的扬州市邗江区邗上街道五里社区。
五里社区位于扬州市邗江区邗上街道的中心区域,辖区面积 1.12 平方公里。
社区内有美琪、万鸿城市花园、雍华府等 10 个住宅小区,居民楼 184 幢,常住居民 7245 户,常住人口 2 万余人,社区内机关1/ 10人员多、白领多、退休人员多、流动人员多,居民的利益分层,需求多元化。
目前五里社区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可以概括为一内一外,一内:即依托社保、计生等政府行政部门设立的专线信息管理平台;一外:即通过互联网成立社区网站、建立 qq 群等方式提供居民服务。
专线信息管理平台是作为政府社会管理的基础数据收集、基础居民服务。
在内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主要依托各行政机关对口进行建设和管理,例如,社区居民办理医保、新农合医保等可以通过社区社保平台就近办理;基层计生部门可以通过计生系统调用辖区内育龄妇女相关情况,了解计生形势。
所有的系统均由安装单位进行维护和管智慧社区建设的现状分析由于智慧城市的加快推进,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后落脚点应运而生。
国内虽然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也没有完成成功的模式可以遵循,但是不少城市已经做出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例如上海陆家嘴街道的智慧社区建设、广州天河区康城社区,依托广州市一卡一页(社保卡、市民网页)整合的信关于智慧社区建设几点看法☉ 周步峰(江苏省扬州市委党校)方面,小区网站集成了社区情况介绍、各种办事程序、便民商业服务、生活便民措施等多方面内容,居民日常可以通过网站查询自己所需服务,其定位为居---------------------------------------------------------------最新资料推荐------------------------------------------------------ 民网络自治平台。
通过对五里社区信息化建设情况的了解,我们感受到智慧社区建设已经具备一定的雏形,但是,在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许多对目前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带来的抱怨。
例如,社区工作人员中提出由于社区人员综合信息管理的缺失,数据共享权限等限制,造成基层计生工作者对辖区内超生管理十分困难,人口情况不了解,无法针对性服务和管理。
居民也提出社区缺乏服务终端,缺乏信息化便民服务措施,仅仅依靠一个网站,虽然可以查询相关服务内容,但与居民多元化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智慧社区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现行社区管理中,相关的行政部门有:街道办事处、民政、计生、公安、文化、社保、劳动、综治办、卫生、城管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各部门通常仅从方便本单位管理的需要出发,使用了兼容性能较差、技术标准各不相同的社区管理软件,形成了事实上的信息孤岛。
二、信息数据利用率不高。
一是基础数据重复采集。
各部门下发的社区管理软件不断地重复采集大量相同的数据项。
3/ 10仅人口信息、公安、民政、社保、劳动、计生等部门就有许多相同的采集需求,一方面增加了数据采集主体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造成住户对多次采集数据的反感。
二是数据质量无法保证。
多次重复采集以及系统各自的独立性导致数据缺乏共享和互验,数据不一致成为常态,甚至有些数据出现完全Modern Science 105 智汇桥 Wisdom Confluent 相反的情况,数据可靠性较差。
三是数据无法综合利用。
同样是由于社区管理应用系统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数据的分散存储和不完整性以及各系统的运行环境和数据标准各不相同,直接造成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利用难以实现。
三、系统维护力量薄弱。
大部分社区都缺少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一旦系统出现故障,问题都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直接影响了居委会的日常工作。
如果聘请专职或兼职的系统维护人员,在经费方面又难以保证。
四、社区服务缺乏合适的运营模式。
由于智慧社区提出的时间较短,社区服务体制机制都不太顺畅,总体保障能力不强,社会参与机制亟待完善,社区服务还缺乏合适的运行模式,还要进一步探索。
技术,把人和物的信息进行高度的感知与互联,将各种信息和要素整合到智慧平台,再由智慧平台统筹配置,建立智慧社区的信息源,从而实现智慧社区中的每个人、每件物、每样事都能被分析与互联,---------------------------------------------------------------最新资料推荐------------------------------------------------------ 从而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供给能力。
(三)将统一规划、分级建设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立足点智慧社区的建设,是电子政务的最终目标,也是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交汇融合点。
要达到充分利用电子政务资源,使社区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与整个智慧城市城建有机结合起来,就必须要由信息主管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使全市现有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现有的信息系统得到合理的利用。
(四)将共享、共赢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根本点智慧社区的建设是涉及各级政府部门较多的综合性项目,要特别谨慎造成盲目投入、重复建设。
要促进各类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促成部门之间的业务融合、资源共享。
