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

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

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

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

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

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

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

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

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

如:竹林七贤。

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

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

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

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

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

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

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

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

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

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

到南宋初年,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普及、简易化开辟了道路。

宋代饮茶技艺是相当精致的,但很难溶进思想感情。

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

像徐铉、王禹、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

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成为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连部分。

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北宋汴京民俗,有人搬进新居,左右邻居要彼此"献茶";邻居间请喝茶叫"支茶"。

)这时,茶已成为民间礼节。

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

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

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

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

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

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中国茶文化:茶在古代史料中称为什么,要三个茶在千百年中,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在陆羽《茶经》问世以后,出现了茶文化,在文人的笔下,更成了不同凡响的灵草异物,于是在赞许赞美赞叹之中,为它取了种种别名,以表达人们喜欢喜爱喜悦之情。

茶的别名大约可分五类:(一)以茶的产地为借代。

如不称茶而称日铸、石笕、后山等,正如不称酒而直呼“绍兴”一样。

茶亦如此,茶客进茶楼,点茶也常称“石笕”、“日铸”,不系“茶”字。

如欧阳修《归田录》:“两浙之品,日注第一。

”徐渭《谢钏君惠石埭茶》中即以地名为茶名:“杭客矜龙井,苏人伐虎丘,小筐来石埭,太守赏池州。

”四个地名代四种茶。

陆游诗“囊中日铸传天下。

”亦为一例。

(二)古代茶之别名:陆游《茶经?一之源》说得很清楚:“其名,一曰茶,二曰贾,三曰,四曰茗,五曰舛。

”古称“荼”。

自陆羽著《茶经》后,才统一称“茶字”。

晋杜毓有《舛赋》,为我国最早茶赋。

宋梅尧臣有《南有嘉茗赋》为茶赋名篇。

内述:“南有山原兮不凿不营,乃产嘉茗兮嚣此众氓。

” (三)专有代名:叶嘉:这是苏轼所取的茶之专名、昵称。

《苏轼文集》载此文,因《茶经》首句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又因茶之用于世者主要在叶,故取茶别名为“叶嘉”并作《叶嘉传》。

此传为古来颂茶散文名篇,用拟人手法,刻画了一位貌如削铁,志图挺立的清白自守之士,一心为民,一尘不染,如文中所言:“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盛名。

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评也。

”为社稷黎民,“虽粉身碎骨”亦不辞也。

这是茶别名最佳名号(四)茶的外形特征作为茶的雅号。

如:(1)雀舌、麦颗、麦粒。

《梦溪笔谈》:“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

”又,沈括诗:《尝茶》:“谁把嫩香名雀舌。

”又曾巩:《尝新茶》:“麦粒收来品绝伦。

”(2)香叶、嫩芽。

元稹:《一言至七言诗》:“茶,香叶、嫩芽。

”(3)雀舌露、鸟喙长、枪旗耸,嫩茎茂。

梅尧臣《南有嘉茗赋》称茶之形状曰:“土膏脉动兮雷始发声,万木之气未通兮已吐乎纤萌。

一之曰雀舌露……二之曰鸟喙长……三之曰枪旗耸……四之曰嫩茎茂……。

” (4)旗枪、枪旗:苏轼:《叶嘉传》:“吾当一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袁枚,《赠南浦太守……》:“谷雨旗枪最有名。

”(5)鹰爪、苍鹰爪:陆游《安园院试茶》诗自注:“日铸则越茶矣,不团不饼,而曰炒青,曰苍鹰爪,则撮泡矣。

”杨万里:《以六一泉煮双井茶》:“鹰爪新茶蟹眼汤。

”(6)龙团凤饼:唐宋时蒸青法,把茶艺术化。

有专门模型,刻有龙凤图案,压入模型制成饼,过黄焙干,色泽光莹。

龙团供皇帝、亲王,凤饼供学士、将帅。

宋徽宗《大观茶论》:“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又陆游《安园院试茶》诗自注:“日铸贮以小饼,蜡纸丹印封之。

”陆游诗《饭罢碾茶戏书》:“小饼戏龙供玉食,今年也到浣花村。

”(五)以茶的灵异品性为茶的雅号,此项在文人的诗文化比比皆是,择要者述如下: (1)灵芽、灵草、灵物、灵味:沈括:《梦溪笔谈》中有诗:“谁把嫩香名雀舌,定知北客未曾尝。

