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学
人居环境释义
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按照对人类生存活动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程度的高低,在空间上,人居环境可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其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联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其涉及领域广泛,是多学科的结合,研究对象是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最基本前提: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
——大自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活动都离不开更为广阔的自然背景;
——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或如古语所云“天人合一”。
——人居环境内容复杂。
人在人居环境中结成社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努力创造宜人的居住地(建筑),并进一步形成更大规模、更为复杂的支撑网络;
——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人居环境的构成
(一)人居环境系统构成内容
借鉴道氏“人类聚居学”i,用系统观念,从分解开始,将人居环境从内容上划分为五大系统,分别是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
人居环境学系统构成
人
居
环
境
学
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的人居环境系统
在五大系统中,人类系统和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与矛盾共生,人类必须面对现实,与自然和平共处,保护和利用自然,妥善地解决矛盾,即必须可持续发展。
(二)人居环境系统级别
在道氏的人类聚居学中,层次的观念很突出。
根据人类聚居的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系统划分成15个单元,从最小单元——单位人体开始,到整个人类聚居系统以至普世城结束。
15个单元还可大致划分为三大层次:
——从个人到邻里为第一层次,是小规模的人类聚居;
——从城镇到大城市为第二层次,是中等规模的人类聚居;
——后五个单元为第三层次,是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之后再《建设安托邦》一书中,为简明起见,道氏又把十五个聚居单位归并为10个层次,即(1)家具(2)居室(3)住宅(4)居住组团(5)邻里(6)城市(7)大都市(8)城市连绵区(9)城市洲(10)普世城。
吴良镛在借鉴道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初步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全球、区域、城市、社区(村镇)、建筑等五大层次。
人 人不是孤立的的人、生物的人,而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成员,属于不同的集体,人要有庇护之所,从shelter 到settlement 。
各聚居地要有支撑系统。
所有这些都要为人们提供物质环境,而物质环境的建设,即人居环境建设又不同程度地要利用与耗费自然资源。
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增长与文明程度的提高,所要耗费的资源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既发展有控制。
保持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
续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环境保
护,而是要求经济社会生态的
协调发展,既发展有保护。
自然
i道氏即道萨迪亚斯,希腊建筑规划学家,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人类聚居学。
人类聚居学简介:
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仅仅各自研究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侧面,而人类聚居学则要吸收上述各学科的成果,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类聚居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
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体系和方法,了解和掌握人类聚居的发展规律;一方面要解决人类聚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创造出良好的人类生活环境。
人类聚居主要是指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人类生活环境。
人类聚居学认为人类聚居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自然界,人,社会,建筑物,联系网络。
人类聚居学研究上述五项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道萨迪亚斯按规模大小把人类聚居分成15级层次单位:个人、居室、住宅、住宅组团、小型邻里、邻里、集镇、城市、大城市、大都会、城市组团、大城市群区、城市地区、城市洲、全球城市。
这15级单位上下互相联系构成人类聚居系统,要想解决各层次中的问题,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研究。
道氏理论特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
(1)对时代及其面临的任务的认识。
通过环境危机,敏锐地看到城市化在国家发展中的全面作用。
(2)考虑问题的整体观、系统观。
认为应该把人类聚居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将它作为完整的对象考虑。
(3)在建筑与城市科学中,较早地有意识地运用交叉学科的观点,引入多学科理论方法,从事城市研究。
拓宽了城市规划学研究范畴,意义非同寻常。
(4)初步建立理论框架。
将人类聚居分为自然、人、社会、建筑、支撑网络等元素,以及从房间到城市到普世城等不同层次的居住单元,研究不同时代城市模型的发展,加以系统综合,建立明晰的分析方法和庞大的学术体系,高瞻远瞩地研究城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