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观题(共6道小题)
1.简述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供应链是物流管理集成化的运作形式,集成的对象有资源、组织、业务和流程等,因而供应链管理比物流管理更加广泛。
(2)物流贯穿于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供应链继承的内容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是物流系统的延伸,是集成化、高级化的物流系统。
(3)供应链管理将物流与企业生产制造活动作为一个统一过程管理,是战略性思维、战术性运作和集成化的物流管理。
(4)供应链是一种增值产品,供应链管理是通过集成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价值增值管理,是物流管理发展到综合集成管理的产物,也体现了现代管理创新理论的应用。
注解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管理的定义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由于物流是增值性经济活动,也是环境负担增加的经济活动,物流活动具有双重特性,这就需要物流管理的出发点是组织这些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平衡。
因此,最低的物流成本应当理解成最低的物流总成本或全程物流成本。
美国物流协会给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供应链管理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问题。
从供应链涉
及的业务内容而言,供应链涉及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但供应链不只是对物流概念进行扩展,供应链与企业间业务集成息息相关,着重体现在企业间无缝连接的供应链管理上。
2.简述配送和运输的区别?
参考答案:
(1)运输一般指地区之间或仓库之间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送活动,解决物资在生产地和需要地之间的空间距离问题;而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需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2)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活动,而是运输与其他活动的组合体。
配送所包含的那一部分运输,在整个运送过程中处于“二次运输”、“支线运输”、“终端运输”的位置。
(3)配送不仅仅是送货,其在活动内容中还有“拣选”、“分货”、“包装”、“分割”、“组配”、“配货”等各项工作,这些工作必须得到发达的市场经济和现代的经营水平的支持。
注解
配送的概念既不同于运输,也不同于旧式送货,而有着物流大系统所赋有的特点。
配送是在全面配货基础上,完全按照用户要求,包括种类、品种搭配、数量、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运送。
因此,除了各种“运”与“送”的活动外,还要从事大量分货、配货、配装等工作,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形式。
3.简述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区别及其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
区别:
(1)现代物流强调系统整体优化,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对物流系统内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存储等各子系统间进行优化整合。
因此,出现了如供应链
一体化管理、核心业务管理的协调,强调全程物流的思想。
(2)现代物流一定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支持,其决策、运作过程与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
(3)现代物流具有先进的物流科学技术。
特征:
(1)反应快速化
(2)功能集成化
(3)服务系列化
(4)作业规范化
(5)目标系统化
(6)手段现代化
(7)组织网络化
(8)经营市场化
注解
在现代物流也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现代物流也产生一些误解,认为现代物流业就是送货物到门服务,就是建立那些拥有先进仓储设施的产品分销中心,就是对传统主要贸易方式的有形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纷纷建造仓储设施和商品分销中心、开发区域性和全球性有形市场、扩展并巩固现有分销网络。
而真正的现代物流要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虚拟企业取代有形实体,要压缩有形的仓储设施和商品分销中心,要精减分销网络。
4.论述什么样的企业适合选择“第三方物流”运作物流?
参考答案:
第三方物流是以运作主体不同而言的,通常将制造商和销售商自己运作的物流业务模式称为自营物流(也称为第一方、第二方物流),而独立于二者之外的专业流通企业从事的物流业务模式称为第三方物流。
对于企业物流来说,可以自营物流、寻求物流伙伴或者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
根据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不同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不同,选择选择不同的企业物流方案。
(1)如果企业有很高的顾客服务需求标准,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极大,自己物流管理能力强,则企业一般采用自营物流的方式。
(2)如果物流在企业战略中起关键作用,但自身物流管理水
平较低,对这类企业来说,组建物流联盟将会在物流设施、运输能力及专业管理技巧上收益极大;并且寻找伙伴可共享物流资源,通过增大物流量获得规模效益,降低成本。
(3)对于那些物流在其战略中地位并不很重要自身物流管理能力也比较欠缺的企业来说,采用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是最佳选择,因为这样能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为顾客服务的水平。
为了集中精力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目前在我国相当多的外企不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自建仓库上,而把外部物流任务委托给当地物流管理相对较好的储运企业来运作。
注解
第三方物流是作为生产与销售企业的外部组织,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用户企业或最终消费者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包括物料后勤保障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体制等活动过程。
运输业的货运集散一体化战略,以及基于上述物流理论的各种物流活动实践是典型的第三方物流。
值得重视的是,一般企业更致力于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与之相比,物流非一般企业所长,企业又搞生产,又搞物流,资金投入大且分散精力,于是,许多生产企业开始把物流业务转给外部专门从事该项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由此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5.论述我国发展国际物流的策略?
参考答案:
我国要发展国际物流,首先必须建立与国际物流相适应的物流体系,主要包括完善的物流管理体制、现代化的物流设施、配套的物流政策及物流标准、国际经营型物流人才队伍等。
为此,应采取以下策略:
(1)改革和健全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实现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我国物流管理工作应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克服自我封闭的旧观念,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扩大开放,拓宽领域,锐意进取,搞活经营。
其次,要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好大流通的要求,把我国物流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到实处。
(2)加快建设我国物流设施,畅通物流渠道
积极吸收国际资本,采用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
建港口、机场、物流配送中心等。
购置或建造适合国际物流的运输工具,努力拓宽国内公铁联运、水陆联运的服务范围,进一步畅通物流渠道。
(3)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实现物流标准化
实现物流标准化,需要引进专用的码头、现代站场、集装单元化、自动化立体仓库、条形码货物分拣等技术。
改造和新建物流设施,应该十分注意国际物流化问题,为我国物流与国际物流接轨提供良好的硬件接口。
(4)开展国际物流研究,加快国际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国际物流专业人才一般应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物流特务能力及外贸业务谈判能力等,还应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敏锐的国际物流意识,了解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等。
注解
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国际物流既是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保证,又是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手段。
加强国际物流,将有利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世界经济繁荣。
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必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为强国创造条件。
6.简述物流合理化的内容及其实现途径?
参考答案:
物流合理化通常包括局部合理化和整体合理化两方面。
(1)局部合理化,是指物流系统中各子系统内物流过程合理化,如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信息处理和流通加工等各项物流功能分别实现合理化。
物流过程局部合理化虽然是物流合理化的初级阶段,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基础。
(2)整体合理化,是寻求物流系统整体合理优化。
因为各物流子系统之间在服务水平要求、物流技术和经营成本等方面存在差异与矛盾,必须从物流大系统的角度,选择合理化途径。
实现物流合理化途径主要有几方面:
(1)加强物流计划性
(2)组织物流直达化
(3)组织物流短距化
(4)组织物资调运钟摆式运输
(5)组织货物调运集中化
(6)物流企业社会化
(7)实现物流标准化
(8)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注解
从战略上实现物流合理化需要制定物流战略、方针和措施,要决定与物流服务有关的战略、方针和措施以及与实现战略目标的物流费用有关的方针、措施;确定物流网络结构,要周密研究各类物流中心的分布与建设及投资方案;设计物流管理系统,对物流各子系统的活动、衔接的实施与管理控制方案进行组织设计和技术设计;综合评价物流系统并逐步完善物流系统,评价时,注意长期与短期、宏观与具体内容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