通过智慧社区的建设,使居民实现生产生活的便利;使企业能够直接得到居民需求的准确反馈;使政府可以实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优质高效,于三方来说都是可以共赢,从而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这也符合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
主要对策及建议智慧社区的运行模式实质上是云的概念,即智慧社区平台就是一个云平台,每个居民都是一个终端,通过连接智慧社区平台获得自己需要的社会服务,满足自己的需求。
要推动好智慧社区建设,我认为应该把握好原则,确立好思路,5/ 10搭建好构架,落实好保障。
一、建设原则(一)将服务民生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建设智慧城市首先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服务于民生作为建设的出发点,要将满足居民需求作为根本导向。
在建设过程中,无论是社区管理,还是市民服务,都要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让居民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这也是进行智慧社区建设最根本的原因。
(二)将高新技术运用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切入点智慧社区的建设,就是要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106 Modern Science 二、总体目标智慧社区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建立规范、统一、完整、配套的社区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通过对信息网络的拓宽和延伸,形成的一个覆盖区街道办事处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社区居委会的三级综合网络体系、服务支撑体系和综合管理体系。
具体来说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系统的集成:(一)、社区服务信息系统社区服务信息系统是一个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网构成的外网系统,服务对象是全市市民、外来投资者和旅游者,由社区便民服务网站、市民求助热线和智能呼叫器组成。
集成呼叫处理、路由选择、自动语音应答、座席话务员管理、数据库多项技术,扩展了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的覆盖范围,是一套集急救、治安、家政服务、管理概念于一身的综合性网络系统。
(二)、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最新资料推荐------------------------------------------------------ 社区空间地理信息和人口基础信息为基础,通过与市电子政务专网、数字城管专网连接兼容的单独内网平台,使用对象为市、区级机关部门、街办、社区居委会管理人员。
通过归纳、梳理基层社区日常管理办公事务,将涉及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保障、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社区组织、社区财务、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的基础数据项建库分类存放,实现社区日常管理系统化、网络化、自动化。
(三)、数字党建系统。
发挥社区党的点头堡垒作用,在流动党员管理、在职党员管理及辖区党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信息化管理,使社区党组织各种情况和数字更加准确规范,统计应用更加方便及时。
增强党的基层组织之间的交流,提高党务工作效率,降低党务工作成本。
(四)、社会保障系统。
为了方便下岗失业人Modern Science 107 智汇桥Wisdom Confluent 推介工作,带动全市智慧社区建设的迅速发展。
(二)、强化思想宣传保障智慧社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次与市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工作性变革,要使智慧社区建设确实深入人心,需要不断强化宣传。
通过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和社区的板报、宣传栏等传统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深入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7/ 10支持、参与智慧社区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人才保障推动智慧社区建设的发展,要做好专门技术人才、智慧社区管理人才、一般性信息人才等三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优化社区管理人才知识层次、年龄结构、个人素质,尽力做好智慧社区人才配套服务,努力为智慧社区建设所需要的高端人才创造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强化资金保障在智慧社区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在各级科技、智慧城市建设专项发展资金中根据需要统筹安排,同时也要注意吸纳和鼓励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等投入,并对民间资本等的投入提供政策优惠与保障,使服务与资金双向发展,互利共赢。
(五)、强化公众监督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更离不开市民群众、企业的监督。
要确立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由群众评议的工作思路,定期对基础信息维护情况、加盟企业服务情况、公开信息更新情况等进行监督和考核,使智慧社区建设确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