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授课对象:应用化学、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药学
学时安排:5-6h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征和命名;烯烃的顺反异构。

2、掌握烯炔的化学性质的异同点;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3、熟悉烯炔的系统命名规则;
4、了解立体选择反应和立体专一反应;
5、了解烯炔烃的物理性质;反应过渡态及反应活化能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烯烃的结构特征:π键的形成和特点;顺反异构的构型标记及次序规则;
2、烯烃亲电加成反应和反应机理,马氏规则及理论解释;烯烃的氧化反应;
3、炔氢的活性;
三、教学难点:
1、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2、立体选择反应和立体专一反应的区别;
3、反应过渡态及反应活化能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拟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关于烃的命名法则因中学的基础较好,应精选例题,边讲边练。

2、对于碳碳双键和叁键的形成和特点,应充分利用模型和课件动画,帮助学生树立立体形象。

3、从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出发,引导学生理解亲电加成反应机理,运用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解释马氏规则。

5、用模型对照说明溴与顺、反-2-丁烯加成的立体化学产物;举例说明立体选择反应和立体专一反应的区别。

五、教具
电脑、投影仪、Powerpoint课件、球棒模型,教鞭。

六、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
导言:烷烃分子中各原子均以σ键相连,而烯炔烃分子中分别含有碳碳双键和叁键官能团,均为不饱和烃,双键和叁键均σ键和π键组成。

介绍本章学习的重点要求。

1.1 烯烃
一、结构特征
以乙烯的形成为例,讲解:π键和π电子的概念。

演示:乙烯分子模型,结合键长、键角等参数
强调:双键C——sp2杂化,平面构型;叁键C——sp杂化
与σ键比较,分析π键的特点:
①只能与σ键共存;
②肩并肩重叠,不能自由旋转;
③重叠程度小;键较不稳定,易于极化。

指出:C=C双键和是烯烃的官能团。

二、命名和异构现象
(一)命名
精选2-3个例子,分析命名规则的要点:
①选主链(含双键,最长);
②编号(近双键,位最小);
③表达(双键位,要标明)
列举常见的烯基:乙烯基、烯丙基和丙烯基,并指出烯丙基和丙烯基的不同。

指出:英文命名的后缀“ene”
举例说明烯炔的命名规则:
(二)异构现象
以C4H6为例,师生共同写出它的所有的异构体,指出哪些是碳链异构体,哪些是位置异构体;重点分析2-丁烯,结合π键的特点(不能自由旋转),说明顺反异构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①分子中存在限制旋转的因素;
②被限制旋转的两个碳原子上连接两个原子或基团必须不同。

思考:化合物CH3CH=CH2与CH3CH=CH-CH=CHCH3是否存在顺反异构想现象,如有,有几个顺反异构体?
介绍顺反异构构型的两种标记法,强调:顺、反,Z、E是不同的命名系统。

举例说明:顺反异构体的性质差异,强调生理活性的差异。

练习:写出2,4-庚二烯所有顺反异构体,并用两种方法标记构型。

三、烯烃的物理性质(课后自学)
四、烯烃的化学性质
结构决定性质,紧扣碳碳双键结构特点,重点讲解亲电加成和氧化反应。

(一)加成反应
1、催化加氢(略讲,指出氢化热可解释相似结构化合物的稳定性,如反-2-丁烯比顺式要稳定;存在共轭体系的分子稳定性较大)
2、亲电加成(重点)
(1)加卤素
活性:F2>Cl2>Br2>I2(常见加Cl2和Br2)
应用:加溴,鉴别烯烃。

反应机理:以加溴的经典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出。

①须在极性条件下进行
②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带部分正电荷的溴进攻π电子形成环状溴正离子(是反应中间体);
第二步,溴负离子从环状溴正离子反面进攻形成产物。

反应特点:
①共价键异裂,产生正、负离子,属于离子型反应;
②第一步为决速步骤,亲电试剂进攻底物,以此称亲电加成反应。

溴正离子(通常指Br2)为亲电试剂。

③溴负离子从反面进攻。

分析:环状溴正离子的构型,电子结构和活泼性,。

示投影:顺、反-2-丁烯与溴的加成
讨论:立体专一和立体选择反应(立体化学的研究结果反证机理的合理性)。

(2)加HX等不对称的试剂
反应活性:HI>HBr>HCl
马氏规则:试剂中带正电的部分(H+)主要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上。