不知灵划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

”顾况《茶赋》:“皇天既孕此灵物兮。

”又,欧阳修《和梅公仪尝建茶》:“逗晓灵芽发翠茎。

”韦应物《喜园中茶生》:“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2)瑞草:古代称绍兴卧龙山茶为“龙山瑞草”,王十朋:《会稽风俗赋并序》:“日铸雪芽,龙山瑞草。

”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瑞草魁”,茶为瑞草之首领。

(3)雪芽、金芽:古代称日铸茶为“雪芽”。

相传日铸岭资寿寺旁有茶树十数株,其芽长至二三寸,绒毛纤白,故名。

陆游艺机《东丁院汲泉煮茶》诗:“雪芽近于峨嵋得。

”明人韩铣《后山茶诗》称上虞茶:“金芽带露摘来新。

”(4)凌宵芽:高山云雾茶。

杨维桢:《煮茶梦记》:“拟以凌霄芽为饮供。

”“小芸呼曰:凌霄芽熟矣~” (5)兰雪:张岱改良之绍兴名茶品种。

称“兰”者,因其茶色泽素兰,“雪”者,因滚汤冲之,状如雪涛。

故名兰雪。

张岱《露兄》文:“茗战争来兰雪。

”他又有,《兰雪茶》一文。

(6)玉食、玉华:古代称供给皇帝的名茶为玉食。

陆游:《喜得建茶》:“玉食何由到草莱。

”玉华:沫渤。

陆游:《试茶》:“得汤已见玉华浮。

”泛指茶汤。

(7)玉川子:唐代诗人卢仝,号玉川子,与陆羽号竟陵子一样,被人称为茶的别名,其典故就是“七碗茶诗”,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中。

杨万里诗《谢木韫之舍人……》:“故人分送玉川子。

” (8)嘉木英:《茶经》谓茶“南方之嘉木也。

”秦观《咏茶》:“茶实嘉木英,其香在天育。

” (9)琼蕊浆:似宝玉一般的仙花花蕊制成的浆汤。

皎然诗:“越人遗我剡溪茗……何似诸仙琼蕊浆。

” 绿茶: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主要花色有:峨眉雪芽、西湖龙井、日照绿茶、千岛银针、天目云雾茶、雪水云绿、开化龙顶、安吉白茶、云雾毛尖、曾侯银剑、雪青茶、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安化松针、安化银毫、云台春芽、求喜银币、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竹叶青、都匀毛尖、平水珠茶、西山茶、雁荡毛峰、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西农毛尖。

2. 红茶 :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

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我国红茶品种主要有:祁红—产于安徽祁门、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红—产于云南佛海、顺宁等地;霍红—产于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苏红—产于江苏宜兴;越红—产于湖南安化(湖南省安化茶厂)、新化、桃源等地;川红—产于四川宜宾、高县等地;吴红—产于广东英德等地。

其中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

世界上红茶的品种很多,产地也很广,除我国以外,印度、斯里兰卡也有类似的红碎茶生产。

功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们传统出口商品。

世界的四大名红茶有: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

3. 黑茶: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和湖南的安化黑茶就是中国传统的经典黑茶。

普洱茶又分两种《一是传统普洱茶也就是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蒸压自然干燥一定时间贮放形成的特色茶。

另一种也《就是现代普洱茶也就是熟茶》是经过潮水微生物固态发酵形成的。

安化黑茶也分两种,一种是黑砖茶,形似砖块,经发酵后由砖模压制而成。

另一种是千两茶,形似树桩,经发酵、蒸制后由多层竹篾捆压而成,每件按16两古市称计重1000两,现代为了便于销售携带,一般制成制100两茶或10两茶。

黑茶具有降脂、减肥和降血压的功效,在东南亚和日本很普及。

不过真要说减肥,效果最显著的可能是乌龙茶。

4. 乌龙茶 :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

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主要花色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丛、冻顶乌龙茶等。

5. 黄茶 :著名的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工序。

主要花色有:君山银针、沩山毛尖、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等。

6. 白茶:白茶则主要是通过萎凋、干燥制成的。

白茶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主要花色有:白毫银针、白牡丹。

将上述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基本茶类绿茶——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