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五大类:民歌、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
民歌语言简洁干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易于传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不断得到加工提炼,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变异的特点。
民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
汉族民歌三类:号子,山歌,小调
号子(劳动号子)1)搬运号子《哈腰挂》2)工程号子《打硪歌》五指山民歌
3)农事号子《车水号子》4)船渔号子《黄河船夫曲》
号子的艺术特征: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式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2.节奏的律动类型:长律,短律,平律。
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一领众和的歌唱形式:领唱与合唱交替呼应式,重叠式,综合式。
5.曲式结构:简单,乐段独立性不强。
山歌分类:一般山歌,田秧,放牧山歌
一般山歌:信天游,山歌一种,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和与之相接的宁夏和甘肃东部,山西西部以及内蒙古西南部。
它的音乐由上,下句乐段构成,唱词比较对称。
传统信天游的内容主要在爱情和诉苦两方面,用真声演唱,基本曲调大约有100多种。
代表作《脚夫调》
山曲也是上下乐句构成,演唱真假结合,旋律音调受蒙古族民歌影响。
代表作《走西口》。
花儿又叫做“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
花儿的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
音乐结构分为上下两句体,但须唱两遍方完成一段歌词。
代表作《上去高山望平川》
山歌的艺术特征
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
2.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
3.高亢的曲调
4.曲式结构:1)乐段结构:分为对应式的上下二句体结构2)乐句变化形式:自由延长音,加垛,前后加腔。
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银纽丝调
鲜花调又叫茉莉花,是民歌小调的一种,清代以来十分流行。
通过赞美茉莉花,生动含蓄的表达了青年男女的爱情。
该曲调变体很多,但大部分都唱原词《茉莉花》
常被用于民间歌舞,说唱和戏曲音乐中。
代表作:扬州的《茉莉花》。
5个曲牌《山坡羊》《小天门》
小调的艺术特征:1)叙事与抒情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
2)轨枕,均衡的节奏和节拍
3)曲折多样的旋法
4)曲式结构:小调中最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以及这两类的变化发展形态,对应式结构指的是一上一下两个乐句相互应答,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音乐内容。
少数民族民歌:《江格尔》蒙古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柯尔克孜族《格萨尔》藏族
蒙古族长调:蒙古族民歌中的一种,流行与牧区,曲调悠长辽阔,节奏自由,旋律进行有多大跳,伴奏以马头琴为主。
代表作《辽阔的草原》。
已被选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短调:蒙古族民歌中的一种,流行于蒙古族聚居区,曲式结构工整,曲调优美抒情,常见多段体叙事歌曲,篇幅较小,音域较窄,但仍有大跳音程,用四胡伴奏。
代表作《森吉德玛》《黑缎子坎肩》。
哈萨克族乐器:冬不拉
特点:音阶:广泛用七声音阶,也有五声音阶。
调式:采用用过音乐体系的五声调式和欧洲音乐体系的七声调式,五声以宫调式和羽调式为主,七声以自然大小调为主。
旋法:带有很
强的牧歌特点,普遍带有呼唤式的音调,是全曲核心音调。
节奏节拍:经常使用混合拍子,前短后长的形态。
维吾尔族情歌:包括了世界上三大乐系:中国,欧洲,波斯三个音乐体系。
其中波斯的最为重要。
代表作王洛宾《青春舞曲》《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
特点:1)音阶:有五声,六声,七声及包含3/4全音的音阶形式
2)调式:用宫调式,徵调式,商调式,欧洲自然小调,波斯音乐体系。
3)节奏节拍:重音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多出现切分节奏和弱拍起
4)旋法:旋律线条锯齿型,曲调进行曲折,富有装饰性
朝鲜族代表作《阿里郎》《道拉基》《桔梗谣》
少数民族的多声部音乐:侗族大歌,蒙古族呼麦:喉音艺术。
花鼓调:汉族民间歌舞曲调,狭义以安徽凤阳花鼓为代表,盛行与南方,男击锣,女击鼓。
二人台:是一种兼备民间歌舞哥戏曲特征的地方民间艺术,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西部,中部,山西北部记陕北,河北部分地区,演员紧一旦一丑。
唱腔来源于蒙汉两族。
表演形式经历了坐唱,民间歌舞,民间歌舞小戏三个阶段。
维吾尔族木卡姆:流行于维吾尔族地区的传统古典大曲,具有统一调式体系,以歌舞乐三者组合而成,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二木卡姆: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尔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步姆。
说唱音乐:曲牌类说唱名称:1)福建锦歌2)山东琴书《梁祝下山》3)四川清音4)单弦牌子曲5)天津时谓
鼓书类:1)四川金钱板《秀才过沟》2)道情,又称渔鼓3)苏州弹词:演出形式有单档,双档。
单档自弹自唱,双档上手自弹三弦下手弹琵琶。
4)三种古调:陈调,俞调,马调还有蒋调,蒋目泉《战长沙》弹词代表。
北京琴书:京韵大鼓:产生于清末,前身是木板大鼓,流行于河北,称怯大鼓。
后进改革用京音唱,成为京韵大鼓。
流派:刘派,刘宝全《丑末寅初》骆派:骆玉笙《剑阁闻铃》。
戏曲定义: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
特征:综合性,程式化,舞台表现的象征性。
戏曲音乐的界定:唱腔和器乐(文武场)
老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新四大声腔:梆子腔、皮黄腔(西皮”和“二黄)、昆腔和高腔。
唱腔结构体分类:板腔体(板式变化体)曲牌体(曲牌连缀体)梆子腔最早使用
昆腔和昆剧:历史:第一代:明代,昆山腔,第二代:明中后期魏良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
第三代:粱辰鱼《浣纱记》成为标志。
昆曲的对中国戏曲艺术的意义:昆曲是采用昆腔这一单一声腔演故事的剧种,昆曲的产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成熟标志,它能够集多种传统艺术的大成,一度成为中外公认的国剧。
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剧:变脸。
豫剧(河南梆子):梆子腔剧种,常香玉《花木兰》马金凤《穆桂英挂帅》
皮黄腔:西皮腔和二黄腔,代表剧—京剧伴奏乐器:京胡,月琴,京二胡,小快板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三大件:京胡,月琴,京二胡
谭鑫培——无生(老生)不学谭。
《智取威虎山》童祥苓,《甘露寺》马连良
评剧:新凤霞《刘巧儿》《花为媒》赵丽蓉
黄梅戏:《对花》花鼓戏:《刘海砍樵》吕剧《借亲》
笛子:曲笛《小放牛》,梆笛《枣园春色》
管子又称芦管唢呐:《百鸟朝凤》鲁西南鼓吹乐
华彦钧(阿炳)《二泉映月》刘天华《光明行》《病中吟》
琵琶:《十面埋伏》武曲《霸王卸甲》
丝竹乐种类:二人台牌子曲,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福建南音鼓吹乐种类:管子,唢呐,海笛,笛子。