反应机理:第一步,H+进攻π电子,形成碳正离子(决速步骤);
第二步,X—与碳正离子结合形成产物(无立体选择性)分析:碳正离子的构型——平面构型
各级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叔>仲>伯
强调:马氏规则产物的实质:形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的必然结果。

说明:为什么只有加溴才形成环状溴正离子?
(3)加H2SO4
主要产物:遵循马氏规则,
应用:所得硫酸氢酯可水解得到醇(选择不同取代的烯烃,可得伯、仲、叔醇);硫酸氢酯溶于硫酸,可除去混杂在烷烃中的少量烯烃。

思考题:
比较1-丁烯、2-丁烯、异丁烯与H2SO4加成的反应活性。

3、自由基加成反应(HBr与烯烃加成的过氧化物效应)
实例:在过氧化物存在下,丙烯与溴化氢的加成,主要产物违反马氏规则。

为什么?因遵循不同反应机理。

自由基加成反应机理:
①过氧键较不稳定,易均裂形成自由基RO·;
②RO·与HBr反应,产生Br·——链引发
③Br·与烯烃CH3CH=CH2加成,主要形成2°自由基(说明为什么)。

④HBr与2°自由基反应,得到反马氏加成产物——链增长。

设问:为什么HCl和HI与烯烃的加成,不存在过氧化物效应?(从H—X 和C—X键的键能来分析)。

(二)氧化反应(Oxidation)
1、KMnO4氧化
强调: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1)中性和碱性条件——邻二醇(π键断裂)
(2)酸性条件/加热——酮、酸、CO2(C=C键断裂,可采用断裂一个键,两端加羟基,再脱水的思路来帮助写出氧化产物)。

应用:根据颜色变化,鉴定不饱和烃;根据产物结构的分析,判断烯烃的结构。

例题:某烃A(C10H18),催化加氢得B(C10H22),经氧化得CH3COCH3,CH3COCH2COOH,CH3COOH。

试推断A可能的结构式。

2、臭氧氧化
与KMnO4氧化比较,产物只是醛或酮,没有酸和CO2(从反应机理和条件解释)
强调:先O3氧化,在Zn/H2O。

应用:烯烃结构的鉴定。

思考:①上例结构,如果经历臭氧氧化/锌粉-水解,其产物是什么?
②有一个化合物A(C8H12),可加2摩尔H2,A经臭氧化-锌粉水解,得一个二醛,试推断A的结构。

(三)烯烃的聚合和医用高分子材料(自学)
五、烯烃的制备(自学)
1.2 炔烃
一、炔烃的异构和命名
举例说明烯炔的命名规则:
选主链(含双键和叁键);编号(近重键),两端距重键等距时,优先双键。

表达:先烯后炔,重键位置要标明。

二、炔烃的物理性质(略炔烃的结构)
三、炔烃的结构
C的杂化状态——sp;
π键的形成:两个π键相互垂直,呈圆筒状;
反应活性:比烯烃较小。

如:CH≡C-CH2CH=CH2低温下与等摩尔的Br2加成,生成CHBr=CBr-CH2CH=CH2。

四、炔烃的制备(略)
五、炔烃的化学性质
1、加HX:按马氏规则,以丙炔为例说明。

2、炔烃的水化:先生成烯醇式,再异构化成醛或酮。

3、炔淦的生成
末端炔烃的特性反应,用来检验端炔。

分析:末端炔氢为什么有一定的酸性?(比较三种杂化碳的电负性大小)强调:炔氢酸性很弱(如乙炔pKa=25),而炔负离子是一强碱。

练习: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丁烷、1-丁烯、1-丁炔、环丙烷
复习总结:
①强调本章的重点
②精选几个思考题进行复习总结;课堂分析几个有代表性的习题:第3题第
7 、1 3、14题。

点做习题:第1题 :(2)(4); 第2题(2)(7);第4题(2)(3)(7)(8);
第11、12题
参考资料:
①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上册
②王积涛主编《有机化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